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热点分析

2022-10-10 00:54李倩茜曾梁楠梁瑞晨杨昌美
循证护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赋权发文聚类

唐 容,李倩茜,曾梁楠,明 霞,梁瑞晨,杨昌美*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3.四川省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

健康素养的定义随着社会与学科的发展不断完善丰富,目前普遍认可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1],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它对个人获取、理解和使用各种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促进与维持健康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通过健康教育逐渐提高个人健康素养并改善其健康行为。基于医疗背景的临床视角下的健康素养[2],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关注健康素养对疾病的影响,旨在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病人的依从性、预后、结局、生活质量都与其健康素养息息相关[3-4],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对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与促进康复至关重要[5]。我国对相关领域关注较晚,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6]明确提出提高全民健康状况应将健康素养放在首位,即应针对人群特点进行健康教育,让全民具备获取健康知识、采取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的基本素质。本研究借助VOSviewer文献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热点主题,为我国今后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3日,以“health literacy”为关键词进行全字段检索,筛选文献研究领域为“nursing”,文献类型为“review”“artical”,语言为“english”后,共获得786篇文献。以全文献数据及参考文献的文本格式导出。

1.2 数据分析

VOSviewer软件由荷兰研究者开发,基于文献计量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可根据节点大小、距离与颜色等辅助分析相关研究热点。节点越大代表发文数量与频次越多,距离越近关系越紧密,同一颜色代表类别相同[7]。将纳入文献导入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纳入文献的国家/地区、机构、作者等信息,生成合作图谱,并根据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

2 结果

2.1 发文量

共纳入735篇文献,2021年发文数据还不完善,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年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年发文量偏低,直至2019年年发文量才上升至3位数。其中2020年为发文量高峰,共124篇,见图1。

图1 年发文量趋势分布

2.2 科研力量

2.2.1 国家/地区

软件分析显示纳入文献的发文国家/地区共有68个,发文超过5篇的国家/地区有28个,发文量10篇以上的国家/地区见图2。美国发文量最多共338篇,占据发文总量的45%,澳大利亚发文量116篇,仅次于美国,英国与韩国发文量35篇,共同排名第3位。可见我国与美国发文量间差距大,我国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图2 发文量10篇以上的国家/地区分布

2.2.2 机构

根据软件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共来自1 244个组织机构,其中发文量>5篇的机构共有60个,形成机构合作聚类图,各节点代表不同机构,相同颜色属于同一聚类;节点大小表示发文量,连线距离远近代表联系强度,见图3。发文机构合作聚类7个,聚类5、6、7内部机构合作较分散,各个聚类间的合作属聚类1、聚类3、聚类4的机构合作较紧密,聚类2与聚类5中的机构合作较为紧密。可能是由于聚类1与聚类4内部均为美国机构,聚类2与聚类3内部均为来自澳大利亚的机构,而聚类5、6、7中的机构均自于不同国家。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各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并不紧密。发文量10篇及以上的机构共有8个,分别出自美国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总发文量为23篇位居第1位,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与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发文量并列第2位,均是17篇,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发文量15篇排名第4位。见表1。

图3 机构合作聚类图

表1 发文量10篇及以上的机构分布

2.2.3 作者

纳入文献共由3 056位作者贡献,发表了2篇及以上的作者有263位,发表3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有62位,形成作者合作图,各节点代表不同机构,相同颜色属于同一聚类;节点大小表示发文量,见图4。作者合作图分布分散,聚类内合作紧密但聚类间作者合作少。其中合作最为紧密的作者均来自美国,有聚类1的Holzemer等作者,他们研究的主题为提高艾滋病病人的健康素养,以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建立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信任与联系;聚类2的Huang作者来自美国,研究主题为癌症与手术病人的健康素养;聚类3的Wang等作者,他们的研究主题为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与自我管理。来自美国的Kim发文9篇,Cutilli发文7篇,Han发文6篇,成为发文量排名居前3位的作者。

图4 作者合作图

2.3 关键词共现

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中,共出现1 787个关键词,除去关键词“health literacy”“nursing”“nurses”后,出现频次居前10位关键词见表2。中文表达分别是病人教育、交流、心理健康素养、自我管理、健康促进、抑郁、心力衰竭、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综述、癌症。对出现次数>5次的94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出现9个聚类,居前5位聚类的热点主题分别是心理健康素养、健康教育、赋权、慢性病、电子健康素养,见图5。

表2 出现频次居前10位的关键词分布

图5 关键词聚类图

3 讨论

3.1 相关研究特点

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该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国外相关研究的科研主要力量为美国与澳大利亚。从发文量来看,我国远远落后,这与我国相关研究领域起步晚、发展慢,对健康素养重视还不足有关。因此,我国应重视今后发展,并与国际多建立合作交流。

3.2 国际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研究热点

从关键词词频与聚类分析来看,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素养、健康教育、赋权、慢性病、电子健康素养5个主题。研究多采用横断面调查与系统综述的方式呈现,主要对象集中于心力衰竭、抑郁、老年病人与病人家属。今后发展应重视临床干预性的研究,以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健康素养,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3.2.1 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多以调查研究、干预研究为主。研究指出,护士和护生心理健康急救培训可以促进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理解、减少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的社会距离,并可能增加病人的心理健康急救意愿,同时还可以发展、维持和提高他们的自身心理健康[8]。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体验式学习工具,培养本科护生对精神疾病的积极信念和态度[9]。同时,低心理健康素养可能妨碍病人早期寻求帮助并延误治疗,因此,心理健康公共教育在初级保健中至关重要[10]。近年来,研究者也很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题下的健康素养,有研究提出提高家政人员的健康素养可以打破传染病的传染链[11];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有利于病人了解和评价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作出适当的健康判断和决定[12];对特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素养有利于推广疫苗干预[13]。

3.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多围绕健康交流、促进健康知识掌握、做好健康相关决策展开。研究显示目前临床很关注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满足病人的信息需求[14-15],促进其对疾病的理解,重视知情同意以推进病人做好决策[16],同时便于临床护理[17],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18]。Nantsupawat等[19]研究显示护士的健康素养知识和沟通技巧对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至关重要,但仅50%的护士意识到病人的健康素养较低,加上缺乏评估工具、健康素养培训和专家、教育材料,因此妨碍了有效的健康素养培训的提供。医疗保健部门应该制定战略,创造支持健康素养干预措施的环境和资源。同时,在学生方面,Kostenius[20]研究指出健康对话是有益的,学校护士的健康对话经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学习潜能。Ozturk等[21]研究表明通过将健康基础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课程纳入学生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2.3 赋权

赋权相关研究,多关注糖尿病、艾滋病、高血压病等老年病人的依从性、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研究显示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22]、自我管理[23]、健康相关生活质量[24]、依从性[25-26]等具有相关性。Shin等[27-28]研究发现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素养赋权增强,可以促进病人遵循糖尿病饮食和体育锻炼等自我保健行为。Lin等[29]研究显示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式健康素养赋权项目,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某些健康行为和健康赋权。并有研究发现增加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的同时增加病人赋权,对病人的健康更为有利[30]。

3.2.4 慢性病

慢性病相关研究主题多为老年病人、养老机构、心力衰竭病人、急症护理等,涉及的内容多关注照顾者。Hoffmann等[31]认为处于急性期的老年病人非常脆弱,只能依靠亲属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沟通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病人照顾者须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才能担负起照顾职责[32-33]。Cianfrocca等[34]研究显示慢性病病人大多由家庭照顾者管理,多学科的理论-实践训练课程增加了这些照顾者对健康信息的搜索,揭示了照顾者对培训、情感和社会支持的需求,照顾者教育在慢性病病人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照顾者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发现大多数急诊科病人更喜欢视频或视频加书面形式的医疗信息,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病人对医疗信息的理解,促进医患沟通[35-36]。

3.2.5 电子健康素养

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多为系统评价与干预研究,研究多关注病人获取文化知识的能力、赋权护理干预、共享决策等主题。综述提高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干预证据[37],分析通过干预病人健康素养对预后与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38]。同时,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在提高病人健康素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9],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评估卫生知识普及指标的衡量工具[40]。针对照顾者的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可以满足家庭照顾者的信息需求[41]。目前有很多关于病人的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对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很有帮助,但是,要想让这些应用程序发挥最大的可能来改善病人预后,未来应用程序的内容必须可读性更强,并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实用功能[42]。

3.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只检索与纳入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相关英文研究文献,并排除了会议摘要等文献,研究分析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不能代表所有数据。

4 小结

本研究利用VOSviewer文献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护理领域健康素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客观可视的形式呈现出该领域的研究发文量分布,研究热点主题为心理健康素养、健康教育、赋权、慢性病、电子健康素养。借鉴国外研究现状与发文量来看,今后应促进我国相关领域与国际合作,拓展发展深度与广度。

猜你喜欢
赋权发文聚类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赋权增能与边界拓展: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建构与路径选择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