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图检测诊断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研究*

2022-09-27 06:14李彩云蔡燕文卢子忱唐广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8期
关键词:鼻窦上颌鼻窦炎

李彩云,蔡燕文△,卢子忱,唐广发

1.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东莞 523000;2.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878

慢性鼻-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疾病,与儿童解剖发育、变态反应高发密切相关。儿童鼻窦黏膜相对较厚,窦口长而小,一旦发生感染,黏膜肿胀严重,鼻窦分泌物不易流出。此外,腺样体肥大和过敏性鼻炎等儿童常见疾病也会对鼻窦黏膜产生影响,过敏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过多,而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影响鼻腔分泌物的排出,加上细菌感染容易使病情迁延不愈,导致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或引起周围器官症状。鼻涕倒流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频繁咳嗽;炎症经咽鼓管蔓延引起慢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等[1]。

CT是诊断慢性鼻窦炎的常用手段,可以明确鼻窦内黏膜是否增厚,是否有脓液积聚。然而家长经常担心CT辐射对儿童发育有影响,拒绝检查。因此笔者试图寻求一种更安全、无辐射的诊断方式。红外热像图通过接收身体辐射的红外线,可以检测身体各部位温度并成像,目前主要应用于疼痛、神经、乳腺等方面[2]。炎症通常伴随局部温度升高,因此本研究想探讨红外热像图检测是否可以通过检测鼻窦区域温度变化来反映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状态。儿童各个鼻窦发育时间不同,筛窦和上颌窦发育较早,额窦和蝶窦发育较晚,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主要发生于筛窦和上颌窦[3],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红外热像图对筛窦、上颌窦炎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东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6~12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作为试验组,37例分泌性中耳炎不伴慢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试验组符合《欧洲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指南(2020)》[4]中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符合分泌性中耳炎[5]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拒绝行鼻内镜和CT检查;(2)有合并其他耳鼻疾病史;(3)合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的原发性疾病或发热患儿。本研究经东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基础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所有纳入的患儿均进行传统CT和红外热像图检查。

1.2.1红外热像图检测 所有纳入的患儿检测2 h前禁食、禁止头面部皮肤摩擦,在室温为23 ℃、湿度为60%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红外热像仪检测。将鼻侧部作为筛窦区,面颊区作为上颌窦区,记录每个区域的平均体温,并记录每例患儿的基础体温。红外热像图由专业技术人员拍摄。

1.2.2CT评分 对所有患儿鼻窦CT 图像采用Lund-Mackay评分提供的判断标准进行放射学评分,评分范围包括上颌窦、后组筛窦、前组筛窦、额窦、蝶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OMC)。鼻窦的评分标准:0分,无异常;1分,部分浑浊;2分,全部浑浊。OMC的评分标准:0分,无阻塞;2分,阻塞;解剖变异不计入总分。每侧0~12分,总分为0~24分。

2 结 果

2.1红外热像图温度变化 试验组上颌窦区、筛窦区红外热像图检测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红外热像图温度比较

表3 红外热像图诊断儿童上颌窦炎(n)

表4 红外热像图诊断儿童筛窦炎(n)

2.3红外热像图检测温度和C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上颌窦、筛窦红外热像图温度与相应窦区CT评分有一定相关性(r=0.713、0.280,P<0.05)。见图1。

图1 鼻窦区红外热像图温度和CT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医用红外热像仪接受人体发射出的8~16 μm 的红外线,在5~10 s检测到人体温度,并经计算机处理后成为一幅人体的红外热图。红外热像图可以识别0.05 ℃的差异,不同温度标识为不同颜色,医生可以根据红外热像图来判断疾病的发生部位及疾病的发展期。

现红外热像图目前主要应用于神经及血管疾病[6]、疼痛[7]、前列腺炎[8]、儿科[9]等多种疾病的诊断。邓燕霞等[10]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研究发现,红外热像图检测患肢温差大,术后疗效比较好,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功能指标。乔保光等[11]研究发现红外热像图可以很好地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急性腰部肌筋膜炎的效果,平均温差变小,说明治疗效果越佳,并且平均温差与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熊哲桢等[12]研究发现在皮瓣移植围术期,红外热像图术前可以定位移植皮瓣区域血管,术中可以检测皮瓣供血,术后检测皮瓣温度也能够及时发现移植皮瓣的血运状况,是一项无创、经济的检测手段。

也有一些研究发现红外热像图不能够准确地反映疾病,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1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红外热像图筛查体温被广泛用于各大交通场所。在2020年初机场红外热像图筛查COVID-19的一项研究中显示,检测的271例病例中只检测到14例患病,灵敏度只有5.2%[14];而在美国的一项红外热像图筛查COVID-19的研究中,检测了278例,检测到9例患病,14例患者未检测到,灵敏度为39%[15]。主要原因是环境、温度、湿度和数据的处理方式影响检测结果。本研究在临床检测中使用固定、合适的环境条件,可以明显小低结果误差[16]。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严格控制了红外热像图的检测条件,降低了环境误差。本研究对来院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儿患儿进行红外热像图和传统CT检测的对比分析,发现红外热像图检测鼻窦区域平均温度能够反映儿童上颌窦和筛窦炎症状况,与传统CT检测鼻窦炎症评分有一定相关性。同时本研究也进行单盲分析,发现红外热像图检测儿童上颌窦炎和筛窦炎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检测上颌窦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检测筛窦炎。本研究将红外热像图检测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患儿中,解决了因患儿家属担心辐射拒绝行CT检查而导致延误患儿病情的问题。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想要得到可靠的结论还需扩大样本量;其次,本研究只是统计人员单盲统计数据,不能够排除个别人为因素。

综上所述,红外热像图在检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拒绝行CT检查的鼻窦炎患儿,可行红外热像图检测鼻窦区平均温度代替CT检查。

猜你喜欢
鼻窦上颌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