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技巧探析

2022-10-03 03:52蒋琳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朗读者

摘要:电视文化类综艺栏目《朗读者》是2017年2月央视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展现文字背后的价值。《朗读者》栏目取得巨大成功,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其原因除了主持人董卿的自我魅力和自我突破外,也与每一位朗读者流露出的真实情感有关。节目在讲述到场嘉宾人物故事的时候,编创工作人员采用了多种故事化传播技巧,这些文字领域通用的故事化传播技巧,对电视综艺栏目的制作和传播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先介绍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的概念,然后从选择英雄人物、设立磨难环节、制造矛盾冲突、设置连环悬念、呈现内心蜕变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的策略,旨在为研究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技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视综艺栏目;《朗读者》;故事化传播;传播技巧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4-0153-03

一、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的概念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里,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优秀故事,不管岁月如何更替,故事永远都不会过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曾说,人类最大的区别于动物的能力就是讲故事和相信故事这种能力,一旦有了故事,传播力就会变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电台的综艺栏目不断进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寻求创新,注重提升可看性。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就是运用故事化编创思维,以真实的人物故事和事件为基础[1],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对故事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让综艺栏目的故事性更强、情感更饱满、人物更鲜明,从而提高综艺栏目的可看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故事化已成为综艺栏目编创的核心策略。对文化类综艺栏目来讲,从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中国文化中萃取出怎样的主题和故事,采用怎样的形式,选择谁进行讲述,是电视综艺节目编创最关注的问题,

2017年2月18日央视推出的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2],迄今为止一共播出了三季,每一季有12期,每一期都会选取一个主题词,如“初心”“陪伴”“遇见”“生命”“勇气”“家”“青春”等。栏目组围绕这些主题词来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节目现场,通过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并朗读由节目组挑选出来的一段经典美文,引起观众的共鸣。运用故事化传播技巧不仅提高了综艺栏目的可看性和文化性,而且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增强了观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营造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让整个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二、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的策略

(一)选择英雄人物,获得观众认同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人公,他是故事里的英雄人物。人们对英雄的定义是对人类有贡献、愿意为大义而牺牲的优秀的人。英雄人物可以是社会各领域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在某一时刻做了某种决定的普通人。我们的世界里没有超级英雄,没有钢铁侠和蜘蛛侠,英雄来自人民,而正是这些平凡的中国英雄,带给我们心安、感动和坚强。

《朗读者》每一期都会根据主题选择一位嘉宾作为朗读者,而这位朗读者就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英雄人物。作为英雄,其既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优秀品质,又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特性。英雄人物身上卓越的品质,会让观众产生认同感[3]。

在《朗读者》第二季中,90岁高龄的俄语翻译家王智量先生,当年在农村时一边干农活,一边在心里熟练背诵和翻译俄语名著。乡下环境艰苦,在没有草纸的情况下,王智量先生用撕下来的报纸旁边的空白条进行翻译记录,而这些数不清的报纸条就是俄语名著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翻译初稿。

被網文界公认的最勤奋、最高产、最富有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众多作品被改编成游戏、漫画或者电视剧。他从事写作14年,每天更新近一万字,从未间断一天。30岁生日生病发高烧时、新婚时、妻子生产时,他都未停止文字更新。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从医78年来,帮助16000个病人摆脱疾病的困扰,96岁时每星期仍进行最少3台复杂的手术。

还有创造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奇迹,面授学生3000多万人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时废寝忘食,最终考取北京大学。

坚韧、向上、勤奋、拼搏这些品格在朗读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另外,这些朗读者除了具有优秀品质外,身上也有跟普通人一样的特性,这些特性让观众感到真实和亲切。

例如,王智量先生初中时爱面子,不愿在同学面前承认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太太是自己的母亲,因此他心里有对母亲深深的感恩和愧疚之情,觉得没有母亲,他是没法活下去的;网文界大咖唐家三少,因长年累月地码字,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职业病,他也会忧心自己的身体;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大学期间不自信,拼命学习把身体熬坏了,也会为了维护与同学的关系,主动去讨好同学。看着这些英雄人物与自己相似的特性,观众会更加愿意相信故事,产生认同感。

英雄人物除了自身具备高尚的品格,还应具备无私的牺牲精神,英雄人物除了在某个领域获得个人成就外,也应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样更容易让观众钦佩,从而增强其认同感。在《朗读者》中,徐国义为大义舍小义,为了国家体育事业,牺牲了自己要小孩的机会,把所有精力放在游泳队训练上;失去13岁女儿的普通夫妻,将女儿遗体捐赠,拯救了另外五个家庭;被23种疾病缠身的张桂梅校长,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女子免费高中,帮助1804名山区的贫困女生进入大学校门。这些英雄人物跟观众一样,只是社会上普普通通的一员,但他们高尚的品格,让观众感动并由衷钦佩,很容易产生认同感。

(二)设立磨难环节,带给观众感动

电视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技巧中都会设立磨难环节,将故事的主人公置身于磨难当中,然后阐述他们如何走出磨难[4]。栏目在确定好英雄人物后,会在详细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人生辉煌部分的同时,将人生中的磨难突出展现。在对英雄人物进行访谈时,主持人董卿会通过短视频或恰当的提问,让朗读者分享他们遇到的困难,并讲述如何克服困难,带给观众感动。在第二季第十一期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作为朗读嘉宾时,主持人董卿提出了五个问题:“您没有跟他讨价还价吗?”“五天四夜您休息了吗?”“您怎么去凝聚人心呢?”“您有出现过扛不住的时候吗?”“您最后决定重新拆掉,重新对接,有人支持您吗?”主持人的提问,将林鸣工程师遇到的困境呈现在观众面前,从技术难关到身体疾病到凝聚人心,在没有任何国外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从无到有,要在伶仃洋水下50多米深处连续装33节管,第一节安装时同班人马在海上连续工作了96个小时。林鸣工程师认为只有成功才能凝聚人心,才能重塑信心,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成功,让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的小国变成了世界沉管隧道领军国家之一,这离不开林鸣工程师的坚持、信仰和热爱。而坚持、信仰和热爱,带给了观众感动,是这期节目要传达给观众的。

(三)制造矛盾冲突,增强故事张力

一个故事是否精彩,取决于是不是存在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就像是流水账,只是叙述而不是故事,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设置矛盾冲突,不仅能增强故事的张力,使情节更加紧凑,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5]。任何故事的升华都离不开主人公面临的矛盾冲突,电视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也会着重强调主人公与当时环境、他人、自身内心的冲突。《朗读者》第三季第七期邀请了中国肺移植手术的第一把刀、建起我国最大的肺移植中心的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强调了陈静瑜医生面临的矛盾冲突:“1979年我们国家进行了第一例肺移植手术,还是单肺移植手术,但是很遗憾,那年的两例手术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一个案例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全面的胜利,所以在最初的几年,每年的手术量有多少?存活率有多少?”“以前可以看到病人是自然死亡,现在在您手上变成了术后死亡,心理是不是不一样?”主持人通过陈述和提问,把陈静瑜医生曾经面临的与环境、病人、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凸显出来,增强了故事的张力。

(四)設置连环悬念,勾起观众好奇心

制造矛盾冲突就是为了让故事有悬念,英雄人物能否顺利化解矛盾冲突,给观众带来了悬念。设置连环悬念,可以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让故事紧凑而集中,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技巧中,悬念一般分为总悬念和分悬念[6]。总悬念大多在故事的开始阶段就树立起来,并贯穿整个故事。

在《朗读者》这个栏目中,主持人用30秒的百字开场辞,既介绍了英雄人物的生平,又设置了故事的总悬念。第二季第二期的主题词是“想念”,在节目的开头,主持人董卿说:“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想念莫过于天人永隔,生死两茫茫。而接下来要上场的嘉宾是一对夫妻,他们曾经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女儿在13岁那年,因为一场突然的变故,永远离开了人间。这对于父母来讲,是痛彻心扉的打击,但也就是在那天,他们俩作了一个决定,让女儿的生命得以以另外一种形式在这个世界延续,从此想念不再是简单的哀思,它也多了一份希望。接下来,就让我们掌声欢迎朗读者,果爸和果妈。”开场在介绍父母对已亡孩子思念的同时,也蕴含着总悬念:突然的变故是什么?夫妻俩作了一个怎样的决定?女儿的生命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延续的?而在故事的结尾,观众们得到了答案。

在电视综艺栏目中,故事的总悬念设置后,答案不会马上揭晓,一般在高潮之后才会给出答案,但是总悬念时间过长,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不能马上获得答案的焦虑感,从而对故事失去耐心。所以在答案揭晓前,编导会设置众多分悬念,并使其环环相扣。随着分悬念一个个解开,故事慢慢走向高潮;随着总悬念的解开,故事圆满落幕。

在器官捐献者果果那期节目中,编导就设置了以下几个分悬念:“果果生病离开是非常非常突然的,你到医院看到她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家里的老人也不反对吗?”“有没有说在协议落笔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什么样的犹豫或者是后悔?”故事化传播需要设置连环悬念,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五)呈现内心蜕变,激励观众向上

人都是随着内心蜕变成长起来的,故事里的英雄人物也不例外。他们在蜕变中学会接受失败,迎接挑战;在蜕变中懂得承担;在蜕变中成长,从懦弱变得坚强。在故事中,英雄人物都是克服磨难,成功化解了矛盾和冲突,然后取得成功的。电视综艺栏目的编导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会重点呈现英雄人物的内心蜕变过程,特别是正向的蜕变,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内心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但通过磨难得以成长,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栏目编导通过呈现英雄人物内心的蜕变,让观众知道英雄人物并不是生来就内心强大的,他们也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蜕变的。这种内心蜕变的呈现,更容易激励观众积极向上。

《朗读者》第二季第十期的嘉宾是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18岁那年,她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第一个华人演员,进团两年就成了首席舞蹈演员。因为太优秀,谭元元受同事排挤;因为不会英语,她不敢与人交流。30岁以前,谭元元为了保住首席之位,更注重舞蹈技巧;30岁之后,她对舞蹈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舞蹈是一门艺术,得用心去打动观众。她曾说,作为一个舞蹈家,很多时候像僧侣一样,时常觉得自己很孤独,而自己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走了几十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非常高的艺术,演员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随着年纪的增长,谭元元也思考过自己是否要挂靴,而舞剧《小美人鱼》激发了她的潜能,让她更加坚定地在芭蕾道路上走了下去,延长了她的艺术生命,让她成为一个奇迹,成为芭蕾界的神话和国宝级舞者。

三、结语

《朗读者》成功的因素除了主持人董卿的个人魅力之外,也离不开故事化传播技巧。电视综艺栏目的编导要学以致用,认识到在栏目策划过程中运用讲故事技巧的重要性。通过选择英雄人物,获得观众认同,设立磨难环节,带给观众感动,制造矛盾冲突,增强故事张力,设置连环悬念,勾起观众好奇心,呈现内心蜕变,激励观众向上。各个环节相辅相成,是搭建成功故事的关键因素。《朗读者》共创办了三季,每季12期,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选择一个与这个主题词相契合的英雄人物,让其讲述自身的故事,将栏目所要传达的文化与英雄人物结合起来,更能增强观众的共鸣和认同感。要运用故事化叙事技巧,设置矛盾和悬念,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强栏目的传播效果。电视综艺栏目要想走得更远、更成功,就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好故事,再运用合适的故事传播技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 康思齐.中国故事的“剧式表达”:新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国家叙事研究[J].电视研究,2021(11):27-28,32.

[2] 张又元.故事化叙事在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应用及反思[J].科技传播,2020(9):64-65.

[3] 赵春光.文化类综艺节目“场景式阅读”的叙事艺术分析[J].中国电视,2020(8):61-65.

[4] 郭增强,杨柏岭.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故事的传播与认同[J].电视研究,2022(1):79-81.

[5] 陈晶晶.《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探索[J].传媒论坛,2019(9):163,165.

[6] 田龙过,高婧.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叙事特点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15):141-142.

作者简介 蒋琳晨,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节目专栏。

猜你喜欢
朗读者
《朗读者》的舞美、音响
“朗读者”许渊冲
走心之作《朗读者》
央视《朗读者》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
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