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上的故乡

2022-09-28 08:02王晓
国土绿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宝应莲蓬龙虾

王晓

冰清玉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个时节,家乡荷花开得最盛。伏天回故乡,观荷吃莲蓬,乃人生美事。

家乡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称荷藕之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在故乡是最寻常的景象。荷在故乡繁衍生息,追溯起来,也是有原因的。宝应西有湖,东有荡,千年古运河贯穿其间,水网密布,土质肥厚,是大面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十里尽荷蒲,迷漫失溪口”就不足为怪了。藕生泽野,获自然润泽,采天地之气,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应该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国内国际都有市场。宝应荷藕生产、交易、储运、加工逐步形成产业链,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靠水吃水是上苍赋予先民的福气。故乡人依靠荷养活一家老小,又趁绿色食品风靡之际发家致富。荷在故乡,不是一株两株,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亩。故乡多水田,一块块水田被分田到户,各家各户齐种藕。盛夏季节,荷叶如盘、如盖,挨挨挤挤,高低错落,把一块块水田铺满,将田与田之间的埂道隐匿。公路边就是藕田,人随车驰,远望荷田如一匹绿色的绸缎舒展至天边。

万亩藕田连成片,百里荷花溢清香。弥望团团的荷叶,肩并肩密密挨着。有风处,风翻叶背白浪涌;无风处,翠凝叶面绿涡旋。叶间有花,粉红、深红、雪白、青绿色彩各异,花瓣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荷花无论开合,均亭亭玉立,不染纤尘。日常人们见到的荷花,大多以红色和粉色为主,白色荷花较为少见。如今,借助科技的力量,宝应荷花五彩缤纷。红色、白色、黄色的荷花点缀其间,令人赏心悦目。已开的,花朵凌空,花瓣倾情舒展,色泽深深浅浅,柔情蜜意渐次呈现;未开的花苞,如笔出手,静静擎立,嫣红如染。风自湖田上吹来,经过层层荷叶轮翻,扑到脸上竟有星星水汽、丝丝凉意,带着淡淡荷香。

荷叶田田

驻足荷田边,急欲与荷亲近,请荷主人撑船带我们到藕花深处。船能容四五人,主人三篙两划就撑船到了我们面前,将船一边侧置于岸上,一边歪到水边,先刮干了舱里的水,再让我们上船。一看就是细心朴实的人。我们分坐船头船舱,船尾留给撑篙人。主人轻轻点篙,船推开水面,悠悠行进在荷藕、菱角、芦苇、蒲草中。船游走在荷叶间,不时有一朵荷花殷勤地闪到人的面前,专职摄影师不时咔嚓咔嚓按下快门。主人热情地推介:“右手边有个大莲蓬。”孩子的手迅疾伸了过去,但莲蓬梗上有刺,扎手,折不下来,急得娃娃要用牙咬。主人笑得丢下篙,指点最巧的法子:从蒂处稍用力一拽,莲蓬就脱落了。试试,果然管用,于是左折一个右折一个,不经意间船舱里莲蓬堆成了小山。主人又介绍,嫩而露出来的莲子吃起来煞甜。摘下他篙梢按下的那只,掏出莲子剥掉外壳,牙齿一碰,果真,甜到心里。

主人撑着船在荷叶间,在看似没有路的地方开出水道,左进右出,忽前忽后,神态自若。我们一人摘个大荷叶顶在头上遮阳,忙着剥莲蓬。看看水,可见鲫鱼自在游泳;赏赏荷,阵阵香风令人陶醉;再听听竹篙拖水响、头顶鸟鸣唱,真想拽住时光的脚步,让船永不靠岸。

满塘荷香 汤青摄影

问主人,有饭吃吗?主人太实诚:“我们只种藕,不开饭店。”饥肠辘辘的我们恳求:“随粥便饭,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主人说:“这没问题。龙虾螃蟹多的是!”随手从藕田里拎出一个“张”龙虾的簖,再探上一枝花香藕,船到岸边又割了一把韭菜。我们拿荷叶包莲蓬,跟在主人后面到岸边的凉棚中等饭吃。只一会儿工夫,韭菜炒鸭蛋、糖渍藕片、烧龙虾、面糊螃蟹纷纷上桌——全是家里养的、塘里长的。还等什么呢,开吃。

在我们吃饭的当儿,有上海、南通牌照的小车开到塘边,来的也是一群爱荷人。他们看我们吃的、带的,羡慕不已,迫不及待地要主人带他们上船。主人说,常有南京、盐城的“驴友”、摄影爱好者自驾来观荷。语气里有十足的自豪。

是啊,工业文明越发达,接天莲叶的故乡呈现出的天然青碧越显难得。这种本真,如荷叶上的水珠,凝成了城市人的故园情结。有理由相信,故乡不仅仅是我的,也是越来越多都市人的——人们来这里寻找共同的精神故园。

猜你喜欢
宝应莲蓬龙虾
钓龙虾
小莲蓬
关于宝应全域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卧剥莲蓬听秋声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龙虾的迁徙
采摘莲蓬
狐狸的莲蓬
“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设计立县”模式的构想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