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2022-09-30 08:42梁海林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路桥混凝土作业

梁海林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60

从大的层面对路桥施工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依据受力计算结果,完成路桥施工的系统性控制,从中明确技术应用原则,结合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可减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达到质量、效率双提升的目的,这对于促进工程建设作业的质量提升,构建桥体结构受力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依据上述内容,制定详细的管控计划,具有的可调节空间非常大,或将解决施工技术应用在流程、方法层面出现的问题。

1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概述

1.1 质量控制的意义

基于实际施工要求,配合相应的施工控制理论,从技术层面确立质量控制方法,可达到精细化施工要求,也易于对技术、造价、质量进行统筹管理。此外,影响路桥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应从人员、技术以及配套措施三个层面出发,确保不同节点下施工效率的稳定,达到理想化的工作效果,从而对技术及施工进行把控,此为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之一。除此之外,按照施工前、中以及竣工阶段的现实要求,通过测算和分析的方式,在建设初期把握造价投入的数值,并根据数理计算结果对现场实测值进行动态分析,有助于确保项目建设工作的问题,并在制定质量控制方案的同时,将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质量融入其中,以供部门、人员的管理使用,此为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之二。由此可见,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在于确保各项技术的落实,以及造价投入的稳定,通过配套的管理措施,杜绝路桥施工中的风险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成效。

1.2 质量控制的流程

对各项施工信息进行模拟和分析,制定关键技术的应用标准,是进行质量控制时最为理想的工作方式。为此,需要根据质量控制工作的必要性研究,确定控制内容和执行方法,并提出将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工程施工节点划分的基础工作方式:(1)确定控制对象,包括人员、技术和配套措施等;(2)为加快质量控制工作的落实,发挥出对关键技术进行控制的价值,应积极探究利于执行的监控方法,以便参与进作业现场的管理与控制之中;(3)确定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的基本流程,从而提高现场施工的有序性,并对重难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发挥出本项工作的基础功能。由此可见,通过前期阶段的数据分析,确定实际控制方法,结合对混凝土水热化反应的研究,确保重点施工工序的质量问题,为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流程,这也恰好对应了对人员、造价和技术的控制,是当前阶段易行性较高的工作路径,也能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指南。

2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系统性研究

2.1 必要性研究

从路桥施工的建设参数层面,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研究,可以发现的是,由于路桥施工的随机性比较高,容易导致施工关键参数的变化,继而引起桥面施工的结构内力缺少继承性,从而难于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支撑,也就导致项目建设的质量下降。因此,无论是各个管理部门还是监测施工参数的管理人员,都需要随时记录和保存不同节点下的关键参数信息,确保在可控的误差范围内施工,以此提高路桥施工的安全性、耐久度。由此可见,对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可以确保路桥施工的耐用度。正因此,所有部门、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到对施工关键参数的监测中,以此促进路桥施工的发展,也能够从中给予作业人员必要的指导,避免采取传统的处理方式进行施工。最后,基于不同节点下的施工参数,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并基于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框定标准,可减少桥体主梁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

2.2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原则

引起桥体受力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在进行技术和质量控制工作时,难于以主塔、梁体应力控制为本,以对两者的双控为原则,从与参数误差的对比中,确保符合建设条件。这是常用的工作办法,有益于解决不同节点下的施工标准化问题,也能够以管理意义上的参数控制为标准,为成桥、成路的受力参数提供保障,使之具备足够高的安全性、耐用性。由此可见,明确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原则,所带来的影响是,有益于带动项目建设质量的提高,避免实际作业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割裂。具体的原则为:(1)明确桥体施工,吊装过程的技术应用要求,从中确定应力和位移标准,对作业安全进行有效控制;(2)明确吊装作业方法,从主观操作层面减少对索塔空间位移的影响,从而确保主梁不会变形、高差符合设计标准,最终达到质量控制要求;(3)对各个节点进行监测,判断成桥、成路后的状态,是否与整体设计一致,这对于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满足路、桥体结构受力要求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 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3.1 路桥过渡段施工要点

首先,应该基于路桥过渡段路面不均问题,汲取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些教训,这是处理好跳车、路面沉降问题的关键。其次,还应对不同路段的基本施工信息进行记录,从而明确监测参数,将质量控制重心落实到现实场景之中。再次,还应针对上述两类问题,制定有助于现场人员执行的工作预案,最终达到以前期的路段调查为中心,以预防措施的制定为手段,减少路基沉降问题对路桥过渡施工的影响。由此可见,对路桥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确保成桥、成路后的状态稳定,因而,需要以行车安全为中心,去推进质量控制工作的系统化落实,真正让质量控制工作能为整个项目提供管理上的支撑。尤其要让成路、成桥后的受力状态符合标准要求,确保行车安全。

3.2 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路面施工的三个阶段,明确拌料、摊铺以及碾压阶段要求,并根据初期阶段对路桥施工的监测参数计算,制定监测和管理的计划,有助于在三个阶段落实质量控制要求,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此外,由于不同阶段存在技术和操作两个层面的差异,如若不能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那么将引起施工参数的变化,从而导致路桥施工的结构应力不足,降低成桥、成路状态下的可继承性。为此,应该基于拌料、摊铺以及碾压阶段的技术要求,引入反馈控制机制(如图1所示),从而确保施工质量,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实测数据支撑,避免因操作、监测和管理问题,而导致项目建设质量的下降。由此可见,引入反馈控制机制有助于将拌料、摊铺和碾压流程中的注意事项逐一分层,具体而言会对整个工序带来以下影响:(1)有利于在拌料阶段明确材料混合比,并对混合搅拌过程进行细化;(2)可以通过对载荷分布的审查,确保摊铺人员按标准操作,最终为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增长带来保障;(3)有益于量化摊铺阶段的作业标准,避免漏压等问题的产生[1]。

图1 路面施工中的反馈控制方法

3.3 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细化地基施工的要求,使之具备足够好的受力状态,应对后续施工中的问题,是当前阶段较为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其核心是对种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此达到整体设计目标,确保成路、成桥后的状态稳定,也能够按照各企业单位在效率及效益方面的诉求,进入理想化的施工状态。如图2所示,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对不同节点下的建设参数进行监督,还需要配合定量分析的方式,对具体施工方案加以细化,从而确保整个施工工作符合标准。由此可见,灵活且具备量化标准的管理方式,有益于各部门人员落实质量控制要求。正因此,需要将管理中心落于下面几项内容之中:(1)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对结构参数的计算、分析中,以结构参数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地基施工的材料容量、负荷进行把控;(2)明确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等材料的影响,并基于温差变化,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以此确保钢制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带动路桥施工的控制水平提高;(3)依据计算模型,简化施工难度,并基于现场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地基施工的影响。

图2 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4 路桥施工的特点及质量控制问题

4.1 容易受到材料性能变化的影响

从材料和施工技术两个层面,审视路桥施工的特点以及面临的质量问题,可以发现的是,钢筋结构的性能变化,以及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将对路面、桥体结构的内力造成变化,如若不能基于这一现状问题,从技术、参数监测两个角度进行探究,那么就难于降低路桥施工的复杂性。除此之外,由于路桥施工涉及的环节多、内容繁杂,容易削弱质量控制工作的影响,为此,管理人员应结合现实需要,并依据混凝土收缩函数的计算结果,按照以下步骤减少材料性能变化而引起的质量问题:(1)首先考虑到路桥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此制定详细且明确的施工计划;(2)计算混凝土的收缩函数,以此完成对施工材料的系统性控制;(3)从结构内力分析中,逐步明确技术应用要求,并以质量控制为方向,制定出有利于执行的预案,以供现场作业人员的使用。由此可见,材料性能的变化主要由主、客观两个因素所诱发,为达到质量控制要求,提高项目施工效率,应从人员、监测以及技术落实三个层面,达到工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以便结合桥体结构的受力模型,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这对项目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2 容易受到实际质量控制方法的影响

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往往基于对建设信息进行仿真计算的结果得出,并依靠对施工技术的监管,避免由客观条件变化,对路面、桥体结构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制定质量控制方法时,需要将重心落于仿真计算和技术监管两个层面,一边制定实际工作流程时,将结构应力控制、施工监测以及瞄点控制融入其中。除此之外,由于市政路桥施工的周期长、复合性程度高,使得项目施工极易受到质量控制方法变动的影响,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控制方面,这是因为探究质量控制办法时,往往需要以仿真计算为依据,制定工作流程和执行标准;(2)施工技术的影响,由于市政路桥施工作业人员存在技术层面的差异,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存在较高的局限性,难于确保项目建设工作的稳定,也无法对不同节点下的施工参数进行监测,满足质量控制要求[2]。

5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5.1 混凝土技术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及钢结构材料的性能变化,是导致桥体边缘出现裂缝缺陷的诱因。对混凝土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时,需要依据导致其结构性能变化的原因,根据外在温度的变化,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收缩量,以此完成浇筑作业,这将对路面、桥体结构中混凝土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能减少内力变化的影响。具体而言,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下述几种工作:(1)对混凝土配置、搅拌工序进行水化热分析,基于内部温度的变化,以及混凝土缺陷等现实问题,从材料配置和水热化分析两个角度,增加对混凝土材料的控制效果;(2)从混凝土配置、浇筑以及水下施工中,确定不同节点下所涉及的环节,通过制定工作标准的方式,减少复杂内容对混凝土技术的影响,易于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价值;(3)将混凝土施工划分为地面、水下施工两大部分,并结合现实需要,对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收缩函数进行初始计算,基于计算结果更改实际作业方法。

5.2 过渡段施工的质量控制

对过渡段施工进行质量控制,不仅需要考虑施工技术对桥面厚度的影响,还应逐步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适用性,从而建设出易于执行、易于监测的工作办法,这既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也要有技术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1)首先,应控制桥头搭板的落差,以便通过对物料的把控,解决和规避实际施工中,路面过渡段不均的问题;(2)从成本投入和实际施工两个层面出发,对技术应用中不足之处进行交底,以此避免材料的浪费,提高效率带动施工质量的增长;(3)明确仿真计算的参数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施工节点下的实际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杜绝跳车、路面沉降等问题的产生。由此可见,从人员、物料以及技术层面,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研究,是当前主要的工作方法,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明确不同路段的基本要求,配合对多种施工信息的记录,明确标准、提高质量,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作业场景之中[3]。

6 结束语

对路桥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的原因在于,确保成桥、成路状态的耐用高。为此,应该从技术研究中,制定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从而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其次,为提高整个项目的美观度、耐用性,施工作业人员还需要对相应的施工控制方法进行模拟与研究,从中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发挥出进行质量控制的价值。再次,为达到精细化施工要求,还需对技术、人员、物料进行统筹管理,并从上述三大层面出发,确保不同节点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从而达到理想化的工作效果。

猜你喜欢
路桥混凝土作业
混凝土试验之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路桥施工中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级别分明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