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生态系统主体的依存演化与策略选择
——竞合情境下的仿真分析

2022-09-28 02:29娄小亭朱祖平
企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情形参与者竞争

□娄小亭 朱祖平

一、引言

数字经济重构了传统的商业关系形态,更强连接、更多交互、更多维度的价值创造模式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陈冬梅等,2020),而平台为更强连接、更多交互、更多维度的价值创造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平台经济甚至已成为主流的经济模式,由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等构成的平台生态系统突破了传统线性的交易逻辑,提出企业间战略互动的新模式(Adner 和Kapoor,2010),以满足数字经济下顾客的个性化、多变化和时效性需求。

以平台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变革正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独特的价值创造优势,引导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也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工作重点。2022 年1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遵循市场规律,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适应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规则制度,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随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 年4 月29 日召开的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平台生态主体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及彼此的竞合关系对平台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为平台生态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平台生态系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者们对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台生态系统的界定、平台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对平台生态的影响等方面。

(一)平台生态系统的界定

“生态系统”一词意味着竞争与协同并存,显现多样化的形态,已在学术界与商业界获得广泛关注。学术界中,Jacobides 等(2018)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理论,并区分了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与平台生态系统。在实践中,小米用生态链模式铺设智能家居互联网自建孵化平台,通过平台协调各种资源帮助孵化生态链企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也给小米平台带来了资源反哺,使得小米稳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张化尧等,2021)。德国跨国企业西门子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平台MindSphere,并积极推广工业物联网标准,以吸引更多商业伙伴加入平台生态系统,收获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乌力吉图和王佳晖,2021)。生态系统正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建平台或者加入平台生态系统收获市场份额走向共赢。

商业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源自生物学的概念,正如生物生态系统由各种相互依赖的物种组成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也类似地描绘了相互依赖的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成员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福祉做出贡献,并依赖其他成员生存。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也类似生物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比如在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程序生态系统的例子中,应用程序和平台具有独特的互补性,即应用程序没有操作系统就不能运行,而操作系统可以在没有大多数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运行;应用程序的存在又增加了操作系统的价值,并且操作系统安装的广度也增加了应用程序的价值(Jacobides 等,2018)。可见,操作系统平台与应用程序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的价值创造主体。

(二)平台参与者的互动对平台生态的影响

平台生态系统就像是平台所有者、补充者和最终用户相互协调的社区(Inoue,2019),而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构成了平台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Cenamor,2021)。许晖等(2021)通过平台的模块化和开放性特征分析了客户需求与资源需求驱动下不同类型的平台如何进行信息、转换和交易价值创造。宁连举等(2019)基于用户契合理论系统分析了用户资源如何形成用户终身价值、分享价值和共创价值。Benlian等(2015)关注了平台企业如何吸引互补企业和终端用户以增强平台的网络效应。Inoue 和Tsujimoto(2018)探讨了互补企业的类型以及互补企业提供的产品与质量对平台企业的影响。王节祥等(2021)将平台参与者视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体,认为参与者在具有强互补性的同时需要降低对平台的依赖性,才能提升绩效。Schmeiss 等(2019)则关注了平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即如何激励互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创新补充等。

上述研究对理解平台生态系统做了有益探讨,但是平台生态系统是多方参与者共同作用的结合体,若只关注单个参与者的行动或战略,就会导致对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解存在局限性。现有研究鲜有关注平台参与者的交互,并对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剖析,更未对平台参与主体达到平衡依存关系的条件和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如何为达到平衡的依存状态进行战略选择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平台生态系统内部参与者价值交互的动力机制和依存状态及演变趋势。

三、S-C-P 框架下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

(一)从S-C-P 视角看平台参与者的依存关系

Adner(2017)将生态系统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多边合作伙伴为实现共同核心价值主张进行协调的结构,并定义了四个结构要素:系统中的参与者、参与者为实现价值主张而采取的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的位置以及参与者之间的连接。长期以来,结构的作用一直是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问题,以S-C-P 范式的影响最为广泛。该模式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Joe S.Bain 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后经其他学者的不断发展与批判,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范式(王立国和王磊,2014),其核心在于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其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框架逐步扩展到战略管理领域(Panagiotou,2006)与组织结构领域(张晓东等,2013),前者认为管理者的认知框架及其解释与理解竞争和环境的主观能力同样影响着行业动态,不应被S-C-P 框架所忽视;后者构建了组织结构对个体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认为组织结构能够对个体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既然平台生态系统是由平台架构联结的多方参与者为共同价值主张努力的结构安排,那么从S-C-P 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依存的动力机制,探寻使平台生态系统“生生不息”的内动力,能为本文理解平台参与者的依存交互提供一种新的逻辑视角。

(二)S-C-P 框架下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

1.平台架构(S)

图1 呈现了S-C-P 框架下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平台作为一个双边或者多边的技术架构,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群体聚集(或匹配)在一起(Reuver 等,2017),成为平台参与者的生存基础,其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内容,利用互补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新的服务。作为一种架构资源/资产,平台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在生态系统中集成资源与配置资源的机会,但平台的配置各不相同,进而决定了平台对参与者的开放程度与用户群的差异,甚至影响了平台治理机制的设计。如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和iOS,前者开源开放,后者仅对苹果产品使用,并且二者的硬件资源使用效率与对应的扩展程序优化都表现出极大不同,最终对系统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前者由于开放性使得应用程序得不到妥善监管导致安全性大大降低,后者则由于封闭性并对应用程序严格把控,极大降低了系统漏洞。可见,平台架构组件的配置与设计规则的差异调节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创新能力,平台的技术架构和设计原则共同决定了平台的进化轨迹,进而影响平台的差异化(Tiwana 等,2010)。因此,并不能仅仅将平台架构看作纯粹的技术产物,因为其既包含技术核心,又包含由技术核心介导的商业网络。

图1 S-C-P 框架下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

此外,平台之所以能够以一定结构运行,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支撑与区别于市场和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芯片技术、高速移动互联网、算法语言、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的发展支撑了平台运行的技术基础(易宪容等,2020)。另一方面,平台能够发展还依赖于其自身配置资源的优越性,网络数字化技术能够克服市场和企业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信息约束与认知约束缺陷,可以更高效率地整合挖掘各种资源,释放资源优化配置的空间,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易宪容等,2020)。

2.平台参与者行为(C)

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通常是平台领导者、发起者或者平台提供者(张镒等,2019),其对治理结构的设计(如平台对不同类型互补者的开放程度、参与者交易规则、利益协调机制以及用户筛选机制等)成为平台企业聚合创造/获取价值的动态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决定了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的交互。一方面,互补企业可以借助平台赋能缓解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不足的约束(陈威如和王节祥,2021),在平台生态系统中与竞争对手的互动以及能够从他人身上学习的好处(如可以享受其他创新者大而不同的创新贡献)也正吸引着互补企业积极加入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平台技术及其互补者构成的平台生态正成为企业响应用户新需求特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目的是为终端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数字场景、数字技术等的应用为用户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用户个性、用户价值等正在最大程度地得到解放,对知识学习、自我效能、自我尊重的渴望以及个人关系、社会地位等的追求使得用户逐渐从被动接受产品和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解学梅和余佳惠,2021),用户参与的价值逐渐彰显。

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在平台生态中依存共生,各自的角色定位决定着价值共创和价值获取行为,表现为平台生态参与者的竞合关系。在平台参与者相互依存合作的过程中,平台企业、互补企业和用户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帮助平台拓展新的业务场景和业务模式,促进平台的用户黏性,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增长,此间伴随着各主体的市场目标并非完全一致的情况。因此,各主体间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竞合关系影响着平台生态系统的竞争力与稳定性,如互补企业通过对平台企业形成强互补性延伸平台企业的价值,又通过对平台企业的依赖实现效率提升、业务增长等,促使双方走向合作共赢。同时,平台企业也会为了整合平台资源,进入互补市场,与互补企业展开竞争,以此激励互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互补产品和服务。当追求内外价值的普通用户成长为头部用户,其想法转换成商业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Kristensson 等,2004),头部用户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和更大的影响力时,其用户身份实质转变为带有互补者标识的双重身份,甚至可以直接与互补企业展开竞争,此时互补企业面临的是来自同行和头部用户的双重竞争,甚至可能面临来自包含平台企业的三重竞争。

3.平台绩效(P)

平台绩效是平台参与者之间价值交互的结果。平台参与者通过合作或竞争走向协同的价值链优化机制等支配着整个平台生态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参与者的交互在价值重构与传递的同时,也激发创新。平台企业制定的平台治理规则包括平台对各种类型参与者的开放程度、参与者之间的交互规则等,直接关系到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指引着平台生态系统最终将走向何处。互补企业除可以在平台上匹配更多种类的客户需求(Ceccagnoli 等,2012)之外,还可以通过平台资源与形成的互补者网络资源开发新的互补产品,实现双边共赢。链接到平台上的用户形成的用户网络与用户参与行为提高了互补企业的间接网络效应,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互补创新,增加了平台创新的可能,使得用户参与的价值进一步彰显。从对以上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各自的角色定位产生的价值互动与绩效分析来看,基于参与者交互的价值网络构建与传递构成了参与者价值链协同优化机制的基础内涵,最终促进了整个平台系统的价值共创和所有参与方的有效价值获取。

四、平台生态主体的依存演化模型构建

(一)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化的概念模型

前文运用S-C-P 框架梳理了平台参与者通过竞合依存走向价值链协同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为主体的平台参与者依存演化的概念模型,将平台生态系统看作由平台架构、平台参与者、参与者依存环境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平台架构是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平台参与者在平台架构的设计规则之下进行互动形成的竞合依存关系是关键,参与者的依存环境是影响平台生态运行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平台企业、互补企业和用户通过竞合依存模式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三者的价值交互最终促成了平台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平台生态参与者依存的概念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平台生态系统主体依存的概念模型

(二)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化模型

借鉴欧忠辉等(2017)以及张笑楠(2021)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本文构建了平台参与者的依存模型。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核心企业)与互补企业共同为生态市场中的其他平台参与者(用户)服务,并假设平台参与者独自生存时的数量演变遵从Logistic 规律,即在平台生态系统有限的资源内,平台企业(互补企业)增长率受到其自身的密度影响,如果密度增加,会导致平台企业(互补企业)的增长率变慢而逐渐达到饱和,记f(t)与f(t)分别表示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t 时刻的数量,r与r分别表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N与N分别表示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最大容量。当用户是互补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时,仅考虑平台企业和互补企业的竞合依存情形,双方为用户提供服务;当用户既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又是提供者时,需要将普通用户与头部用户区分开来,考虑头部用户作为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主体与平台企业、互补企业的竞合关系。

首先,建立Logistic 基准模型:

表1 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的依存情形

情形1: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共同生存时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互相合作,用户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式(1)右端添加上互补企业对于平台企业的促进作用(α>0),而式(2)右端则需要添加上平台企业对于互补企业的促进作用(β>0)。其中α 表示对于滋养平台企业的资源来说,单位数量的互补企业的消耗是单位数量平台企业消耗的α 倍,α<1 表示互补企业的资源消耗抵不上平台企业的资源消耗。类似地,对β 作相同解释,α与β 在以下情形中的含义相同。因此,情形1 下的平台生态主体的依存模型为:

假设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共同生存时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互相合作,用户既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又是提供者。此时需要考虑头部用户与互补企业相互竞争或达成联盟的情况,假设d 表示头部用户作为互补者的角色为平台企业供养的资源(d>0),e 表示其作为互补者的角色与互补企业竞争时给互补企业带来的阻滞作用(e>0),则据此构建情形1-1 和1-2 下平台生态主体的依存模型分别为:

情形2:假设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均可以独立生存,但二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共同生存时,平台企业会渗入互补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与互补企业展开竞争,高质量的互补企业可能会对平台主导企业产生威胁,用户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随着互补企业进出平台的成本逐步降低,使得互补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平台企业经常会利用自身的声誉优势通过提供与互补产品有替代关系的产品进入互补市场,以扩张企业边界、优化互补市场和获得关键资源的控制权,或者以此刺激互补企业努力创新(宁萍和杨蕙馨,2021),如淘宝心选、网易严选、苏宁极物等精选电商的崛起使得其与竞品同台竞争,丰富了平台原有的商品体系,以迎合消费升级下用户的新需求。但是,平台企业通常没有能力进入所有可能的互补性市场,因此,必须鼓励互补企业的广泛进入,以发展其市场。此时,(1)式和(2)式右端需要分别加上由于竞争给彼此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情形下的依存模型如式(6):

假设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均可以独立生存,但二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共同生存时相互竞争,用户此时既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又是提供者,需要考虑互补企业面临来自平台企业和头部用户的双边竞争情形或头部互补企业与用户达成联盟提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情况,则情形2-1 和2-2 下的主体依存模型分别如式(7)和(8):

五、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化模型分析及仿真

(一)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化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由于平台生态系统主体的演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关注的是时间充分长以后(t→∞)平台主体依存状态(f(t)与f(t))的变化趋势,因此不必要去求解建立的微分方程模型,只需借助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研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1.情形1 下的平衡点与稳定性分析

并且p=-(h+g),q=|A|,且由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可知,当平衡点使得p>0,且q>0 时具有稳定性。求解(9)式表示的代数方程组,可得到四个平衡点,如表2 所示:

表2 情形1 下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模型的平衡点与稳定性

情形1 下如若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相互依存而共生,E点是四个平衡点中具有实际意义的点;如若保持平衡点E的稳定性,则有0<αβ<1。该式表示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平台生态中合作依存时,互补企业为平台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互补产品或服务,以支持平台企业开发新产品、完善服务、促进创新,而平台企业则为互补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开拓用户市场等。同时,双方又互相牵制,并因为这种牵制可防止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过分增长而达到稳定。

2.其他情形下的平衡点与稳定性条件

由于只需讨论具有实际意义的平衡点和稳定性条件,依照情形1 的分析步骤,分别计算和分析其他情形下具有实际意义的平衡点和稳定性条件,如表3 所示:

表3 其他情形下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情形1-1 下,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需要满足0<αβ<(1-d)(1+e)并且满足0

(二)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化模型的仿真分析

为更清晰呈现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模型中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达到平衡状态后的演变趋势,本文运用MATLAB2014 分别对6 种依存情形进行演化分析,探讨平台生态主体在不同依存情形下达到平衡的趋势动态,假设在平台生态系统特定资源约束下,平台企业最大规模值N=50,互补企业最大规模值N=100,并且双方的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01 和0.05,即r=0.01,r=0.15,演化周期t 为800,则不同情形下,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依存状态的演化过程如图3 和图4 所示。

图4 情形2、情形2-1、情形2-2 下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变趋势

1.情形1 下平台生态主体的依存演变分析

在图3(a)中,根据情形1 下平衡点稳定的条件,设置α=1.2,β=0.7。当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合作共存时,双方的规模上限均远远高于各自独立发展时的最大规模,并约在时刻400 处达到稳定状态,且双方规模均趋于非0 的有限值。在达到平衡状态以前,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增长态势趋于一致,双方相互支撑为彼此带来能量。图3(b)考虑了头部用户与互补企业相互竞争的情形,根据情形1-1 下平衡点稳定的条件,设置α=0.25,β=0.35,d=0.16,e=0.12。可以发现,尽管互补企业面临来自头部用户的威胁,但是在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合作共存条件下,双方的规模上限仍然高于独立生存时的情形,并约在时刻400 处出现缓慢增长的迹象,该状态一直维持到时刻600 处,并于此后趋于稳定。图3(c)呈现了头部用户与互补企业达成联盟互相合作的情形,根据情形1-2 下平衡点稳定的条件,设置α=0.65,β=0.35,d=0.56,e=0.22。可以发现相较于情形1-1,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发展规模上限高于头部用户与互补企业竞争的情形,与头部用户的合作,更能促进互补企业和平台企业的发展。整体来看,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合作依存情形下的发展趋势更呈现出“相依相偎”的特点。

图3 情形1、情形1-1、情形1-2 下平台生态主体依存演变趋势

2.情形2 下平台生态主体的依存演变分析

图4 呈现了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依存竞争时“相依相偎”的趋势特征。整体而言,互补企业相较于平台企业的发展趋势波动较大。在图4(a)中,根据情形2 下平衡点稳定的条件,设置α=0.06,β=0.44。当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双方互相竞争时,双方的规模上限均低于独立发展时的最大规模,平台企业始终处于缓慢增长态势,约在时刻50 处,互补企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并在此后缓慢下降至时刻500 处,并于此后达到平衡状态。在图4(b)中,根据情形2-1 下平衡点稳定的条件,设置α=0.26,β=0.47,d=0.09,e=0.19。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接近第800 个时间周期时,达到竞争平衡。平台企业在整个周期前期增长,直至达到平衡后趋于稳定,互补企业在平衡期到来之前波动较大,先是在进入平台生态系统初期时依靠系统内资源快速增长,后来随着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与互补企业竞争,导致互补企业面临来自平台企业和头部用户的双重竞争,之后使得互补企业数量下降,直至达到平衡后进入稳定状态。进入平衡状态的互补企业数量略低于平台企业,可能的原因是互补市场的类型与数量都得到了精简,质量较高、提供更多创新动力的互补企业才有可能留在平台生态系统当中。在图4(c)中,根据情形2-2 下平衡点稳定的条件,设置α=0.26,β=0.47,d=0.11,e=0.23。可以发现,相较于情形2-1,当互补企业与头部用户达成合作联盟,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创新时,互补企业趋于平衡后的规模数量高于互补企业与头部用户相互竞争的情形,对平台企业的规模影响不大。

六、平台主体在不同依存情形下的演进策略选择

(一)平台主体的依存策略

本文在第四部分模型设定中的情形1 是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依存合作行为,而情形2 在同一平台生态系统的竞争则意味着价值捕获行为,同时分别考虑了两种情形下互补企业与头部用户竞争与合作的情形,对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6 种依存情形下如何进行战略选择进行探讨。如表4 所示:

表4 平台生态主体在不同依存情形下演进策略选择

(二)依存策略分析

情形1 中,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合作依存,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服务。此时平台企业要吸引互补企业加入平台生态系统,扩充平台互补品的数量。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互补品的类型与质量,因为用户对生态系统的创新性(互补的新颖性与质量)和生态系统规模(互补者的数量)的偏好影响了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平台提供商与互补者之间的战略互动(Panico 和Cennamo,2020),进而影响到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合作模式。对于互补企业而言,如若要在生态系统中成为强者,那么在利用好平台企业提供的基础设施与资源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避免成为砧板上的“肉”。

情形1-1 中,平台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为互补企业创造巨大的生存机会,平台企业仍需采用情形1 中的策略,丰富互补者的类型与质量,但要完善平台治理机制,重点关注平台对不同类型互补企业的开放程度,对互补企业严格把关,筛选出低质量的互补产品,为打造良好的口碑与品牌作努力,赢得用户的信任与依赖。而互补企业在享受平台企业带来的“利好”时,要具备识别平台企业动机的能力,警惕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对互补企业展开竞争,避免将“平台市场”视为常规市场,可以实施平台市场与常规市场并存的双占市场战略,提升多渠道的生存机会,同时互补企业仍需关注来自头部用户的竞争,尽管头部用户处于资源劣势,但仍需警惕平台企业与头部用户达成合作联盟时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形1-2 中,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合作依存,而头部用户与互补企业的合作联盟又使互补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平台企业可以采用生态链战略,通过掌握的资源为互补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渠道、用户、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吸引互补企业加入生态链,并利用互补企业带来的资源反哺扩大平台生态系统的边界。而对互补企业而言,与头部用户形成合作联盟可以扩大互补企业的规模,促进长远发展,则需要开放用户参与,及时了解用户需求。一方面可通过创建用户社区,为用户交流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用户的想法转化为价值,让用户真正参与到产品或服务的研发中去。

情形2 中,平台企业对互补企业进行价值捕获,互补企业面临着双重竞争:来自平台企业的竞争与来自其他互补企业的竞争。此时互补企业要减少对平台的依赖度,实施多栖战略,降低单一平台带来的覆灭风险。互补企业还可以提高技术壁垒,防止平台企业进入,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扩充互补品的类型,减少可替代性。而对于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之后,面临竞争带来的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意等压力,需要把注意力调整到品质精选,在丰富产品线时避开不熟悉的商品品类,以规避设计能力先天不足带来的影响。或者创新平台业务管理模式,实施去品牌化战略,剔除互补企业的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直连制造商与消费者,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情形2-1 中,平台企业可继续保持去品牌化战略,互补企业面临着来自平台企业、互补企业和头部用户的三重竞争,那么互补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突破层层重围。而在情形2-2 中,面对来自平台企业的竞争,互补企业可与头部用户达成联盟,提高新产品或服务开发成功的可能性,为自己在平台生态中赢得一席之地。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的依存动力机制并构建模型仿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不能仅将平台架构看作技术产物,它还包含决定平台参与者价值如何交互的商业网络,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在平台生态中的角色定位决定着价值共创和价值获取行为,表现为平台生态参与者的竞合关系。系统内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通过合作或竞争走向协同的价值链优化机制等支配着整个平台生态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2)当用户仅是平台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时,平台生态系统演化的均衡结果取决于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相互作用系数的取值,当用户既是平台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又是使用者时,平台生态系统演化的均衡结果取决于平台企业、互补企业与用户三方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系数的取值。(3)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是依存合作还是竞争,互补企业与用户达成合作联盟都是平台生态系统演化的最佳方向,应重视用户参与平台互补品的开发与创新,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4)在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合作依存时,平台企业除要吸引互补企业栖身,打造品牌平台之外,还要重视完善平台治理机制,提高互补企业的进入门槛,设立对不规范行为的惩罚机制,互补企业则要致力于与用户达成合作联盟,警惕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的行为;在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竞争依存时,平台企业则要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实施去品牌化战略,剔除互补企业的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互补企业则要寻求与头部用户的合作,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施差异化战略寻求竞争优势。

(二)建议

1.优化平台架构设计,支持平台加强技术创新

平台经济重塑了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而平台架构设计作为影响互补者创新的关键要素,决定着未来企业的产品架构与商业模式,特别是平台架构的互补性规定平台要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影响组织成员的网络化互动和资源整合、配置与互动能力。因此,要优化平台架构系统性设计,应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在平台企业架构设计中的应用,助力赋能互补者创新。

2.鼓励多主体参与创新,营造开放有序的创新环境

产品创新活动涉及创意产生、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企业需要多样化的创意主体如用户、供应商等的新思想、新理念,特别是数字技术场景的应用使得用户异质性、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极大提高了新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使企业能够从用户知识和价值中获得竞争优势。激发平台企业活力鼓励创新,并不意味着放任发展,要健全平台生态治理机制,促进平台参与者公平竞争,营造有序开放的创新环境。

3.提升消费互联网创造能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消费互联网依托强大的信息能力在电子商务、在线旅行及出行平台等行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优势产业平台对实体资源的把控,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一方面要提升消费互联网的再创造能力,积极拓展“互联网+”消费场景,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如促进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普及应用,发展智能导购等新兴零售方式,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推动各类专业市场线上转型等。另一方面,要支持平台企业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依托市场和数字技术优势赋能生产制造环节,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

猜你喜欢
情形参与者竞争
竞争的合适位置
牺牲
探究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感谢竞争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从特殊走向一般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爱,就是不说牺不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