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善为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

2022-09-28 06:00何益军
群众 2022年18期
关键词:如皋南通科创

□ 何益军

县域经济是江苏宏观经济中重要的澎湃活力肌体。放眼全国县域经济版图,我省各县经济数据表现亮眼: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头部方阵;全省17个县(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其中就包括南通下辖的如皋、启东、海安、如东四县(市),强县(市)之间的你追我赶、竞相争先,为南通区域经济提质提效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南通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域板块,如皋秉承“治沙改土”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始终坚定进的信心、保持跑的状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壮大县域发展整体实力出发,在全市发展版图中扛起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之责,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敢为善为。2021年如皋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分列全国百强县(市)第16位、第21位。2022年上半年,在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冲击之下,如皋以非常担当应对非常形势、落实非常责任,产业发展仍显活力、实体经济稳中见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5.4亿元,同比增速各高于省、市均速1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发展答卷。

走产业兴市之路,“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围绕“3232”产业体系,如皋狠抓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六大优势产业链建设,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年年进位、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700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1800亿元,培育超100亿元、50亿元企业各1家、超10亿元企业1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全省县市领先。2022年上半年,工业应税销售增幅持续领跑全市,六大优势产业链占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比重提升至86.86%,新增上市企业1家,城镇新增就业7982人,市场主体总数达19.6万户。

“项目为王”抓落地,“增”的态势持续巩固。对“顶天立地”的重特大项目和“铺天盖地”的科创型项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营商环境改革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竭尽全力以项目建设的稳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近三年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52个,日达精密智造、金鹰产业园、斯堪尼亚商用车等百亿级项目纷纷落户。2022年以来,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8个、5亿元以上1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91亿元、增长2.5%;正海磁材、思源组合电器等6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投产;招引科创项目72个、培育38个,项目建设位居南通第一方阵。

深化创新强市战略,“进”的动能加速蓄积。积极融入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如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龙游河科创走廊、创新型示范县市、省级农高区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超45%、50%,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6家、培育本土国家级人才4人,数量均居全省县市前列。2022年上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增幅等6项重点科创指标位于全市前列,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1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家,驻沪“飞地孵化器”实质化运营,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成功入选“科创江苏”试点县市。

倾力提升城市品质,“优”的形态日益彰显。一体化构建“一主一副”城市新格局,创成苏中苏北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省领先,高铁南站、通皋大道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张皋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如皋西站成功获批,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当前,我们统筹推进老旧片区更新和新城区建设,青年人才公寓国际社区、新城高中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两河两岸生态廊道、龙游河三期等市政工程进展明显,“魅力如皋”气韵更加可观可感。

当前,如皋按照省委书记吴政隆调研南通强调的“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要求,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全力实现最好的结果上奋勇争先,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如皋力量、展现如皋担当。

一是抢抓“产业新风口”,让转型升级提质提速。把产业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深耕主导产业、涵养潜力资源、壮大产业链条,确保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围绕制造业六大优势产业链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目标,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向,对内充分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链主”效应,推动成立龙头企业产业链联盟,做好链内企业整合配套,实现资源合理调配、发展要素互补。对外支持更多本土企业开展跨江合作、跨国交流,加快重点外贸企业海外仓建设,更大力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集群。坚持将数字经济作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突出核心节点强化和缺失环节补齐,分类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倒逼提质化升档,推动全年规模企业技改面超60%、六大优势产业链应税销售占比持续增长。

二是精准服务“项目全周期”,让有效投入量质齐升。围绕项目建设提速,加快引建速度、优化服务保障、建强园区载体,强化有效投入。高度聚焦六大优势产业链,全力提升园区专业化招商水平,精心办好“一会两节”、乡贤大会等重要活动,确保全年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新招引科创项目不少于330个,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0%以上。积极应变“三区三线”划定的政策调整,进一步发挥园区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深化“一区多园”改革,推动园区物理形态和创新业态“双提升”,全力打造生产、生活、创新、人才全面融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走好园区“有限空间、无限发展”之路。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擦亮“如皋如意”营商环境品牌,完善领导挂钩服务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八项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增量项目尽早形成增长点,确保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27个,切实把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的“软实力”转化为有效投入的“硬动力”。

三是多措并举激活“科创动力源”,让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以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创新支撑、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化龙游河科创走廊规划研究,加速启动雉水科学城、龙游湾科创智谷建设,积极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持续强化省级农高区项目导入和功能支撑,全力构建“一廊两核三区”的区域科创矩阵。坚持自主创新和融通共创两手抓,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力星钢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申报建设,确保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以上。围绕创新能力和效率双提升,发挥好“科技创新30条”“人才新政22条”政策激励效应,推动科创投集团实质化运营,新设立产业子基金2支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0人以上,以创新生态优化的“加速度”提升创新要素集聚的“活跃度”。

四是更高标准建设“魅力城市”,让县域能级加快提升。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为目标,紧抓县城作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统筹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城市争创工作,建设品质化、特色化、便捷化的魅力城市。稳步推动重点片区加快升级、中心城区功能提档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快推进两河两岸景观带、金融集聚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支持长江镇主动融入南通西部片区,打造港产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抢抓基建增速回升政策窗口,全力服务北沿江高铁、G40沪陕高速扩容、张靖皋长江大桥、通皋大道二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连接广度和通达深度。更加注重人性化、精细化、长效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大脑”“数字治城”应用,让美好城市生活更加触手可及,高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提升城市能级。

猜你喜欢
如皋南通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