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一起入境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

2022-09-30 08:12徐宁邬安琪何旭晴何晓雯胡诗尧黄涛
上海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徐汇区疑似病例流行病学

徐宁 邬安琪 何旭晴 何晓雯 胡诗尧 黄涛

(1.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上海 200233;2.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上海 200237;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监督科,上海 200232)

2020年1月2日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宣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最高的警报级别。截止到2021年8月17日全球累计报告病例数已超过2.06亿,累计死亡人数接近440万[2]。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3],家庭聚集性感染是最常见的[4]。本文对上海徐汇区一起入境人员一行4人全部感染新冠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长时间封闭空间旅途密切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感染新冠肺炎的因素,为避免长时间封闭空间旅行中聚集性的疫情发生及完善密接接触者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12月发生在徐汇区的一起来自德国的入境人员,在隔离期间的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刘某一家四口,包括确诊病例1(父亲)、确诊病例2(母亲)、病例3(姐姐)和病例4(妹妹)。

1.2 方法

1.2.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由2位有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上岗证的医生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调查时实行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对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来源、暴露史和密接接触者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调查[5]。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调查根据国家和上海市防控工作方案的规定。

1.2.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入境人员例行采样[6]。疑似病例的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采集、检验方法及技术依据《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附件10)[7],并采用 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2个靶标(ORF1ab和N),检测通过双采、双测进行,试剂盒购自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3 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 d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8]。

1.3 质量控制

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情况的报告均由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流调人员调查书写,通过双流调人员进行把控,所有人员均通过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合格后才上岗;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资质。所有病例均通过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转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后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网络直报。

本研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采样检测均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防控方案进行。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本起疫情为2020年12月发生在上海徐汇区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系由家庭成员乘坐由德国飞往中国的国际航班而感染病毒导致,家庭成员全部发病,共有4名确诊病例,未造成家庭外传播。其中首发病例12月10日发病,最末病例12月29日发病,因此推测本次疫情产生了二代病例。家庭成员关系为:父亲(病例1)、母亲(病例2)、大女儿(病例3)、小女儿(病例4)。

2.2 流行病学调查

经调查,2020年11月21日至12月5日(登机时间)病例一家四口因准备回国自行居家,除偶尔前往超市采购或外出办事外,基本居家不外出。12月3日4名家庭成员前往当地机构进行新冠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病例在德国生活规律,外出均佩戴医用口罩。

2020年12月5日10:30(德国当地时间),一家四口从德国哥廷根乘坐火车前往法兰克福机场,13:30到达机场后在相对空旷区域候机,期间各成员平均进食2~3次,饮水多次,使用卫生间多次。19:16登机直飞上海,整个飞行8 h处于封闭空间,期间各成员饮水多次、进食1次、使用卫生间多次。因小女儿年幼无法全程佩戴口罩,其余家庭成员飞行过程中除饮水、进食外全程佩戴医用口罩且全程未更换口罩。

12月6日12:30病例一家四口抵达浦东机场,经海关采样后至徐汇区A集中隔离点2620房间入住。12月9日,因同航班乘客中发现一例确诊病例0,病例一家四口均被判定为确诊病例0的密切接触者。4名病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病例一家四口聚集性疫情时序图见图1.

图1 家庭聚集性疫情时序图

2.2.1 病例发病情况

病例1(父亲):34岁,1986年7月10日出生于中国。12月10日9:30病例自述出现嗓子不适症状,无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19:05徐汇区中心医院实验室报告检测新冠核酸阳性。21:40病例入院测体温36.7℃,伴有咽痛、乏力、嗅觉减退症状,胸部CT无明显异常。后经专家会诊,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病例2(母亲):33岁,1987年3月6日出生于中国。12月12日8:30病例自述出现喉咙不适、肌肉酸痛症状,隔离点查体无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17:00自觉发热;19:45徐汇区中心医院实验室报告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2月13日0:15病例入院测体温38.7℃,胸部CT示显示右肺下叶类微结节灶(2 mm)。经徐汇区中心医院专家组会诊,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病例3(大女儿):5岁,2015年月15日出生于德国。因父母均被确诊,12月13日0:00由爷爷和奶奶在新惠宾馆隔离点照顾。12月16日8:00测体温38.1℃,9:30病例入院测体温38.1℃,胸部CT无异常;14:00徐汇区中心医院实验室报告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9:43实验室报告其鼻咽拭子标本新冠核酸阳性;20:00经徐汇区中心医院专家组会诊,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病例4(小女儿):2岁,2018年3月7日出生于德国。因父母均被确诊,12月13日0:00由爷爷和奶奶在新惠宾馆隔离点照顾。12月29日0:00,病例出现发热症状,测其耳温38.5℃,无其他不适;16:06入徐汇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测体温37.4℃,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19:00徐汇区中心医院实验室报告其鼻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2月30日11:05实验室报告其鼻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2:00经徐汇区中心医院专家组会诊,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2.3 密切接触者排查

密切接触者排查根据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的工作方案的规定[5],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本起疫情的一家四口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直飞上海浦东机场,12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后即闭环转至集中点隔离,由于父母先后确诊,爷爷和奶奶进入隔离点照顾大女儿和小女儿,故此次聚集性疫情的密切接触者为爷爷、奶奶2人。整个照顾过程中直至病例3、病例4发病,爷爷奶奶均佩戴口罩,睡觉时也带着口罩,严格按照3~4 h更换口罩,后续追踪爷爷奶奶均未发病。

3 讨论

本次疫情4例病例发病时间依次为12月10日、12月12日、12月16日、12月30日,根据第二代病例判定原则,病例发病前1至14 d内仅与第一代病例有过接触史[8],且与同航班确诊病例最后接触时间(12月5日)来看,推测病例4为此次疫情的二代病例。出院后返回隔离点14 d隔离后离开,目前均无异常状况。

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没有免疫力[8],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5]。根据对此次疫情的调查,结合12月3日病例一家四口检测后到登机后的生活轨迹与习惯综合判断,推测有以下可疑传播链:

可疑传播链1。病例一家四口在12月3日到当地机构检测后至5日登机前,一是病例曾经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二是在候机时使用卫生间多次;三是候机期间全程未更换口罩,以上3种情况均可增加病例感染病毒风险,故病例1到病例3可能在此时间段触摸公共物品、口罩防护效果降低等原因感染病毒,后又因共同居住传染给了病例4。

可疑传播链2:根据《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要求[10],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原则上是单人单间。此次该家庭入境后4人住在一间。从发病的时间链上来看,病例2、病例3、病例4同时是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病例3、病例4又同时是病例2的密切接触者。可以考虑在隔离期间未单独隔离而造成的传染,这与侯赛等人[11]的研究结果一致。

可疑传播链3:在登机后至到隔离酒店前,整个飞行时间在密闭空间8 h,一是飞行期间各成员饮水多次、进食1次、使用卫生间多次;二是虽然除了小女儿其余家庭成员全程佩戴口罩,但是全程均未更换口罩;三是乘客中有一名确诊病例(后经证实),和4位病例相隔1排,且该名乘客在同时段内也使用过相同卫生间、接触过相同公共物品,以上3种情况均可增加病例感染病毒风险[12],故病例1到病例3可能在此时间段触摸公共物品、口罩防护效果降低等原因感染病毒,后又因共同居住传染给了病例4,且本条传播链因果关联强度较前两条传播链强。

综上所述,长时间封闭空间旅途的密切接触可以导致聚集性疫情。同时在执行隔离防控政策上应该严格遵守1人1间。对于需要陪同隔离应严格陪同隔离人员数量。因此,长途飞行的人员应尽早接种新冠疫苗以降低自身感染风险[13-14],在归国前做好充足的防护物资准备[15],建议平均每3 h更换口罩,尽量减少使用公共物品次数。本研究的局限是由于未进行基因测序而无法获得病毒基因分型和代际关系。

猜你喜欢
徐汇区疑似病例流行病学
夜探丛林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分析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答一位征集抗疫诗的朋友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