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以“外卖快送—饿了么”为例

2022-09-30 03:47薛秀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社会性订单游戏

薛秀娟

(福建省平潭世界城幼儿园 福建平潭 350400)

幼儿园时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学习主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而角色游戏是一种自主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拟游戏情节反应社会生活,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品质,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所以,以角色游戏为媒介,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1]。

一、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特点

幼儿好奇心较强,有了角色意识,能履行角色职责,也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游戏中。他们能自发自主地讨论游戏主题和内容,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存在的问题是:游戏过程中矛盾较多,不具备很好地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问题,我结合年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共同创设了角色游戏——“饿了么”外卖快送,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游戏再现

1.活动背景

当前,外卖快送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了。“我爸爸就是送外卖的,我爸爸在饿了么上班呢”“我知道外卖就是妈妈用手机买东西,一下子外卖员就送到我们家门口啦……”幼儿对于大人在手机上下订单、点外卖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通过与幼儿一起设计订单、设计外卖箱、构思游戏玩法,共同创设了角色游戏——“饿了么”外卖快送。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会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方式。

2.活动过程实录

(1)“外卖快送”游戏的由来

在这个简单的自由交谈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饿了么”极其感兴趣,孩子们对于大人在手机上下订单、点外卖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下来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要开展“饿了么”游戏需要哪些材料,怎么设计订单和下订单呢?

(2)怎么开展游戏

课前,我交给孩子们回去和大人一起讨论关于“饿了么”工作,陆陆续续都有孩子们跟我反馈他们知道的。课上我就召集大家一起来讨论我们的游戏要怎么准备。“我们要开一个店面,就像奶茶店还有烧烤店那样。”“也要做一个电脑,这样可以看订单。”涵涵先发表他的意见。“我爸爸给我很多他们店的宣传单,我们可以把单子放在店里面给顾客看”“那我们的外卖箱子怎么做呢?”“我家里有很多的纸箱呢,我们可以把它贴上蓝色的贴纸呀。”开心提出了制作外卖箱的好办法。“那老师一起来帮助你们制作外卖箱子吧。”“最重要的订单要怎么办呢?”“因为大人都是用手机直接点食物,可是我们没有手机,只能用写订单的方法来点餐。”“订单中一定要写清楚你的班级、号数,还有你点的食物哦。”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开始制作订单。最后我们根据投票,选出其中一份作为我们的游戏订单。

孩子们能积极地探讨游戏的开展过程,对游戏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在自发、自愿、自主的氛围中享受愉悦的体验。有了物质材料,接下来就是要开展游戏了,填写订单需要注意什么?外卖员如何进行派送工作呢?这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游戏实录一:

游戏开始前,孩子们把今天大家填写的订单都收集来了放在“饿了么”门店,外卖员们穿戴整齐地在门店前排队领取派送订单。“老师,这个订单是我们班上的吗?他怎么没有写班级呀?我不知道要送到哪个班级呢。”鑫鑫拿着他的订单着急地问我。“这张先给我吧,你再去重新领取一张订单吧。”“老师,中二班的12号小朋友画的是汉堡,可是我们没有开汉堡店,怎么办呢?”小萱也遇到了难题。重新取过订单的小萱来到了奶茶店前,只见奶茶店门前排起了很长的队伍,这时候轮到小萱了,“请问你要点什么呢?”小萱没有马上回答服务员,而是把她的订单给服务员看。“哦,你要一杯草莓奶茶呀,请等一等。”小萱也没有回答服务员,抱着外卖箱在等待。我决定跟着她,看看她如何进行派送。小萱取完奶茶后,把奶茶放进外卖箱就出发去派送了。来到中三班门口,小萱迟迟不敢走进去“没事,你去问问班上的老师,给她看看你的订单,询问一下这份是谁的外卖。”我一直鼓励她开口询问。找到客人后,小萱马上把食物给对方,也没有询问是不是他点的外卖,也没有让顾客评价她的外卖订单就走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派送的流程不是很清楚,填写订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不会填写订单,外卖员看不懂客人的订单,导致送错了食物。评价中,我将本次游戏存在的问题都用视频和照片的形式呈现,与幼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在幼儿的讨论下,孩子们决定要重新制作订单,并且指出看订单的几个重要部分,如班级、食物。在下次游戏中,我将重点引导孩子们大胆开口与工作人员、客人交流。

国内研究中,早在1981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就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事业。这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经济进行解说,或者说这是对旅游这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更高层次的认识。

游戏实录二:

“老师,我今天是医院的工作人员,我不能离开去其他店吃东西,我可以写订单,让外卖员给我送吗?”在游戏开始前,我让孩子们自主地选择今天的工作,果果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今天是工作人员,你们都可以把订单交给外卖店的前台,可以让外卖员帮你送哦。”孩子们很快进入了工作中,前台领取订单、等待取食物、入班派送订单、评价。很多孩子在评价中遇到了问题,“老师,他都不会画爱心呀,他说他不会评价呀”“你们可以自己想办法告诉客人,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评价就可以了,画花朵、爱心都可以的”“外卖员要把自己送的订单都放在箱子里,游戏结束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外卖员哦……”

孩子们能自主地选择角色,积极性很高,过程中孩子们玩行都很投入,派送过程中外卖员能用礼貌用语与工作人员交流、进班派送也能积极询问老师。在评价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在教师引导下很快解决。在下一个阶段,我们要丰富孩子们的外卖食品,需要孩子们一起探讨最想点的外卖食物,需要创设更多的店面。

三、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发展幼儿自我意识

角色游戏是一种将自我为中心的个体转化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个体的途径。角色游戏作为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通过角色扮演,中班幼儿不再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对同伴的交往,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学会站在别人角度看自己,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发。

(2)发展幼儿社会认知水平

中班幼儿社会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在游戏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获得不同体验,社会认知是幼儿对人际交往、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认识到角色岗位职责,就像外卖员拿到订单就知道要去领取食物将其送到客人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

(3)发展幼儿社会情感体验

中班幼儿对情绪的控制和情感的体验都有了较大提升,幼儿通过游戏材料的使用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学会表现与控制自己的情绪[2-3]。例如,在送外卖过程中,幼儿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坚持完成任务。扮演外卖员的幼儿可以从他们派送工作中了解外卖员的辛苦,对外卖员职业精神产生敬佩之情[4~5]。

(4)发展幼儿社会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俗话说,好的习惯伴随一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就是学习这一社会角色呈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生活中自然表现出来,如在游戏中,幼儿能文明有序地排队、有礼貌地交流、认真细心地工作等都会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6]。

2.教师的支持行为

(1)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中

在玩角色游戏时,幼儿突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充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耐心听完幼儿的想法,把游戏真正地交给幼儿[7]。

(2)支持幼儿的游戏,提供适宜的环境及材料准备

教师在幼儿谈论之后,要及时提供物质材料的辅助,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层次性。要循序渐进,依据游戏的发展分批投放,要给幼儿留有想象创造的空间,可以与幼儿共同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继续游戏提供帮助[8~10]。

(3)适时地引导,推动游戏进展

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耐心地观察孩子们的一切行为,做好记录,我们要在物质、经验上去更好地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教师要以间接引导为主,以角色参与或干预游戏,或评论、提示,例如在外卖员送错食物、送错班级后适当介入引导幼儿解决,鼓励再尝试一次。幼儿不清楚派送流程时候可以引发幼儿讨论,更好地推动游戏发展。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果强制性要求幼儿融入社会,使其自主适应社会,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要通过幼儿感兴趣、容易接受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仅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能加深幼儿亲身感受。角色游戏有着巨大的魅力,引领幼儿在社会交往、生活中扬帆起航,促使幼儿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情操的建立,保证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猜你喜欢
社会性订单游戏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the Walking Dead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