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113号》:曾住着一个烟火气的巴金

2022-09-25 08:53张家鸿
时代邮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康路巴金汪曾祺

● 张家鸿

作者:周立民 出版单位: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不管处在动荡时代还是和平岁月,家,都有守候着远方归人的一盏灯。很显然,《武康路113号——走进巴金的家》是一部有温度的书,它是关于巴金的家的书写,也是关于家的寻找与追问。

在这本书里,作者周立民所写的多是大历史中忽略不计的小事,“这就是人生,它们本来就细碎,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在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13号,曾住着一个生活化、烟火气的巴金,住着一个被日常细节缠绕和包围的一家之主巴金。

他喜欢樱花,园子里一共种了五棵。他看到孩子们在园子里玩得高兴,他也跟着高兴。他见到难得一见的好书就走不动路,非买回家不可。妻子责怪,他也不动怒,只是笑吟吟,还说现在不买的话以后会后悔死的。他时不时地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整理书刊。这其中,1916年版的《托尔斯泰文集》是他的最爱之一。他展读世界各地友人寄来的贺卡,回想和他们亲切交流的画面,睹物思人。这是现代文学巨擘巴金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的喜怒哀乐与常人无异。

不可不提的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萧珊在《武康路113号》中留下的珍贵影像。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师从众多大师的萧珊之文才被巴金妻子的身份所掩盖,是不争的事实。她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放弃自己的文学事业,全心于家庭琐碎之中,是一种包容、理解、选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巴金和萧珊的家也不例外。这里有过惶惑、恐惧、悲伤、矛盾。但是这里更多的是温暖、亲切、热情、善良、奉献。

此书之独特处还在于周立民不经意地写出一代文化人的精神风貌。当然,其中核心人物是巴金和萧珊,此外关于旁人的几笔勾勒也颇为传神。1946年后,在霞飞坊59号的巴金家中,女主人萧珊接待穆旦、黄裳、汪曾祺、黄永玉等年轻朋友时的欢声笑语如在耳畔。萧珊在客人面前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时的投入,众人看她表演时的全神贯注,皆令人浮想联翩。回想这个情景时的汪曾祺已入晚年,光阴流走几十年,他却清楚地记得这第一次喝的功夫茶的味道与情形,“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生活困窘,心有烈火,故而把日子过得开心极了,不畏人生的坎坷,不惧前途的不明。这些闪烁于诸多角落的文字分明寄托着作者的遥想,遥想那一代人的音容笑貌。还有不舍,不舍那些风范与气度的风流云散。

作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本书作者周立民日日出入于武康路113号这个巴金住过半个世纪的家。他对它早已熟悉,甚至牵挂、惦记。这个家对他来讲,有着多层意义。这是巴金的家,家里有巴金生前用过的东西,有他丰富的藏书,有他和妻子留下的气息。从最早踏足这里至今,巴金家中的一切早已超出研究对象的范畴,成为周立民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此说来,巴金的家何尝不是周立民的家呢?这本书的写作,是周立民对读者发出的邀请。他说:“‘家’是这个空间的文化灵魂,也是它向公众展示的主题。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巴金先生写作、生活环境的原貌,一桌一椅都有来历,一草一木皆关情。”

读者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周立民是主人,向客人发出邀请之余,他还一一介绍家中的点点滴滴,关于人、关于物件、关于往事,带着热情与恳切。掩卷沉思,我以为周立民是真正懂巴金的人,他在书里写了巴金日常中的喜怒哀乐,写了巴金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侧面,写了巴金在特殊年代里的痛苦与凄凉。当下,周立民对巴金的懂不是终点,他依然行走在更懂的路上。

本期推荐

一段悲壮与柔情交织的胶东革命史

作者:铁流 赵方新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猜你喜欢
康路巴金汪曾祺
十全街不必成为下一个武康路
武康路和“昨天今天明天”
海上日出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大康路站建筑方案研究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小巴金“认错”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