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大势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深度转型

2022-10-08 01:26卢志刚
记者观察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融合

文 卢志刚

行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传统广播电视生存压力日益加大,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加速了广播电视新闻深度转型。主流媒体要开拓创新,勇于应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脚步,最大限度发挥推广效应。在移动互联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下,这为广电网新闻媒体利用全新技术掌握广大群众对新闻媒体真正的要求,为加快结合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媒传播对广播电视的冲击

2020年7月的传播数据统计分析,新媒体已经变成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首要方式,大众每日都接收新闻信息,但电视机只占6.06%。剖析表明,新媒体已经变成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首要方式,手机是最主要的新闻信息获取途径,其次是从互联网媒体获取新闻信息;以手机微信、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平台。因而,借助广电网得到独家、一手的信息资源已成过往。从业内视角分析,以2018年到2021年新疆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网络、新媒体类产品参评数量由213件迅速攀升到756件,一等奖数量从7件增至28件,基本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类获奖数量持平,呈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格局。新媒体已经成为新型主流新闻传播的平台阵地。

碎片化冲击格式化

广播电视短消息、长消息、新闻专题、新闻评论、新闻访谈、新闻直播、节目编排等新闻体裁已自成体系。节目呈现以新闻、新闻专题、文艺类等分类,固定播出时段、时间,传播形态格式化。根据传统的新闻报道制作步骤,电视新闻必须通过许多环节,从采访、采集、编写、审批到制作播出,经历的环节比较多,在流程和周期的直接影响下,与新媒体平台新闻发布的高频率、多篇幅相比,显然不具优势。随着移动传播的迅速发展,社交类、新闻类、短视频类APP打破传统媒体的固有传播方式,以碎片化为特征,冲击传统形态新闻传播方式。以微博为特征,140字以内的碎片化信息冲击传统新闻、资讯的呈现方式;以短视频平台为特征,大量资讯类、生活服务类、文化类等碎片化短视频产品,成为新型主流传播手段。新媒体的碎片化特征还表现在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人际传播迅速等方面,严重冲击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固化编排和单一式传播形态。

融合呈现冲击单一形态

广播电视传统新闻节目呈现手段千篇一律,传播效果单一,在新媒体语境下很难激发受众兴趣。而新媒体可充分调动图文音视频等资源,不会受到节目形式的影响,更能体现其个性化特点。以微博、微信公众号、H5等为特征,单篇文章的网际传播冲击传统媒体新闻专题、通讯、特写、深度报道。且这些新媒体产品融合文字、音视频、动画、手绘等手段,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

交互式传播冲击单向式传播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按格式化编排,单向传播,缺乏与受众有效的互动交流。尽管广播电视有热线电话、短信交流等互动手段,但受制于节目形态、导向把控等,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实时互动。而新型媒体融合传播通过评论、留言、弹幕等互动手段,全面实现受众与产品间的无缝对接与实时交流,特别是融合传播中的互动产品,实现受众交互式、沉浸式参与,具有传统传播无可比拟的互动优势。应对新闻媒体及时、互动交流、滚动、信息流、随时随地调节的散播模式,多年来,广电传播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稳定的工作模式。

深度融合路线图与新策略

新闻媒体应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速融合发展脚步,最大限度地实现推广实际效果。在移动互联和信息碎片化的情况下,这为媒体应用全新技术,掌握群众切实需求,加快融合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融合传播新途径

广播电视媒体机构必须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大势,一是开发推广移动传播自主平台,以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专业性,打造新型主流传播平台;二是借势运用第三方平台拓展品牌影响力,稳固传统受众,引流新型受众,拓展传播渠道;三是发挥广播电视专业主播的优势,借助自有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塑造新媒体传播中的“流量明星”。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为例,《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排名第一、影响力巨大的电视新闻节目。在传统形态编排上,《新闻联播》近年来打造领袖思想与风采宣传高地,聚力“头条工程”;奋力开拓、敢于亮剑,擦亮央视评论品牌;在媒体深度融合上发力,着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媒体怎样改变表达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年受众群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新媒体广告传播,尤其是对分众化、碎片化消息推送,以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2019年7月29日起,总台新媒体平台发布《主播说联播》短视频频道,每一期时间约1分钟,是从《新闻联播》中播发的新闻着手,融合当日的大事件和新闻热点,由当天一位值勤主播用青年人喜爱的网络用语,讲新闻,评网络热点,观世情,讲解方针政策,传送流行音乐等,视频在《新闻联播》开播后进行录制,然后将其快速剪辑并配上音乐,通过竖屏的方式发布。《主播说联播》短视频发布后快速变成网红作品。《主播说联播》借助《新闻联播》知名品牌并对其拓展,是媒介融合的一种新方式,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坚持移动优先,主力军上主战场

从电视、广播、网站,到自有手机新闻客户端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账号;从每日固定时段的一两档视频、音频节目,到现在全时段滚动刊播的文字、图片、短视频、H5、海报、移动直播等各种新媒体作品,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正以新理念、新方式、新渠道,为受众创作全新形式的融合新闻作品。这是当前广播电视机构的“新常态”。坚持移动优先原则,一方面为采编人员提供业务新导向,另一方面强化传统媒体融合传播新思维,更重要的是主动置身全媒体传播主战场,打造融合生产新矩阵。坚持主力军上主战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开始积极顺应融合需求,克服“本领恐慌”,持续超越自我,融入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

以新疆广播电视台为例,新疆台全面整合原来分属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新疆新闻在线”网和新疆电视台“虎鱼网”,创建集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资源的“丝路视听”网站;同时,开发推广适应媒体融合传播的“丝路视听”APP客户端,实现广播电视产品的线上分发、新媒体产品的集合发布、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的移动端承载。在广播新闻中心、电视新闻中心通过绩效考核的引导,全面实现主力军上主战场,以移动优先为原则,首发平台迁移到新媒体端口,为记者编辑深度融合转型赋能。传统媒体记者成为操控无人机、拍视频、剪视频的多面手,编辑在电视、广播、网站、“两微一端”中来回切换,主持人、播音员在抖音、快手中与粉丝积极互动,成为网红。电视主播海米提打造的“海米提正能量”短视频号,粉丝量超百万……媒体渠道的多元和形式的多样化,开拓了新闻生产传播的空间,也提升了采编人员的成就感,给了他们极大的转型信心。

坚守主流阵地,实现精准传播

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下,传统主流媒体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历史责任,坚守主流阵地,坚持正面宣传。主流媒体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深耕舆情热点、传播影响力分析、用户画像等,开发支撑“策划、采集、编辑、审核、发布、考评、管理、追踪”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采集模式,精准掌握社情民意、舆情反映、用户习惯,完成精准化内容生产、智能化消息推送。

优势转化提升融合传播新动能

以广播电视同属性的短视频产品为例分析,到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短视频用户经营规模为8.88亿,相比2020年12月提高了1440万,占所有互联网用户的87.8%。短视频具体内容制作和移动传播展现爆发式增长,吸引传统主流媒体向短视频行业迈进。但是,在转型发展实践活动中,一部分传统媒体由于体制不畅、传播标准不全、短视频写作具体内容匮乏、人才团队不完善等各种状况,显现出转型发展仓促、迷失方向、传播效率低的问题。纵览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自媒体制做的短视频作品多为重娱乐、轻新闻资讯,重流量、轻品质的作品。从用户的角度而言,短视频服务平台必须要有资讯短视频。就主流媒体来讲,高品质内容是打造出自身影响力的关键点。广电网传统主流媒体有着自媒体不能比拟的资源优势,主流媒体要取长补短,发挥优势,生产优质的短视频新闻作品,打造出自身的知名品牌,提升其长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放下身段关注细微生活

纵观爆款短视频产品特别是同城短视频,日常生活内容回应受众普遍关切,因此具有较高关注度、影响力、传播性。作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在融媒产品生产特别是短视频转型中,要深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融合转型期的新闻从业人员,应放下身段,置身生活场景之中,精心策划、善于发现、强化新闻敏感性。

2020年7月2日11时11分,贵州省某县发生4.5级地震。在地震发生瞬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迅速组织,怀抱婴儿跑出病房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当天下午,这一视频片段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议。但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网络化碎片传播并没有完整还原。7月3日一早,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迅速赶往当地,采访到了新闻事件最核心的几位当事人,并调取了事发全程的监控录像,收集到了多个渠道的现场图片。通过视频、图片及现场采访等多个方面,完整地还原了事件的全过程。这是一则反映危急关头医护人员专业、敬业精神的新闻报道。通过同期声采访、监控画面、现场照片等多种要素和场景的组合,完整还原了地震发生瞬间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将婴儿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专业处置、有序撤离的全过程。广播电视媒体利用自身专业化优势,全过程采访,全媒体呈现,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必须担负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但往往在实操中,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严肃有余温情不足。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媒体融合产品,应跳出宏大叙事,更加注重个人语句表述和普通叙事视角,弥补主流媒体情感表达的不够。

2019年7月底8月初,黑龙江省各地遭遇洪涝灾害。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镇遭遇了50年一遇大雨,一名普通的铲车司机王强,多次涉险在积水中来回穿梭,先后把200多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接到新闻线索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与电视终端相配合,第一时间派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发掘新闻报道身后的深层次故事,首先以视频的方式在新媒体终端设备开播,电视机终端设备不断跟进,在抖音号发表后,这条新闻的播放量猛涨,王强洪水中救人的精彩瞬间感动着每一个人,一时间,黑龙江的铲车英雄王强被全国500多万网友点赞。通过电视大屏持续跟进、手机小屏快速播报的融媒体传播,最大程度感染了群众。这是大屏小屏融合互动、移动端与电视端合作推出的现场短视频作品,移动端快速发布,电视端持续跟进,共同展现了龙江抗洪的动人场景。

开门见山叙事言简意赅

在碎片化阅读的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资讯类短视频除了有引人入胜的标题、封面图片起到视觉引导作用外,点击后5秒内的画面引发大众观看的兴趣,移动社交场景中相对缺乏耐心等待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渲染和铺陈。如梨视频中往往把视频中最打动人心的场景置于视频最前端。广播电视短视频必须摒弃传统编辑、剪辑模式,用新媒体思维重构编辑语言。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只有积极运用移动互联传播技术,改变生产机制、流程设置,实现及时性、动态性发布、多样化呈现、网络化表述、客户参与常态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目标。现阶段,广电的转型正处于一个关键期,关系到行业的存活与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发展的路上,正开启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融合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