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梯”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中的作用

2022-10-10 08:19陈媛媛王晓燕邱利华郑月月史秋寅乔兴田胡玉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区阶梯护士

陈媛媛, 王晓燕, 高 岚, 邱利华, 张 莉, 郑月月, 史秋寅, 乔兴田,胡玉慧, 刘 慧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被视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及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1]。抗凝是预防和治疗VTE的基础手段之一[2],目前皮下注射仍是抗凝剂给药的常用途径。临床护理实践中,不规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疼痛等并发症,进而降低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3]。国内外专家着重从抗凝剂皮下注射部位、推注药液时间、注射后按压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降低注射并发症的发生[4-8]。2019版《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9](以下简称专家共识)的发布,为抗凝剂皮下注射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参考依据。有文献指出,通过“三阶梯”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培训效果,推进护理工作规范落实[10]。本研究的VTE预防管理指导小组以专家共识为蓝本,结合“三阶梯”管理模式,管理和改进院内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中的问题,通过小组核心成员、网络成员、病区护士的逐层推进和监督,有效提高了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护士设为对照组(n=176),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三阶梯”管理模式的护士设为观察组(n=21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由VTE预防管理指导小组组长根据最新专家共识修订文件,上传内网,科室自行下载并组织培训、落实,VTE预防管理指导小组制定《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评分标准》,定期考核。

1.2.2 观察组 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三阶梯”管理模式。

1.2.2 .1成立VTE预防管理指导小组,规范“三阶梯”人员职责。第一阶梯为小组核心成员,由院内与VTE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专科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共10人组成,职责为收集VTE最新指南、专家共识,通过解读,对现行护理制度、护理规范、护理流程进行修订;完成小组网络成员的培训和考核;对落实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第二阶梯为小组网络成员,由全院各病区选派的护士共58人组成,职责为接受核心成员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规范要求;对各病区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参与VTE预防护理质量控制,监督临床落实情况。第三阶梯为各病区护士,职责为接受网络成员的培训;接受核心成员和网络成员的临床抽查;落实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

1.2.2 .2 VTE预防管理指导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11]。将《抗凝剂皮下注射评分标准》中53条考核项目,按专项护理质量项目合并同类项,由网络成员将检查出的问题项目进行统计,核心成员汇总。核心成员将2020年2月至5月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制作成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从注射不规范、体位不正确、评估不到位、核对不到位、用药指导欠规范、消毒隔离落实不到位、用物准备不充分7条主要问题中,寻找出重点不规范问题为注射不规范和体位不正确2项。核心成员针对对照组不规范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分别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并绘制成鱼骨图,圈选出“规范不具体、护士不知晓操作要求、网络小组护士作用发挥不充分、未实施专项培训”等作为抗凝剂皮下注射不规范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方法。

1.2.2 .3实施“三阶梯”管理,逐级监督指导,逐步实施对策。核心成员根据对照组重点问题的真实原因,运用5W1H原则[11],围绕“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的主题,针对圈选出的4条重要原因讨论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按“三阶梯”管理模式,逐步实施:第一阶梯小组核心成员负责解读“专家共识”并录制成慕课,修订《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及《抗凝剂皮下注射流程》,录制抗凝剂皮下规范注射操作培训视频;第二阶梯小组网络成员学习“专家共识”,观看慕课和操作视频,开展抗凝剂皮下注射工作坊,讨论难点问题,形成共识,组织所在病区的专科培训,并上传培训视频,对各自科室护士进行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统计数据;第三阶梯病区护士学习“专家共识”慕课,观看操作关键步骤培训视频,接受网络小组成员现场培训,并接受专项考核,认真执行规范要求。

1.3 评价

按《抗凝剂皮下注射评分标准》中53条考核项目评分,将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90分视为操作规范,分别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规范率,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例数/考核总例数×100%。每次操作后,护士使用NRS疼痛评分法[12]对被注射的患者进行注射部位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发生率=疼痛例数/考核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非正态性数据以M(极小值~极大值)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信息比较

两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工龄、职称、学历和科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基本信息比较

2.2 两组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考核情况比较

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得分、操作考核是否规范、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实施“三阶梯”管理模式进行院内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性管理前后,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率由76.14%升至93.02%,两组患者注射部位无痛的发生率由10.23%提升至21.40%,轻度疼痛发生率由63.10%增至68.37%,中度疼痛发生率由22.16%降至9.30%,重度疼痛发生率由4.55%降为0。

表2 两组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情况比较

3 讨论

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 bosis,DVT)和 肺 血 栓 栓 塞 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种不同阶段的疾病表现形式[13-14]。DVT患者栓子脱落可引发肺栓塞,不仅影响患者的原发疾病康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5-16]。护理人员作为临床患者的直接照顾者,其认知行为对预防VTE非常重要。国内外发布的VTE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17-20]在强调VTE预防重要性、指导VTE规范预防方法的同时,更加强调了护士在患者VTE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建议通过小组管理的模式提高护理水平,规范护理工作。本研究中,第一阶梯小组核心成员充分落实职责,对VTE前沿知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组织分析VTE护理质量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改进。同时制定和修订可操作性更佳的制度、流程、规范和操作视频,规范质量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展开第二阶梯人员的培训。第二阶梯小组网络成员,为各病区推选出的VTE护理专项负责人,作为VTE小组核心成员(第一阶梯)和各病区护士(第三阶梯)之间的纽带,发挥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接受规范培训后,将VTE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并随时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开展工作坊,交流经验,统一认识,力求同质化完成病区护士VTE护理培训和监督工作,定时向第一阶梯小组核心成员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传递一线护士关心的问题,并为第一阶梯核心成员提供VTE护理知识探寻的方向。本研究中,两组第三阶梯病区护士均为随机选取,由各病区网络成员在实境临床工作中,根据抗凝剂注射的医嘱执行,随机跟班考核。由此可见,“三阶梯”管理模式的开展,保证了各阶层护士接受管理培训的力度,覆盖面广,为全院VTE护理同质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条件,与徐园等[10]提出的目标一致。

“三阶梯”管理模式是在已建立的“三阶梯”小组成员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核心成员、网络成员、病区护士,层层落实,逐步扩大工作范围,通过逐层培训和监督,提升管理效果[21]。常规管理模式科室自行在内网下载文件进行培训落实,可因各科室对具体细节的理解不同,而发生偏差。“三阶梯”管理使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充分领会规范要求的同时,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各病区可以直接请第二阶梯小组网络护士帮助,现场答疑、培训,降低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过程中错误细节的发生,提高操作的准确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三阶梯”管理模式提高了抗凝剂皮下注射考核成绩和规范率,提升了护士操作整体水平。

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对患者产生疼痛刺激,使长期治疗的患者依从性降低[22],是VTE护理中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常规管理模式,病区对待解决抗凝剂皮下注射并发症,主要取决于参考现有文献。实施“三阶梯”管理后,第三阶梯病区责任护士遇到无法解决的VTE护理疑难问题,可通过第二阶梯小组网络成员定期开展工作坊进行讨论,各科室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各抒己见,传授临床经验,实施效果好的案例,由第一阶梯核心成员汇总成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全院进行分享,并制定相应规范,促进抗凝剂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妥善处理。实施“三阶梯”管理模式,使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的规范性提高,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轻因注射带来的疼痛不适,从而提升患者对抗凝剂皮下注射的依从性,与李燕等[23]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对疼痛的不同分级进行分类统计,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将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作为医疗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24]。这一目标的建立,对落实住院患者VTE防治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凝剂皮下规范注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专家共识的提出规范了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步骤,临床落实仍有赖于医院内部的管理和监督体系。抗凝药物使用规范执行率可作为VTE预防护理质量的过程指标之一[25],为VTE预防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三阶梯”管理模式,维系着各层级护士的管理过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单次活动规模虽小,但通过逐层落实培训和监督,辐射面广,是确保管理效果的核心。通过实践,“三阶梯”管理模式,提高了抗凝剂皮下注射的规范性、正确性、准确性,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VTE预防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病区阶梯护士
最美护士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最美护士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良师·阶梯·加油站
爬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