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碧道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分析

2022-09-27 02:19曾佩玲
陕西水利 2022年10期
关键词:滨水河湖东莞

曾佩玲

(东莞市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广东 东莞 523000)

1 引言

河道、湖泊等水资源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稀缺资源。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亲水空间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有较多的城市进行了河流滨水空间改造,诸如成都市“锦江绿道”工程[1]、郑州市“东风渠滨水绿道” 工程[2]、深圳“龙岗河干流碧道” 工程[3]、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4]等。众多城市通过建设滨水空间,为市民游玩、休憩提供了去处,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在滨水空间建设过程中对河道等生态环境修复,有利于城市生态保护工程建设[5-7]。滨水碧道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了充分发挥效果,形成和谐、统一的碧道工程,做好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2 东莞碧道规划概况

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万里碧道,东莞积极相应省委号召,充分发挥河涌密布的水域优势,围绕“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营造与游憩系统构建、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六个方面,按照“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制定“分步走”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东莞碧道建设。到2030年,全市碧道建成总长度达到1000 km,基本形成覆盖全市河涌的碧道网络;到2035 年,全市碧道建设长度和品质持续提升,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基本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东莞制定碧道建设任务清单,逐步将主要河流打造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在巩固水资源保障、水污染防治和防洪减灾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进水生态保护不修复、景观不游憩系统建设。

根据碧道建设任务清单,东莞将围绕东江干流、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及三角洲网河流域、茅洲河流域、石马河流域、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挂影洲围中心涌流域等五大流域,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特色碧道。

3 规划空间范围

碧道建设整体表现出“三道一带”的空间布局,在保障安全的前提要求下,充分利用堤防等各项防洪工程的建设,积极发展江河安澜、碧水畅流的安全行洪通道;在保护以及修复生态的核心指引下,充分利用农田、山林以及水域等,全面建设鱼翔浅底、水清岸 绿的自然生态廊道;在滨水游径充当载体的情况下,将临水而建的景点、居民点以及街区等串联起来,充分利用水系沿线的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发展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下,推动河湖水域的多元化发展,助力周边产业的可持续进步,建设具有良好生态活力优势的滨水经济带。

碧道建设范围以河湖蓝线范围或河湖管理范围为基础,将水岸周边的道路红线、城市绿线以及河道管理线等都充分考虑在内。针对已经划分为蓝线范畴的河道、水库,蓝线内空间 可作为碧道建设的核心区域;对于未划定蓝线,但已划定河湖管理范围线的河道、水 库,河湖管理范围线内空间可作为碧道建设的核心区域。东莞市已划定蓝线水系及蓝 线划定标准详见“东莞市蓝线划定水系及蓝线划定标准”。而碧道协调范围沿线的是沿河的乡村居民点以及城镇的第一街区,延伸范围则是水系沿线的周边区域。

图1 碧道建设“三道一带”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2 碧道建设单侧断面示意图

4 碧道分类

根据沿线功能布局的差别,碧道能够详细区分是如下类型:

(1)都市型碧道:面向东莞地区大城市的城区进行的碧道建设,重视实现公共交通设施以及文娱设施等功能复合,进而建设获得具备良好生态活力特点的滨水经济带,助力地区城市的发展。

(2)城镇型碧道:针对东莞地区的中小城市以及城镇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区域进行的碧道建设,不仅要求对居民们的文化以及健康等实际需要进行满足,而且要求碧道建设具备一定的经济以及生态功能,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点。

(3)乡野型碧道:尽可能将原生景观风貌都保留下来,利用大地景观自身的多样性特点对人们的各种休闲需求进行满足,在山林以及农田等,建设富有地域景观特色的碧道。

(4)自然生态型碧道:秉承修复以及保育生态的理念,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工干预的影响,在湿地、森林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具有良好生态价值的水系区域进行的碧道建设,力求积极展现自然生态具有的科研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

图3 碧道分类示意图

4.1 都市型碧道

都市型碧道位于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区,故而需要优先对水质达标以及防洪排涝等实际需要进行满足,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的协同发展,积极创建一流水岸。该设计的重点内容是:

① 提升防洪(潮)的安全与韧性,以碧道理念推动海绵城市、多级复式堤建设;

② 全面改善河湖水系水质,营造碧水清流的宜居环境;

③ 以岸边带整治和动植物生境恢复为主,利用河口、河漫滩等建设湿地公园;

④ 联系“三旧”改造,经碧道建设推动城市功能的转型发展,积极打造展现都市风貌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⑤ 建设连续贯通、配套完善、舒适可达的游憩系统,推进碧道公园建设。

图4 河滩地较大的大江大河都市型碧道典型断面图

4.2 城镇型碧道

该类型碧道建设的重心放到治理水环境以及保障防洪排洪安全层面,积极做好水系周边生产以及生活等空间的互联互通建设,为城镇居民的生活生产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该设计的重点是:

① 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

② 改善城镇水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③ 加强河滩地、江心洲保护,维护河湖生境多样性;

④ 建设具有良好地域风情与城镇特色的活动场所;

⑤ 建设连续的滨水慢行道和惠民、便民的碧道公园。

图5 河滩地较大的大江大河城镇型碧道典型断面图

4.3 乡野型碧道

该类型碧道的落脚点是避免水土流失,维护水生态系统,确保防洪安全。实际工作期间,应当联系该地区农民进行生产以及生活的需要,构建惠民性质的滨水公共活动设施与乡村旅游景区,助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避免过度人工化。设计重点包括:

① 结合中小河流治理优先保障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治理;

②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排污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

③ 做好开发建设工作,积极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④ 结合滨水地区建设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和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图6 河滩地较大的大江大河乡野型碧道典型断面图

4.4 自然生态型碧道

该类型碧道的工作重心是保护及恢复自然,做好生态缓冲带的划分工作,更大程度上维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的景观风貌。相关生态化游径以及水上游径等游憩系统的建设,都应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严禁破坏性建设及过度性开发的行为。该设计重点包括:

① 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着重做好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恢复,科学划分生态缓冲带;

② 保护建设良好的生物栖息地和自然景观;

③ 建设“低干扰”的景观游憩系统,营造具有“荒野美”大堤景观。

图7 自然生态型河流碧道典型断面图

5 结语

东莞碧道建设严格秉承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程理念,立足流域系统性以及生态完整性的工作要求,高度注重流域生态健康,发挥河湖生态调节、循环、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让自然做功,促进水体循环,维护河湖自然形态,维育生物栖息地,积极建设具有良好生物多样性特点的生态廊道。在生命共同体的指引下,落实分类施策及系统治理,切实统筹乡村与城镇、水域与陆域的协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健身、运动、文化需求为重点,注重人性化设计,设计预留弹性使用的活动场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具有良好文化品位、自然韵味的休闲廊道,保证碧道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猜你喜欢
滨水河湖东莞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