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发展趋势探究

2022-09-21 07:48武柏辰
大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碳达峰新能源供应链

武柏辰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社会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需求、供给、经济循环以及资源配置等各方面,而低碳、绿色以及可持续属于新发展理念。碳达峰、碳中和能够对绿色循环的经济体系进行健全,构建具有高效、清洁、安全以及低碳的现代化能源体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被加快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其关键目标就是把我国绿色新能源发展到新高度。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生态文明构建已经进入了以降碳为关键的战略方向,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减污降碳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因此,碳达峰、碳中和能够推动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也是必然选择,其能够有效对源头污染进行控制,落实降碳,从而使污染物得到科学减排,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对生物进行多样性保护,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有效提升。因此,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落实属于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其推动着我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使人与自然能够进行和谐共生[1]。

近几年,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为了能够生活在健康的地球中,世界各国应协同行动,对抗气候危机,只有每个国家都按照有效的气候危机应对策略去实际执行,才能够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相比于其他各国,我国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了2030 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 年前碳中和的努力目标,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全新使命担当,把全球能源节约以及气候治理进行强有力落实,才能够共建绿色低碳的家园。总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举措。碳达峰、碳中和的解析图如图1、图2 所示。

图1 碳达峰

图2 碳中和

2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

2.1 供应链仍存在未完全自主可控的风险

近几年,全球化经济出现逆流现象,国际经济的循环格局在不断的进行深度调整,影响了全球新能源供应链的安全。在这个形势背景下,不可以忽视新能源供应链中产生的不可自控风险,其关键体现在一部分行业以及细分领域仍然有明显的短板,一部分关键零部件仍然运用进口的。相比于国际相近水平,氢能以及燃料的电池技术较落后,特别是催化剂以及质子交换膜等关键原材料仍然依赖进口;制造光伏电池的银电极所应用的银粉以及较大容量的风电机机组的主轴承等部分零件,仍然会选择进口品质较好的;风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运用的存底材料、产IGBT 芯片的关键设备以及性能较好的工业通用芯片,还需要在国外进行采购[2]。

2.2 新能源技术领域还缺乏原创技术积累

虽然相比之下我国在新能源技术等开发上进步较快,但是在原创技术的积累上还是比较薄弱的。虽然我在国际市场的实际占有率以及光伏发电的产业化技术在全球是处于领先状态的,但是异质结电池、(HIT)发射极钝化背面的接触(PERC)电池以及叠瓦技术还是国外先发明的。而风电技术是我国企业对国外许可证进行购买后再进行提升,普遍会因受到许可证以及专利的限制,使我国风电产品只能进行内销尚未能进入国际市场[3]。

2.3 基础研究和公共服务机构依然薄弱

要求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必须要具备以下特征:高比例电力电子、高比例新能源、高强度源网荷储灵活互动、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等,需要专业人员不断的研究理论方法、标准过程、模型工具以及技术装备等方面。而我国新能源技术领域还是不健全的,基础研究和公共服务机构仍然比较弱,所以,科研项目支持所构成的研发平台、生产线或者是建成不久的研发平台会因后期得不到充足的支持而被拆除。

2.4 标准和检测认证的国际影响力仍需提升

近几年,虽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能源的标准规范体系,但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技术以及产品的标准还是按照国外的规范进行,某些检测试验也是依靠国外的标准以及机构进行的,相比之下对标准要求的引领能力并不强。虽然部分标准实施的时间相对比较早,但是相比于快速技术变革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具体发展要求,技术指标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我国国内的标准质量以及影响力在不断提高,但相比于IEC 等国际标准,被认可的程度以及行业影响力还是比较弱的。国内在认证检测的具体方面,满足市场的条件存在严重不足,由于国际上已经有权威性的试验检测平台,与其他国家的检测先进机构相比,我国新能源领域的能力较差,不但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的检测人员,而且测试数据的国际公信力较差,促使我检测机构所出具的主要认证数据无法被国外的权威机构认可,较大影响到全球市场的拓展[4]。

3 新能源产业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

3.1 统筹产业发展与安全

能源系统必须坚持正确理念,构建科学的发展格局,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行统筹,满足以新能源为中心的电力系统需求,对新能源的产业链以及供应链进行大力发展,对基础进行升级强化,保证关键技术的装备,落实自主可控性,对产业的基础能力建设进行加强,优化升级制造业,不断的对新能源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可控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要对新能源的产业链以及供应链在市场的实际竞争力进行提升,必须要努力把风电、锂电池以及光伏等关键的新能源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对严重“卡脖子”阶段进行全面消除,使能够最终提高安全可靠性,形成在全球有一定地位的新能源产业链[5]。

3.2 坚持自主可控补短板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链供应链以及安全领域的节点,必须要建立出符合实际的安全可靠供应体系,关键的渠道以及产品,选择一个有效地替代来源,形成科学的产业备份系统,快速供给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使全球供应链在实际产生极端情况下也能够正常进行运转,使后期有问题出现可以进行自我循环控制,而大容量原材料,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主要部件以及检测设备等还是存在过度依赖进口的现象。

3.3 坚持创新驱动强基础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是从政策扶持转向了创新驱动的阶段,新能源供应链也必须依靠创新解决短板和评价问题,必须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必须要向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对复杂地形进行科学电场设计,且要节约成本,使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得到有效升级,对基元器件以及基础零部,还有基础工艺、材料以及技术软件进行升级,同时,对新能源主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融合基础设施进行进高度完善,最终推动产业基础的产业链高级化。

3.4 强化市场导向促升级

由于国内外的新能源市场需求量被大量需求,必须要把创新驱动与市场导向进行科学结合,由专业人员核对好技术产业的发展路线图以及具体的时间表,才能够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同时,必须要对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以及首版次软件等示范运用进行大力支持,大力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科学升级,对一代技术应用进行落实后,再研发下一代,最后对一代技术进行储备。希望2025 年能够大幅度提升新能源竞争水平以及创新技术能力,需要风电、光伏以及动力电池能够引领全球市场,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能够排到世界的先进水平[6]。

4 加强新能源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

4.1 重组国家能源科技力量和服务平台

为了能够到达2030 年前的碳达峰以及2060 年前的碳中和目标,需要对高比例可再生的新能源系统进行聚集,以固体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能源物联网还有新一代电力系统等关键科技任务的攻关为主,不断的对我国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布局战略导向型,应用前瞻引领型以及应用支撑型的国家主要能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利的能源实验室,不断的研发前沿技术,构建目标导向、开放共享、协同攻关、绩效管理等新型运行机制。为了能够推动数据资源共享、能源科技设施的公共服务,必须要构建能源数据中心以及国家级联合研发平台。

4.2 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前提是实行“赛马”、揭榜挂帅等制度,才能够有效推动创新要素,集聚领军企业。需要在研发关键零部件以及基础软件的阶段,联合产业创新平台推动我国企业勇当新能源领域的原创“策源地”。鼓励中小型微企业作为创新发源地。检测认证以及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进行延伸。

4.3 制定实施协调的产业政策

我国开发新能源以及引领全球新能源的技术创新,需要对新能源技术制定产业化协调政策,品牌保护、对技术标准、绿色低碳标识、以及知识产权等进行严格控制,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创新链,对资源、装备、技术、装备进行高度强化,使能够形成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创新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使能够培育出领先世界的制造业,使新能源的产业链竞争力得到提高。

5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发展策略

5.1 加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实施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全过程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重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相互间的平衡,必须对新增“双高”的项目建设进行严加管控,对存量“双高”项目的进行稳妥调整。

5.2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摒弃落后产能,对过剩产能进行化解,必须要从根本上预防高排放、高污染项目进行无序发展,对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进行不断的推进,只有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绿色低碳改造,才能使服务业以及农业的发展低碳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7]。

5.3 构建清洁、低碳和高效的能源体系

对新煤电项目进行严格管控,对小型煤电项目进行科学整合,对太阳能发电以及风电进行大力发展,对储能以及调峰能力进行科学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必须以新能源为主体。

5.4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投入

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对低排放绿色低碳项目进行鼓励推广,大力研发核心技术,包括氢能、高效安全储能、碳捕集利用、智能电网等,对规模化低碳以及零碳技术进行规模化应用发展。

5.5 提升可再生能源关键金属供应安全

加大勘探矿产资源的投入力度以及回收废金属的力度,对金属资源的保护力度进行提升。对进口渠道进行合理拓展,增加海外直接投资的途径,保持海外金属资源的稳定供应链。发挥出金属加工领域的最大价值,使可再生金属得到安全供应。

5.6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政策协调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构建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争取全球性合作共赢,对绿色贸易进行合理投资以及融资,与我国标准政策相协调。

6 结语

碳达峰、碳中和能够健全绿色循环的经济体系,构建具有高效、清洁、安全以及低碳的现代化能源体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加快形成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属于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推动着我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碳达峰新能源供应链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