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松江搬迁经历考

2022-09-27 16:05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凤凰山南村四库全书

魏 晓 李 华

(1.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2.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

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1317年出生于浙江黄岩,中年时期躲避战乱定居松江,直至1403年在松江去世。目前学界对陶宗仪的生平问题考证相对完备,但避难松江的搬迁经历尚未厘清,此段经历对陶宗仪影响较大,故需进一步细致考论。

一、定居松江:“凤凰山”与“南村”的位置关系

陶宗仪曾在松江“凤凰山”和“南村”居住,有贝琼为证:“(陶宗仪)隐云间之凤皇山,后又徙山阳之南村。”考《(正德)松江府志》云:“凤凰山在府北,东枕通波塘,西连薛山,据九峰之首,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名。”又按《肇域志》云:“凤凰山在府城北。《图经》云:“以其据九峰之首,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名。”东枕通波,西连玉屏山……山南村民依水而居,曰:凤凰山镇,桥曰:锦溪。”可见,凤凰山位于松江府的北部,在凤凰山山南脚下又有凤凰山镇,村民在此居住。

因此,贝琼所言陶宗仪“徙山阳之南村”,是否意味着陶宗仪原本居住于凤凰山上,后迁至山南的凤凰山镇,所以称其居住地为“南村”。按照《南村记》云:“(陶宗仪)号曰南村,盖有得夫晋庾亮登南楼于清秋之际,陶处士(陶渊明)见南山于采菊之时矣……此南村之所以为南,盖本于南山悠然之趣。而南楼之赏不足以喻夫南山之胜,南山之胜即先生南村之胜,信可知已。”又考《南村辍耕录·陶氏二谱》写道:“宋㤗山王质所著《云韬堂绍陶录》,录中首载《栗里》《华阳》二谱。惟先生之大节高风,流播千古。而质者,乃能次第其出处,作为年谱,且以名吾书绍陶之志,是可尚已。”根据《绍陶录》所载,知《栗里谱》谱主姓陶,却不知姓名,书中仅以君代替。考《笺注陶渊明集》,陶渊明作文“昔欲居南村”,汤汉针对“南村”作注曰:“即栗里也。”又《绍陶录》记载谱主人曾作《归田园诗》一首,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考《陶渊明集》,此诗为陶渊明作也。故《栗里谱》的谱主人即为陶渊明,而陶宗仪称《栗里》《华阳》二谱可以“名吾书绍陶之志”,《南村草堂记》有云:“(陶宗仪)祖陶处士,为晋一代伟人。”陶宗仪以陶渊明的后世自居,并颂扬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所以,《南村记》可证陶宗仪的心迹,陶宗仪筑屋“南村”,实是标榜陶渊明,以证自己的风骨和隐居之志。故“南村”另有它地,并非指凤凰山山南脚下的凤凰山镇。

不过,既然贝琼云陶宗仪居住凤凰山,那么陶宗仪是居于凤凰山中,还是居于山脚的凤凰山镇。《南村草堂记》写道:“南村草堂者,陶君九成先生隐居之所也。先生性冲澹,不乐仕进,厌嚣尘湫隘,遂徙家南村焉。”可见,陶宗仪不喜喧嚣,希望远离闹市,所以才决定搬至“南村”。如果陶宗仪原先居住在凤凰山中,本身就远离人群,不存在喧闹的问题。如果居住在凤凰山镇,必将每日接触些许烟火。所以,贝琼记述陶宗仪住在凤凰山,具体而言是指陶宗仪曾在凤凰山镇生活过一段时间。

那么,“南村”位于松江府何处,考《(正德)松江府志》曰:“泗泾自祥泽塘折北而东,纳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四水,故名。东合蟠龙塘,北行绝横塘,折而东为蒲汇塘……陶宗仪南村草堂在焉。”孙作也有言:“(陶宗仪)由避兵家淞城之北,泗水之南,诸生买地结庐,遂居以老。”故由《(正德)松江府志》和孙作的记述可知,南村位于泗水附近,通波泾又属于泗泾之一,而凤凰山又位于通波泾西部,所以,“南村”位于凤凰山山阳的泗泾,即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山镇的东部方向。陶宗仪也因曾在凤凰山镇开门收徒,后在弟子们的筹资帮助下,才得以搬至泗水,构筑“南村”,直至终老。而陶宗仪搬迁至“南村”的时间,昌彼得已经考论为1356年,论述较为允当,不多做赘述。

二、寓居松江:陶宗仪避难时间考

陶宗仪初迁松江的时间,昌彼得与晏选军均得出1355年尚居于贞溪的结论,但是此时间还可推前。

考《南村赋(有序)》写道:“(陶宗仪)将返乎天台守先垄,适寇砦于乡,归弗克,遂宿留乎云间,因籍焉。”可见陶宗仪在打算返回家乡之时,因为家乡遭受兵难,不得已才借留松江,并最终占籍松江直至去世。而按陶宗仪自述,1352年陶宗仪路过杭州前往它地,则返回黄岩的时间必定在1352年之后。1352年之后发生在黄岩的叛乱则成为陶宗仪搬松时间的关键。《南村辍耕录·军前请法师》记载:“至正十一年(1351年),官兵下海剿捕方国珍。”《元史纪事本末》记载:“十二年(1352年)……三月,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花与方国珍战于澄江,死之。”又据《明史·方国珍》记载:“国珍疑惧,复叛。诱杀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亡入海。使人潜至京师,贿诸权贵,仍许降,授徽州路治中。国珍不听命,陷台州,焚苏之太仓。”据《元史纪事本末》和《明史》记载,至正十二年三月,陶宗仪的同乡黄岩人方国珍在家乡再次叛乱,并杀害台州路的首长泰不华。休兵过后,方国珍又占领整个台州路,甚至北部的平江地区。可见,自1352年开始,方国珍盘踞台州路,使台州路一直饱受战乱,无法安平。

1352年方国珍再次叛乱与陶宗仪路过杭州的时间正好吻合,而陶宗仪出杭州已是至正十二年九月,晚于杀泰不华的时间六个月,而方国珍杀泰不华与攻陷台州地区之间有一段时间的修兵期。又因未见陶宗仪回到黄岩的记录,也未见其出杭州再次返回的记录。故判断,陶宗仪由湖州避难借过杭州,恰逢听闻方国珍攻占台州,陶宗仪遂由杭州北上避难,但方国珍已经攻陷平江地区,所以,杭州以北嘉兴等地也无法幸免,不得已,陶宗仪“蹈海入吴”,经海上被迫赶至松江。尔后,方国珍一直占据这些地区,导致陶宗仪无法返回。因而,也印证了陶宗仪选择松江避难并占籍的原因,其定居松江的时间亦大致确定为1352年,其36岁时。

三、由“贞溪”至“凤凰山”的搬迁方位与原因

陶宗仪作《曹氏园池行》自述:“我昔避兵贞溪头,杖屦寻常造园所。”按诗中记载,陶宗仪最初徙入松江府之时居住在贞溪,而非凤凰山镇。因而,“贞溪”与“凤凰山镇”的方位关系需要一番考证。《(正德)松江府志》有载贞溪之地,其记述道:“小蒸地挹九峰、三泖之胜,居此者,多文人韵士,因美其名为贞溪。”《蒸里志略》也记载:“小蒸镇在四十四图,一名贞溪,地挹峰、泖。”从《(正德)松江府志》《蒸里志略》记载来看,贞溪实际就是位于松江府的小蒸镇,而其地因挹九峰和三泖,且三面环泖,所以,小蒸镇位于九峰附近、三泖之间。

不过凤凰山既为九峰之首,换句话说,凤凰山属于九峰之一,那么,小蒸镇按理应在凤凰山附近,但实事并非如此。《(正德)松江府志》记载:“府境诸山皆自杭天目而来,累累然隐起平畴间。长谷以东,通波以西,望之如列宿。排障东南,涵浸沧海,烟涛空翠,亦各极其趣焉。而九峰之名特著。”其中“通波以西”一句,已经确定为位于松江府北部的首峰——凤凰山。故“长谷以东”则可定位九峰的另一端,《(正德)松江府志》也有记载到:“昆山,府西北二十三里,长谷之东,陆氏之先葬此。”凌岩有诗赞曰:“九峰西峙比昆仑,晉代将军墓尚存。今日扪萝登绝顶,桑丘麦垄自村村。”可见第九峰即为位于松江府西北方向,长谷东部的昆山。又按《(正德)松江府志》记载,第七峰横云山位于昆山的东北方向,第六峰机山在横云山东北部,第八峰干山位于机山的东部,以位于机山东部的庐山为界,第四峰细林山在干山的南部,第三峰佘山在庐山的东部方向,第五峰薛山又在佘山东部,而凤凰山则在薛山东部,至于第二峰陆宝山位于凤凰山与玉屏山即薛山的中间。故而,九峰整体位于松江府的西北方向,且其大致按照由西南到东北的走向排列。又有《(绍熙)云间志》考证道:“陆士衡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陆道瞻《吴地记》云:‘海盐县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昔陆逊、陆凯居此,谷水东二里有昆山,父祖葬焉。’水北曰阳,山北曰阴,则此水在昆山之北也。”由《(绍熙)云间志》的考证可见,松江府谷水即为长谷,而长谷在昆山附近,或者说,谷水在昆山西北方向的不远处。而三泖又在谷水的南部,进而,得出三泖大致位于昆山的附近,而非凤凰山附近。而小蒸镇虽然记载在九峰附近、三泖之间,但具体而言,小蒸镇位于昆山的西南方向。而九峰成西南向东北走向排列,故而,凤凰山位于昆山的东北方向,且相距甚远,换句话说,陶宗仪借居的凤凰山镇位于小蒸镇的东北方向,且因距离过远,凤凰山镇不可与小蒸镇等同。

既然小蒸镇与凤凰山镇之间有一定距离,陶宗仪因躲避战争最初也只是居住于松江府的小蒸镇,而非直接搬入凤凰山镇。因此,部分学者虽认为陶宗仪由小蒸镇搬入凤凰山,但是忽略了凤凰山与凤凰山镇其实并非同一地点,也未细考小蒸镇与凤凰山的位置关系之远近,或两地可否等同。故补其不足。

此外,有必要对其搬入凤凰山镇的原因进行考察,考《(正德)松江府志》,其记载:“凤凰山镇在三十八保,东通锦溪桥,西连费荣敏公墓。”《(正德)松江府志》又载:“护军镇国上将军、福建宣慰使都元帅江夏荣敏公费松墓在凤凰山。”可见,费松的身份十分显赫。其又安葬在凤凰山中,而一族的先人安葬地一般不会远离家族驻地,惜费氏一族的记载较少,因而只得推断部分费氏后人很大可能居住于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山镇。而费松为陶宗仪妻子的先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自述道:“镇国上将军、福建宣慰使费荣敏公松,余内子之曾大父也。”又有《白云漫士陶君墓碣》写道:“子男三人□□仪,娶都漕运万户松江费雄女元珍。”按高荣盛《元代海运试析》考论,元代的海运机构——都漕运万户府大约在至大四年(1311)年确定,并且都漕运万户府的正官由达鲁花赤和正负万户组成。柳贯撰《元故海道都漕运副万户咬童公遗爱颂(并序)》有记载都漕运万户在元代的地位,文中写道:“漕运万户之有府、有官始朱张氏,自其败亡,倚注尤重。朝廷尝纡庙算,慎简名流,付之操柄。虽官有正贰之殊,而其品秩咸在第三,金苻银篆,出入驾王乘传,赋录视外诸侯倍,列城守牧,受牒听令唯谨,其去而翱翔禁近,出入台阁者踵相接也。”都漕运万户无论正副职,其官品皆在三品。都漕运万户府在元代极其重要,府中正官又颇受朝廷倚重,致使元人争先拜访府内官员。既然陶宗仪的岳父费雄官至都漕运万户,则其必定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从费雄的祖父费松到费雄自己,在元代都是具有较高身份地位的官员,松江府费氏家族的盛况可见一斑。

相反,陶宗仪是以躲避兵难的难民身份搬至松江府,又按孙作所说,陶宗仪家境也比较贫寒。因而,在身份地位严明的古代,陶宗仪和费元珍可谓不对等。那么,费元珍为何会嫁给大龄的陶宗仪,《梧溪集·朱夫人(有序)》道明原因,其写道:“夫人讳元琇,江阴知事朱道存之妻,都漕万户费雄之女也。至正十六年(1356年)江阴乱,夫人依其父居松江之上海。未几上海县陷,苗军复县,大掠。夫人惊遽出臥内。时苗手刃以入,将犯之……比遇害,爪入楹木,血沁于指,哀哉。”元琇即为费雄的女儿费元琇,与陶宗仪的妻子费元珍为亲姐妹。而1356年,费元琇跟随其父居于松江府上海县,因贼寇入侵费家而遇害。可见,贼寇已可随意出入费家,并随意杀害费家之人。而费雄是否遇害,没有文献记载,但可判断其免不了遭难。得见费家在1356年遭受变故,已没往日辉煌,此时费元珍因遭受兵难,由贵家子弟新变落寞人家。鉴于此,陶宗仪才有机会娶费元珍为妻,因而搬离小蒸镇,至费氏家族所在的凤凰山镇。所以,陶宗仪娶妻的时间便在费氏家族发生变故的1356年之后,又1356年陶宗仪已经搬至泗泾,故其娶妻时间为1356年,其40岁时。

结语

细考陶宗仪初迁松江府的时间,以及根据三地的位置关系,考论其在松江府的搬迁经历以及搬迁原因。陶宗仪在搬入松江府时共有三段搬迁经历:1352年,36岁的陶宗仪因躲避兵祸初入松江府时居住于贞溪——小蒸镇开始第一段生活;至1356年,陶宗仪40岁娶费元珍,从而搬迁到松江府东北方向的凤凰山镇,开始第二段生活;最后因不喜喧嚣,于同年,陶宗仪在其弟子们的筹资帮助下,向东迁徙,开始第三段生活,并定居泗泾,远追陶渊明而筑屋“南村”,生活逐渐稳定下来,直到去世。

①[元]贝琼.清江贝先生集[M].商务印书馆1922年四部丛刊本.

②[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45.

③[清]顾炎武.肇域志.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588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1.

④[明]汪砢玉.珊瑚网.[清]永瑢、[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8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663-664.

⑤[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中华书局,1959:189.

⑥[晋]陶潜撰,[宋]汤汉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304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3.

⑦[宋]王质.绍陶录[M].中华书局,1991:2.

⑧[晋]陶潜撰,[宋]汤汉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304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8.

⑨[明]汪砢玉.珊瑚网.[清]永瑢、[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8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66.

⑩[明]汪砢玉.珊瑚网.[清]永瑢、[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8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662-663.

(11)[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87.

(12)[元]孙作.沧螺集.沈乃文.明别集丛刊第1辑第14册[M].黄山书社,2013:214.

(13)昌彼得.《说郛》考[M].文史哲出版社,1979:434-439.

(14)[明]汪砢玉.珊瑚网.[清]永瑢、[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8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662.(15)[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中华书局,1959:88.

(16)[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中华书局,1959:353.

(17)[明]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M].中华书局,1979:205.(18)[清]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3697.

(19)[元]贝琼.清江贝先生集.商务印书馆1922年四部丛刊本.(20)[元]陶宗仪.南村诗集.[元]陶宗仪著,徐永明、杨光辉整理.陶宗仪集上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31.

(21)[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334.

(22)[清]叶世雄等.蒸里志略.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册[M].上海书店,1992:730.

(23)[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34-35.

(24)[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36.

(25)[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36:45.

(26)[宋]杨潜.(绍熙)云间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3746.(27)[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335.

(28)[明]顾清等.(正德)松江府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795.

(29)[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中华书局,1959:83.

(30)[元]郑元祐.侨吴集.[清]永瑢、[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6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608.

(31)高荣盛.元代海运试析[J].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3(07):50.

(32)[元]柳贯.待制集.[清]永瑢、[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0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329.(33)[元]孙作.沧螺集.沈乃文.明别集丛刊第1辑第14册[M].黄山书社,2013:214.

(34)[元]王逢.梧溪集[M].商务印书馆,1935:107.

猜你喜欢
凤凰山南村四库全书
山东一社区免费送适婚青年婚房
在凤凰山上
用树叶辑成的书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桐南村以北
潮安·凤凰山
三字歌
藏书楼
北村和南村
美丽的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