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背景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发展的探索*

2022-09-29 10:36苗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电工校企实训

苗胜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0000)

在我国存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低附加值困境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而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更高效、自主、实现精准的生产和管理。其中智能化改造、附加值提升、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数字化与智能化是未来中国制造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方面许多单一功能的生产线需要改造为智能化多功能柔性生产线,以适应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加工需求;另一方面新型自动化设备的日常保养,这些都需要具有一定技术的工人来完成,以帮助企业快速提升转型。而现如今问题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被企业直接应用,离企业的标准、技术技能要求还相差甚远,而作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我们应如何面对新形势,做出应对策略呢?

一、产业转型背景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1.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技能

(1)具有过硬的复合技能

在现代智能制造型企业中,对于设备的保养与检修工作,单一工种的技术员工是完成不能胜任的,其中涉及的技术点比较多,大多为机械装调、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以及工业机器人和视觉识别等新型技术。所以企业也希望公司技术员工能掌握当前的最新技术,以快速适应设备的更新、维护与保养等工作。例如电气设备维修岗位不但要求有较高的本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懂常见的机械传动与维修知识;又如电子设备装配与维修岗位不但要看懂电子线路原理图,还需要知道一些网络通讯和物联网等方面的知识。国家层面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中提出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为了提升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的综合能力,以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就业矛盾,可见国家正在鼓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1]。

(2)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对于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源源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赢得市场需求。创新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重要资本,所以企业也非常需要赋有创新能力的员工,这些人可以为公司产品及技术等方面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与意见,这样可较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与产品的创新,由于职业教育特点所在,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为主,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完成任务,要从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学校创新教育可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各学科各专业都赋有创新教育元素,不断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2.具备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

(1)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企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员工应刻苦钻研,创新技术,改良工艺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紧跟时代发展,对企业稳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可见员工的爱岗敬业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2)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西门子公司总裁曾说:“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工匠精神非常重要。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使产品做得更加高质量,更加优秀。企业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他们知道这些员工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员工工匠精神的渗透与培养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希望这个素养在其职业教育的初期开始渗透,在他的职业学习与工作中逐渐养成。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时不断弘扬工匠精神的培养理念,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二、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单一,缺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国制造业还不发达,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满足当时就业工作需求。但是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从2G到5G,从晶闸管到IGBT,从8位MCU到32位MCU,以及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相关技术与产品进行了多次的更新迭代。而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严重滞后了当前工业技术的发展。教师缺乏专业改革、专业创新实践的思想比较严重;教学知识点相对过时,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需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学校内电工电子专业学科没能及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智能制造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微电子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而如今社会需求大量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电工电子专业应与现代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本领,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能用,提升学生成就感与幸福感。

2.侧重理论教学,忽略操作技能的培养

职业学校重视的是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技术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做中学来完成的,但是往往实训课课时仅占总课时的40%左右,甚至有些偏远地区学校,实训设备仅当成了参观摆设的展品,这样学生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难以得到保证,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初衷。职业学校应以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为主,不应按照普通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应有职业教育本身的教学特点,而电工电子专业更为明显,忽略学生技能培养后将导致毕业学生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缺少培养岗位安全操作意识,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电工电子专业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多开设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理论知识进行解答,理实深度结合,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才可以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有效合作模式

如今电工电子专业不同程度的都进行了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但是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员工输送,而是一对一对的精准岗位对接。校企合作有订单培养模式、有工学结合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等,无论哪种模式,在当前产业转型背景下,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当地生产企业,所以必须了解企业需求,学校要进行专业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培养方向,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转型中技能人才的培养[2]。

三、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发展方向探索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电工电子专业发展的一些不良状况,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自动化设备的相关开发经验,认真分析并规划了如图1所示的中职电工电子专业2+1人才培养学习模式。2+1模式是指2年学校培养+1年企业实践锻炼,课程的设置以企业需求的技术与技能为主。其中一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在一年级上学期安排有企业参观、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二年级安排有专业核心课程,加入了专业英语、机电设备管理、电气制图Eplan等内容,充分利用这一年培养企业需求的必备技能,课程都是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进行开展,在技能的学习中注重“匠心文化”的培养。在三年级阶段学生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内容有跟岗实习、设备检测与维护,参与企业自动化设备的改造,以及1+X相关考证,最后还需要2人一组完成综合毕业设计作品的制作。三年的学习中有硬件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也有软件的编程与设备管理知识;有理论课程也有专业实践课程;有学校学习也有企业实践锻炼与综合毕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技术技能的养成与学习。

图1 “2+1”人才培养模式图

2.各专业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科技发展到今天,电工电子技术在各专业领域都有应用,大多产品都是机械、电子、电气、网络、艺术等相关专业结合的产物,是各个领域的相互配合,这样看来电工电子专业更像是一门基础性技术学科。我们应结合当地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开展专业融合,如图2所示机械专业与电气专业组合为高端的装备制造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组合为物联网、智能家居方向。我们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课程安排应兼顾各个专业,努力为企业打造特色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实现各专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2 专业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3.深度校企合作,探寻培养新模式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在校几年或几个学期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企业多渠道、多时段、多方位协同育人,能这些毕业生尽快适应当地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开展协同育人模式。在二年级下学期邀请企业工程师给同学们讲解企业文化及产品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品质,在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将课堂搬到企业,由企业工程师开设岗前必要的技能培训,这样使电子专业学生提前与企业对接,有助学生提高对岗位的认知度。学校应结合地方企业与学校专业特色,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内,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体验企业文化,在校企的共同教育下,提升“工匠精神”,促成学生职业规划。在不同的学期开设不同的校企合作项目,覆盖有企业参观、企业文化专业介绍等等,学校可以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提高。学校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目标修订的实训教学内容及技能点,其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对接,使得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

4.教学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增加综合实训环节

电工电子专业侧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做中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对于基本技能课程教师以模块为单位开展训练,但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要加入综合项目实训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学生作品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热度。在明确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生产加工流程,将单调的重复性训练转化为以产品的加工制作及调试为主线的综合实训项目。融合多门实训课程,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化、结构化。我校电子专业综合实训课进行了改革,在之前单一的技能实训内容上添加了综合实训环节模式,学生可以从一个产品的原理分析、电路板的绘制,到PCB的焊接与调试,熟悉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促进学生电子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结语

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专业会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专业要发展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观念。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复合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工艺,还要积极与相关专业学科结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地区校企深度合作、多开设专业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使学生技能得到综合锻炼提高,从各方面努力才能不断加大教师与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知度,提升师生整体学习氛围,促成学生专业技术与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缩短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猜你喜欢
电工校企实训
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浅谈Multisim仿真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赋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有时钻进污水井,有时爬上高压线 210所电工与水暖工的安全状态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糊涂的维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