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男生上肢相对力量现状和对策研究
——以北京四中2018-2020年体测引体成绩为例

2022-09-24 09:33向天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上肢高三测试

向天保

1 前言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体育教育日渐受到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形态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却下滑明显,尤其是上肢力量素质下降尤为明显[1]。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反映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合格率仅为18.7%,显著低于其他身体素质指标[2]。关于上肢力量的文献从1954年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中规定引体向上38个及格42个优秀,到200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首次将引体向上这一项目取消,再到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规定11个引体向上为合格,26个引体向上为优秀[3]。2015年公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介于13~19岁的全国青少年引体向上的测试数据中,16、17、18岁年龄组完成的引体向上数量分别平均是3.8、4.2和4.5个[4]。在多个运动项目中引体向上是进行力量训练的一种手段和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引体向上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里的男生必测项目之一[5],也是高中体育会考的选考项目和衡量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说是影响体质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6]。孙雯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出“强有力的腰腹肌力量和上肢力量是保持良好身体姿势的有力保障,而且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身体形态和身体健康”[7]。因此想提高身体素质势必要重视上肢力量的提高,也就是说注重引体向上的训练。

北京四中男生2018-2020年引体向上的及格率基本在50%左右徘徊,一直是体质测试所有项目中及格率最低的,完成引体的平均个数在9-10个且成绩较其他项目也提升很慢,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原因和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男生上肢相对力量,以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四中2018、2019和2020年三年的体质测试中高中男生的引体向上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应数据分析结果,探索相应提高引体向上和上肢力量的策略。

2.2 研究方法

把北京四中2018、2019和2020年三年的体质测试中高中男生的引体向上数据导入SPSS 26进行统计。体测评分表中把所有数据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档,引体向上项目在体测中属于加分指标,即学生引体满分后多做的话会有1-10分综合加分。为了更加清楚有多少同学满分后又有加分,我们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极优秀”一档,即学生在引体满分后有加分的被归为“极优秀一档,”据此我把统计表中学生引体测试结果分为五档。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北京四中2018-2020年度引体向上测试的调研结果

表1是2018年我校三个年级学生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高三最高,高一次之,高二最低;良好率则是高二最高,高三次之,高一最低;优秀率高一明显最高,高三高二居后,两者相差较小。总体来说三年级极优秀(有加分)的同学占比20%左右,对2018年三个年级男生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个年级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1 北京四中高中2018年男生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图1 北京四中高中2018年男生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表2是2019年我校三个年级学生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高一最高,高三次之,高二最低;良好率则是高二最高,高一次之,高三最低;优秀率高一明显最高,高三高二相差不多,整体较低。对2019年三个年级男生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个年级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2 北京四中高中2019年男生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图2 北京四中高中2019年男生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表3是2020年我校三个年级学生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高三最高,高二次之,高一最低;良好率则是高二高一居前,高三最低;优秀率高一最高,高三高二相差不多。这一年的极优秀率(有加分)则是三年来最低,高三高二不到15%,高一最低8.8%。对2020年三个年级男生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高一男引体个数与高三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北京四中2020年男生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图3 北京四中高中2020年男生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表4是我校2018级、2019级和2020级三届学生高一时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2019级最高,2018级次之,2020级最低;良好率则是2020年居前,2018年和2019年居后且较低;优秀率三届学生相差不大,都在16%左右;极优秀率(有加分)是2019级最高,为21.4%,2018级为20.8%,紧随其后相差不多,2020级高一最低8.8%。通过对不同年份高一年级男生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020级高一男生引体得分与2019级高一和2018级高一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且P<0.01。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2020级高一学生在初三时没有进行全区性统一的体育中考的缘故。由此可见,体育中考在影响学生准备和参加体育中考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延续到高中一年级的体测中还能体现。

表4 北京四中高中一年级3年连续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图4 北京四中高中一年级3年连续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表5是我校2018级、2019级和2020级三届学生高二时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2018级最高,2019级次之,2020级最低;良好率则是2018级和2020级居前,2019级居后且相差较大;优秀率2020级最高,2018级和2019级居后;极优秀率(有加分)是2019级最高为20.9%,2018级次之为18.3%,2020级最低为13.3%。通过对不同年份高二年级男生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届学生在高二时的引体得分相差不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5 北京四中高中二年级3年连续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图5 北京四中高中二年级3年连续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表6是我校2018级、2019级和2020级三届学生高三时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2020级最高,2018级次之,2019级最低;良好率和及格率一样,2020级最高,2018级次之,2019级最低;优秀率则是2020级最高,2018级和2019级居后;极优秀率(有加分)是2018级最高,2019级次之,2020级最低。通过对不同年份高三年级男生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届学生在高三时的引体得分相差不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6 北京四中高中三年级3年连续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图6 北京四中高中三年级3年连续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表7是我校2018级学生在高中期间三年引体向上的测试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及格率高三时最高,高一时次之,高二时最低;良好率高三时最高,高二时次之,高一时最低;优秀率则是高一时最高,高三时次之,高二时最低;极优秀率(有加分)是高一高二时居前且较高,高三时最低。通过对2018级男生在高一高二高三时引体个数和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不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表7 北京四中高中男生引体向上体质测试3年纵向测试结果

图7 北京四中高中男生连续3年测试结果

3.2 对造成北京四中2018-2020年度引体向上测试的可能原因分析

3.2.1 超重和肥胖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资的极大丰富,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青少年的肥胖和超重比例也越来越高,而引体向上成绩与体重呈现负相关关系,超重和肥胖群体引体向上成绩一般不太理想[8]。

3.2.2 没有足够的握力和上肢力量

单杠引体向上是练习者利用自身的体重,发展上肢肌肉力量和美化背部形态的一种练习方法[9]。这就对练习者的握力和上肢力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动作过程中握力全程能支撑住自己的体重且有足够的上肢力量能将自己拉起,而这对普通人来说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

3.2.3 没有正确的动作发力技巧

引体向上的启动往往比较难,对肩胛骨和手臂配合发力要求比较高。新手往往肩胛骨的旋转和手臂的配合不够,导致背部使不上力而做不出引体向上的动作,抑或是多为手发力以致手部力量提前力竭,而致使引体总体的次数不高。

3.2.4 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锻炼的时间比较少

现在学生普遍学习压力很大,很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且小学、初中多未系统教授如何引体向上,现在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程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且缺乏上肢力量的相关训练内容,学生到了高中引体向上还是零基础。光在几次体育课上训练几组引体向上难以起到明显提高上肢力量的作用[1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北京四中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及格率大都在50%左右,远高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引体向上的水平。而2018-2020年度高一到高三年级引体向上平均完成个数在7-10个也明显高于2015年公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16、17、18岁年龄组完成的引体向上数量。

4.2 建议

1.减少体重:合理膳食,适当结合抗阻和有氧运动(如:慢走、游泳、骑自行车、器械训练等)。有氧运动应安排在空腹时,每周运动至少5次,运动30-40min/次;抗阻力运动3-5 次/周,10-20min/次,最好是在早晨和下午两个时间段。每次运动总消耗热量须达300kcal,如慢跑 40-50min;骑自行车1h;散步1-1.5h;快走、走步机(6km/h)40-50min;游泳30-40min[11]。

2.掌握引体向上动作技巧:(1)屈臂肩胛骨上提(两手臂自然悬挂于单杠上,肩胛骨保持收紧,手臂自然伸直)(2)低单杠斜身引体向上,具体方法如下:双腿直膝斜身引体;单腿直膝斜身引体;(3)不同类型的辅助引体向上:借助弹力带引体;同伴辅助引体(同伴双手托着练习者髋关节两侧);完整动作(可负重加难度)。

3.加强握力以及上肢力量,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徒手上肢力量练习诸如立卧撑,俯卧撑,靠墙手倒立,推“小车”,双人互拉、互推对抗等[12]。(2)握力练习方式:单脚支撑悬垂;脚不触地的悬垂;单臂轮换悬垂;双手悬垂移动;负重悬垂。

4.针对体育课次数少且引体向上教授以及训练时间比较少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落实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给其他学科减负,增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尤其是引体向上的训练时间以及计划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适时调整,要求学生掌握引体向上的关键要点以及科学的用力方法培养其练习积极性、巧用辅助器材、落实家庭训练计划[13],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上肢高三测试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心理测试
高三·共鸣篇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心理小测试
我把高三写成诗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