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①
——依托职业教育发展乡村振兴

2022-10-10 07:03张迎霞严文荣宋佩豫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张迎霞,严文荣,宋佩豫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2021年4月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职业教育的有关问题做出重要指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但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即职业教学和职业培训(即学历性和非学历性)。同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美丽乡村描绘了美丽画卷,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20字方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为实施乡村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政策,明确长远方向,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为什么中央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会给乡村振兴提供哪些优质资源?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有哪些必然联系?如何依托职业教育来助力乡村振兴?是本文阐述的主题。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两大类,其中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政府开办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学)来承担完成职业教育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文化水平和职业专业知识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的教育,包括对职工的就业岗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乡村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等,其目的是通过培训,让学习者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从事本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满足培训者个人和工作岗位需要。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校外职业培训作用发挥欠缺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在校生的学历教育,与校外的职业培训相比,无论从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职业院校的财力支持上、学院教师的人员配备上,都略显薄弱,在教学计划中,对乡村振兴全方位所需人才缺乏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致使职业院校培养方案对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不够详细具体,职业院校的能工巧匠也没有走出校门、迈进田间地头做技术性的指导,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技能还停留在书本理论上,乡村人员的职业理念、岗位知识和务农技巧还没有通过职业培训得到提高,尤其在“三农”问题中表现最为突出,致使乡村振兴步伐缓慢。

(二)乡村振兴缺乏技能性人才

由于我国城乡差别大,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都愿意到城市就业,不愿意再回农村,致使农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在我国西北地区更为突出。虽说国家也在出台相应的回乡就业优惠政策,但是返乡就业的年轻人相对很少,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完成。

(三)乡村地理位置偏远及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

我国大部分乡村都处于偏远的山区,地理位置复杂,道路不畅通,信息闭塞,农民观念陈旧,耕地技术偏低,给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带来不便,尤其是我的家乡——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优质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新型的农业技术引不进来,乡村面貌改善不大,给乡村振兴带来现实困难。

三、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稳则国家稳,农村兴则国家兴,没有农业农村的兴旺发达,就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发展乡村振兴,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积极挖掘和传承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农村生活环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以现代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优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来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壮大农村不同地域的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优质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为标准,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结合各地不同的资源,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为了快速发展农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从上到下,各省都在着力研究实施方案,抽调政府部门各单位的人员,亲自到各乡镇,蹲点协助乡村干部,服务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据统计,2020年全国823个贫困县宣布全部“清零”,到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超2200元。通过专门为贫困户脱贫制定的优惠政策,包括产业扶持、教育补助、医疗补助金发放、建房补助、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补助,尤其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4000元,用于发展产业,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住宿费,高中和大学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等方面都给予有力支持,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使我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青山绿水、和谐舒适的美丽景象。

四、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急需转变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出台了许多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原因,再加上一些乡镇村干部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对相关的政策还没有真正领会,一些对应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虽说取得了一点成就,但距离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还相差甚远。为此,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这个伟大的战略蓝图,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电视、广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走进乡村的千家万户,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政策,用新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代替陈旧的生产模式,彻底为乡村振兴的发展理清思路、扫除障碍、指明方向、开启乡村振兴第一步。

(二)缺乏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播种灌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助苗、收割储藏以及家畜繁殖等都离不开精准的技术指导。由于乡村地域差异、气候温差不同,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收获,只有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将现代化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传授给培训者,将先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才可能避免由于技术的缺乏造成的损失。

五、依托职业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的措施

(一)依托当地职业院校,展开乡村职业培训

职业院校作为当地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无论从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还是教学实践经验都能承担起乡村振兴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任务。为此,当地政府部门要依托当地职业院校,展开乡村农民工职业培训任务。按照各省市、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与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行衔接,建立乡村振兴办公室,选派德才兼备、业务能力强、有吃苦精神的业务骨干,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学院到乡镇协调统一的培训体制,制订详细的乡村振兴培训计划,按月份、按年度,分季节、按周期,有针对性地做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计划。从学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到培训形式、培训措施和人数都要提前安排,筹划每个培训项目,在培训顺序上做到先急后缓、先近后远,有序开展,发挥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达到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具体实施办法如文末表1。

表1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乡村振兴职业培训计划

(二)抽调职业院校专家,组建乡村培训团队

职业院校人才聚集,需要针对各行各业、分门别类,结合乡村振兴项目,选调项目专家、组建团队,对本地区的乡村实际情况做详细调查,包括每个乡村的地理位置、土壤含量、气候条件、人口状况、家庭收入、种植产品、家禽繁殖、作物栽培、花卉育种等。尤其是对劳动力的状况做出详细记录(包括每个家庭的总人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制订实施方案,设计培训计划,分批次、按类别组织开展相应的乡村农民工培训。可按照以下三个阶段实施,逐步完成。(如表2)

表2 乡村振兴培训的三个阶段

(三)对接乡镇所需岗位,精准培育实用人才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面向乡镇、培养乡镇所需实用性专业人才。据调查,我国目前急需一大批掌握乡村振兴政策、吃透乡村振兴理论精神、掌握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具有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知识,有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渠道和经验,熟悉乡村实际情况,具备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的实用性人才。为此,职业教育要基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更新优化专业设置,着力拖动职业院校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承接乡村人才培育计划,瞄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育农村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从本校教师专业出发,挑选出能够担当重任的教师,通过与乡镇对接,掌握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探索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方式,实现校乡协同发展,鼓励开设乡镇特色培训计划,大力推进“订单式”“定向式”培养模式,在全方位建立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政策的指引下,打造立体式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实施乡村技能人才培训行动,提升乡村各类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乡村人才,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

(四)校内校外两手抓,发挥实习实践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职业院校要抓住实践的关键环节,主动与实践单位联系,做到校内校外两手抓,一手抓校内实训,发挥校内实训场地的作用,通过反复实训操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记录学生实训动态,通过一次次的摸底排查,挑选出乡村振兴的好苗子,再通过实训后的座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未来打算,对有意向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在安排校内实验室实习、实训时,按照学生特长和未来就业取向,有侧重地添加乡村振兴所需岗位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同时,另一手抓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按照学生专业特长,多渠道联系农村就业实践农户和乡镇企业,多方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有计划安排指导教师分批带领学生外出实践,让学生感受新农村的巨大变化,体验美丽乡村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农民的真实需求,分享农业收获的快乐,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毕业后到乡村工作的欲望,同时积极与当地部门联系,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使他们看到在农村工作的希望,安心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

(五)建立健全培训制度,调动教师下乡热情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职业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培训保障制度,推动各职业院校开展好职业培训和技能下乡服务工作,将教师参加培训服务课时量和培训成效等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将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输送到乡镇培训一线,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倡导下乡教师优先评审职称,增加偏远地区岗位补贴,从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保障,充分激发培训教师的热情,广泛调动培训团队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乡村振兴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组建乡村振兴学院,强化乡村服务平台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组织待就业人员进校园学技能,传授乡村振兴技术,助力建设“美丽乡村”,通过积极搭建乡村振兴服务平台,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伍,强化政、地、校、乡合作,积极搭造乡村振兴试用基地,利用本地优质资源,引进项目,扩大实验实训规模,从种子、水果、花卉、蔬菜、牧草、养殖、手工艺制品、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创建销售特色品牌,利用网络线上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多方位产品销售方式,通过送教下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等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乡村建设,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七)收集乡村振兴信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发展“三农”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基础设施服务,推广宽带通信网络、5G移动互联网,强化信息化产品生产设计,统筹推进城乡信息资源的利用,完善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技术,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向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改变农村现有生产模式,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采用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方式改进农村教学模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推进互联网和健康医疗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信息互通,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在线疾病咨询、远程会诊和治疗等服务,加快“三农”网络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社会保障等惠民服务,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开展信息化人才专业培训,增进信息化人才和农民的沟通交流,通过零距离传授知识与经验,为农民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指导,进而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打造“三农”数字化平台,通过信息科技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不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使“三农”问题逐步走向智能化和精准化解决之路。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依托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利用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找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重视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将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销售模式引入田间地头,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培育一大批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升乡村振兴服务理念,使中国的农村变成人人生活和旅游度假向往的地方,高质量完成职业教育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实现以振兴农村经济来带动全人类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人才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职业写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