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研究*

2022-09-30 06:49
关键词:阅读课结构初中英语

黎 玲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师认知的外在体现[1],反映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材编写的理解程度、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认识程度。通过观察教师课堂提问行为,能够为教师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评价视角及维度。因此,本文以四节初中英语阅读部级优课为观察对象,通过课堂观察与量化分析,总结其教师课堂提问特点,就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提出一定建议。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一师一优课网站,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徐州市四所初中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录。其中,苏州市某中学阅读教学主题为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以下简称课堂一);无锡市某中学阅读课主题为Outdoor Activities(以下简称课堂二);南京市某中学阅读教学主题为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以下简称课堂三);徐州市某中学阅读教学主题为Let’s celebrate(以下简称课堂四)。

2.研究维度

作为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师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很大影响[2]。本文依据Long,M.H.&Sato,C.J.等人提出的教师课堂提问分类理论,从类型、目的、结构出发,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的特征。

Long,M.H.&Sato,C.J.认为,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可分为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其中,展示性问题指提问前学生已知晓答案的问题。该类型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展示已有的语言知识。参考性问题的答案呈开放性,学生需要自行思考。

Perrot,E根据提问目的,提出自我解释、促进、探索、转向这四种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通常会采取自我解释策略将问题解释清楚。促进策略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解决或改正错误答案。有时由于学生思考程度较浅显,给出答案并不完整,此时,教师应当采取探索性提问策略为学生补充信息以得到更为完善的答案。教师通过探索性提问,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教师希望活跃课堂气氛或为更多学生提供表达机会时,可以采用转向策略。

Sinclair &Coulthard认为,师生课堂互动的基本元素是回合,三个话步构成一个回合,反馈语出现标志一个回合结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等差异,师生课堂互动结构可分为无回合互动、标准回合互动及多回合互动。教师课堂提问结构也可根据互动结构分为无回合提问、标准回合提问及多回合提问[3]。

教师提问是重要的课堂话语资源,也是教师评价的相关影响因素。教师提问行为包括提问策略、提问结构与提问类型三方面,其中,提问类型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辨别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做展示性提问、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于参考性提问;提问策略是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需要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做策略调整;提问结构考验着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能力,若能力不足,提问结构将趋于混乱与分散。(表1所列)

表1 教师课堂提问分类

二、教师提问行为分析

依据上述研究框架,下文将从提问类型、策略、结构三方面分析四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行为。

1.教师提问类型

表2 教师课堂提问类型数据统计

图1

徐立群[4]指出不同提问类型将导致不同教学效果。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展示性问题仍占据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均高于参考性问题。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阵地[5]。答案不唯一呈开放性的参考性问题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强化培养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

课堂三的阅读主题为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教师从“game”“feelings”“meanings”“athlete”四个方面出发全方位探讨了特殊奥运会,提出如“What do you expect to do to help others?”“Would you like to call upon more people to help with the Special Olympics?”等参考性问题。其余课堂的阅读主题分别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但教师的参考性提问较少,仍集中于填空、造句、连线等形式传统展示性提问。

2.教师提问策略分析

表3 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数据统计

图2

由上述图表可知,促进策略是教师采用最多的提问策略。四节阅读课中教师采取促进策略的目的基本集中于引导学生回答展示性问题。此类问题虽能快速检验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大量展示性问并不利于构建现代化英语课堂。

尽管促进策略均为使用比例最高的提问策略,四节英语阅读课中其余提问策略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课堂三中教师注重深入挖掘学生的答案,根据教学设计丰富学生回答的角度与内容,因此探索策略是课堂三中除促进策略外使用频率最高的提问策略。课堂二中,教师提问了诸如“Why do you think so”“How will you feel and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the rabbit”等参考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与三名以上学生开展交流,多次采取转向性提问策略。

3.教师提问结构分析

表4 教师课堂提问结构数据统计

图3

分析上述图表可知,标准回合是出现比例最高的教师提问结构。标准回合对话反映了师生不均衡话轮分配这一课堂话语结构特征[6]。标准回合对话虽然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进程,但忽略了对学生答案的深度挖掘,教师与学生的话语互动可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流于形式,并没有产生深层的意义互动。四节观察课中,教师在标准回合下的积极反馈语多为“Good,thank you”“OK,sit down”“You are great”等笼统、机械的反馈语。

在四堂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无回合对话与多回合对话出现的比例相当。例如,课堂一中教师请学生回答如何使“blind”等形容词变为名词时,由于需要回答的题目较多,师生之间的互动仅局限于第一话步与第二话步,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积极反馈便转向下一位学生。若问题为较简单的展示性问题且数量较多,教师适当采用无回合对话结构,有利于快速检验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若问题本身为答案不唯一的参考性问题,学生作答时可能由于对问题了解不充分或自身知识储备不充足,无法一次性给出较为完善的答案,此时教师应与学生展开多回合对话,积极引导学生补充与深化。例如,课堂四中教师请学生评价万圣节,并填空“Halloween is a holiday.”学生一开始回答时仅仅给出诸如“special”“scary”等答案,教师给予肯定的积极反馈后再次询问学生选择这个单词的原因,以引导学生复习课上所学关于万圣节的词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上学习的知识,也完成了内化之后有选择性地输出。

四、结论与建议

1.提高参考性问题比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性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而且能够刺激学生展开头脑风暴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回答参考性问题,学生需要整合相关知识、筛选有效信息、组织输出性语言。相较于答案唯一且确定的展示性问题,参考性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判断、整合等高阶思维能力,这也是阅读课堂的必然要求。

2.调整提问策略,进行深层次课堂师生互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积极调整提问策略,提高探索策略与转向策略的采用频率。探索策略侧重教师与一名学生的“一对一”式互动,通过重复、停顿、提示等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引导学生完善拓展自己的答案。采用探索提问策略,能够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印象深刻,理解掌握该问题的本质。转向策略强调教师与多名学生的“一对多”式互动。教师由一名学生转向下一名学生时,可交替使用探索策略与转向策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补充或给予详细反馈。

3.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耐心展开多回合交流

教师的提问结构不仅受提问类型的限制,也受课堂时间的影响。若教学过程进展并不顺利,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可能将主动减少话轮。例如,课堂一中,教师提问“What problems may the volunteers have?”这一参考性问题时本应进行标准回合或多回合交流,由于临近下课,教师缩短交流回合与学生进行仅有两个话步的无回合交流,具体表现为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教师转向——下一名学生作答。以无回合结构提问学生参考性问题,难以给予学生相关反馈,且整个课堂节奏难免趋于混乱。

结语

在对四节部级优课进行课堂观察与量化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提问仍存在忽视参考性问题、对话结构混乱、提问策略较为单一等不足,针对不足与缺陷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提供一点启发,为评价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师提问行为提供一定建议。

猜你喜欢
阅读课结构初中英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实现课堂“讲与不讲”的平衡
论结构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