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果实历史长
——读《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

2022-09-28 13:18于嗣立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南岛槟榔汉武帝

文/于嗣立

基本信息:

书 名:《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

作 者:曹雨

ISBN:978-7-5217-3962-6

装 帧:平装

页 数:320页

定 价:68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要从书名说起的。粗略一看,总会疑惑,到底是什么东西要一嚼两千年呢?带着这样的求知欲,我翻开了这本书。

槟榔,又名宾门、仁榔、洗瘴丹等,一种为现代医学所证实,有损于口腔健康的植物。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它作为“主角”呢?这是我翻开书后的又一疑惑。这样一种危害不容小觑的“毒物”怎可登上大雅之堂呢?遍阅全书后,我明了了。原来这一嚼两千年的槟榔确实带着历史的气息,流转于古人的唇齿之间。

该书开篇即点明了本书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例如:“为什么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这种原本只流行于湖南一隅的物产得以快速地传播到全中国?是什么原因驱动了湘潭槟榔的传播?”又如:“这种异域植物是怎样进入中国人视野的?又是如何被中国人发现其药用价值,并且被利用于征服和战争的?槟榔作为一种食物和药品,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阶级属性、文化属性是怎样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等等。作者还特意强调,写作此书,目的在于提升大家对槟榔的认知,但并不希望大家去尝试嚼食槟榔,也希望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早日戒除这种损害健康的嗜好。

书中提到,从语言学的证据推导来看,最早嚼食槟榔的是南岛语族的先民。而最早与南岛语族的先民发生接触,并沾染上嚼食槟榔习惯的,是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大约在3 500年前,南亚次大陆上就已有人接触甚至嚼食槟榔了,而有史可查的汉字记载槟榔则最早可追溯于汉武帝时期,距今约有2 200年。《三辅黄图·卷之三》记载了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德博攻灭南越国回师长安时所携带的大批热带植物:“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蔗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千岁子、柑橘皆百余本。”

从考古发现来看,目前最早的嚼食槟榔的确凿证据是菲律宾巴拉望岛的都杨洞人类遗迹,其中出土的人类骸骨牙齿上有明显的槟榔染色痕迹,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 660年。该遗迹还出土了盛有蚌灰的蚶壳,据此推测,在4 700年前,人们已开始将槟榔同石灰一同嚼食。但遗憾的是,当前并没有明确的考古证据证明,槟榔同蒌叶一同嚼食是从何时开始的,当嚼食槟榔出现在人类文字记载中时,就已经伴随着石灰与蒌叶了。

令人感到惊诧的是,日本曾经一度盛行的染黑齿习俗也同槟榔有关。该习俗据推测可能传自当时日本西面的百济,处于朝鲜半岛西南的百济则可能是受到南岛语族的影响而有了黑齿的习俗。南岛文化普遍认为,黑齿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分别,白齿天然如此,而黑齿则是后天行为造就的,也因之有了人与动物有别的文化属性。嚼食槟榔就是最普遍的染黑牙齿的方法,但日本并不产槟榔,因此退而求其次使用铁浆水作为染齿的材料。

时至近现代,槟榔又因着战争与经济发展收获了一大批受众,但自从其有害口腔健康的消息为众人所知后,它迎来了衰败期。想了解更多槟榔的兴与衰以及它背后的历史,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南岛槟榔汉武帝
汉武帝好推理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高清大图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树为何名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