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20年版昆虫纲药用动物养殖研究进展△

2022-10-10 17:32尹馨雪吴淇鞠春梅张辉李志成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蜜蜂养殖

尹馨雪,吴淇,鞠春梅,张辉*,李志成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2.吉林省东北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共收载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607种[1],其中动物药材中成药品种504种,占总数的31.36%;收载13 种来源为昆虫纲动物的品种。本文主要介绍《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的昆虫纲药用动物的养殖情况,对其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地鳖、冬虫夏草养殖评估为扩养;白蜡虫、中华蜜蜂、意大利蜂养殖评估为初养;九香虫、斑蝥、角倍蚜、螳螂、蝉蜕、僵蚕养殖评估为试养;冀地鳖、日本长脚胡蜂、异腹胡蜂、果马蜂未见报道。

1 土鳖虫

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 ga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处死后经加工干燥而成[1]。冀地鳖未见报道。本文对地鳖养殖情况进行简要归纳。

1.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地鳖分布于北京、吉林等地[2],常见于阴湿草堆下或墙角松土中[3]。

1.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地鳖耐寒力极强,怕阳光,昼伏夜出,冬季冬眠[3],且对温度非常敏感[4]。

1.3 养殖技术

1.3.1养殖方式与设施(全人工环境养殖)按饲养模式可分为特高密度投种试养[5]、池养[6-8]、缸养[8-9]、盆养[6,8]、立体饲养[10];按饲养土质分可分为沼渣饲养[11]、非土基质饲养[12]、锯木屑饲养[13];按大小分可采用分档饲养[14];此外还有自然温室养殖[15]、热水瓶孵卵、蜂箱寄养、棉籽壳饲养等新法养殖[16-17]。地鳖养殖方式及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地鳖养殖方式及养殖设施

1.3.2良种来源与繁育 地鳖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当温度、湿度环境适宜时可全年繁殖[2]。雌成虫在25~30 ℃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产卵。可一次性购买卵鞘,长成成虫后,如让其继续产卵生长,则个体数量能成千倍增长,以后可不再购买卵鞘[18]。所引的卵鞘的外壳应富有光泽,饱满鲜艳,能明显看出壳内卵粒呈双行互生排列的方式,要注意搭配不同批次的卵鞘,以防缺雄[19]。留种地鳖的繁殖留种主要采用卵块引种留种法。在孵化期间,温度最好始终保持在28 ℃[20-21]。

1.3.3饲养饵料 地鳖食料非常广泛,为杂食性昆虫[22]。精饲料主要为粮食等[3-4];青绿饲料主要为多种蔬菜;多汁饲料主要为各种含水量多的瓜类,如西瓜、桃、李、梨等果皮[23];粗饲料主要为经加工处理后的畜禽粪便;蛋白质饲料主要为植物性蛋白饲料、捣碎的畜禽新鲜内脏或煮熟的蚯蚓等[11];矿物质饲料主要为贝壳粉等[24]。

1.3.4疾病防治 地鳖的常发疾病有肠胃病、绿霉病、卵鞘霉腐病等,如果发病很难治疗,所以有效预防很重要。

为预防肠胃病,需及时调节养殖土湿度,在精料中添加适量益生菌,适时更换表层养殖土。为预防绿霉病,需添加新鲜的且经太阳暴晒的养殖土以防止养殖土湿度过大;养殖室内要时常通风。为预防卵鞘霉腐病,所需工具需暴晒或消毒;高温、高湿天气下孵化土的相对湿度要维持在30%左右[20,25]。

1.4 养殖成熟度

地鳖的养殖技术比较完善,故对地鳖的养殖程度评估为扩养。

2 九香虫

2.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Dallas 的干燥体,捕捉后,取少量酒将其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干燥或阴干[1]。国外广泛分布于越南等国;国内分布于安徽、江苏等地[26]。

2.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九香虫成虫有翅能飞,常在白天活动,夜间多群集在寄主植物上。

2.3 养殖技术

2.3.1养殖方式与设施(全人工环境养殖)依据养殖规模的大小或者所添加的食物量,采用小笼养殖,养殖设施有养殖笼、尼龙纱网等,或田间网罩养殖,养殖设施包括田地、尼龙纱网等。

2.3.2良种来源与繁育 研究发现适当提高九香虫高龄若虫期的光照时长可以缩短九香虫若虫的生长发育历期[27]。

2.3.3饲养饵料 九香虫以其寄生的南瓜、冬瓜等葫芦科植物的汁液为食物。

2.3.4疾病防治 九香虫很少发生病害,要在成虫冬眠后对饲养场地进行消毒并时常保持清洁[28]。

2.4 养殖成熟度

九香虫的养殖技术暂不成熟,故对九香虫的养殖程度评估为试养。

3 虫白蜡

3.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白蜡蚧为昆虫白蜡蚧(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Guerin 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Roxb.、女贞Ligustrum lucidumAit.或女贞属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经加工精制而成[1]。白蜡虫在我国分布于山东、河北等十几个省;在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等国家。

3.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白蜡虫主要寄生在木犀科植物上,活动性较强,能较均匀地分布全树,喜光[29]。

3.3 养殖技术

3.3.1养殖方式与设施(半人工环境养殖)白蜡虫一般采取生态放养[30],放养的主要步骤分为寄生树准备、种虫采摘、包虫和挂放、放养后的管理等。采摘种虫需在立夏前后,待雄虫开始孵化出壳时即用桐叶等材料包虫。蜡包包好后,摊晾,待雄虫大部分孵化时,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上午10 点前将蜡包挂于枝条的分叉处[31]。

3.3.2良种来源与繁育 良种的主要特征是虫颗红润光泽,粒大饱满,壳轻,口小,卵多,跳小蜂、长角蜡象等害虫寄生率低。要根据这些标准严格进行粒选[32]。

3.3.3饲养饵料 白蜡虫主要食物为白蜡树等寄主植物的汁液。

3.3.4疾病防治 白蜡虫的主要病害为褐腐病,主要危害雌白蜡虫[30]。危害白蜡虫最严重的害敌是蜡纷长角象和跳小蜂。适时喷敌敌畏乳剂、敌百虫乳剂喷雾,可驱避跳小蜂。此外,白蜡虫常发生烟煤病,使虫体死亡,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32]。

3.4 养殖成熟度

目前,对白蜡虫的养殖报道较少,故对白蜡虫的养殖程度评估为初养。

4 冬虫夏草

4.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经晒干或低温干燥加工而成[1],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西藏等冬虫夏草产区[33]。

4.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冬虫夏草菌子囊6—7 月成熟,分生孢子通过食物或表皮等进入寄主幼虫体液中。被侵染后的寄主幼虫正常生活,而菌丝则会断裂为菌丝段,在寄主体液中开始繁殖[34]。

4.3 养殖技术

4.3.1养殖方式与设施 养殖方式分为养殖室养殖和接种培养室养殖,养殖室养殖需要养虫盒,若非高海拔地区需安装控温设施,接种培养室养殖需广口瓶、玻璃缸、养虫箱、紫外灯、接种工具等,主要用于培养幼虫[33]。

4.3.2良种来源与繁育 在选择亲代和子一代时,种群繁育力为主要筛选指标,在选择子二代、子三代时,更高的产出为主要筛选指标。虫卵在15 ℃的恒温条件下约30 d开始孵出幼虫。在5~15 ℃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温度超过15 ℃孵化率开始降低[35]。

4.3.3饲养饵料 幼虫食物的选择比较广泛,小大黄地下部分是其最喜采食的食物;其次是雪山黄芪、黄精等高原草甸植物的地下茎;为满足其正常生长的需要,也取食麦芽等禾本科植物和十字花科、莎科的嫩根及胡萝卜块根等[33]。

4.3.4疾病防治 无相关报道。

4.4 养殖成熟度

目前,冬虫夏草的养殖技术等相对比较完善,故对冬虫夏草的养殖程度评估为扩养。

5 桑螵蛸

5.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收集后,除去杂质,蒸至虫卵死后,干燥[1]。螳螂在华北、华东长江以南地区都有分布。

5.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螳螂喜欢在树枝、树干、草丛或石块上产卵过冬[36]。

5.3 养殖技术

5.3.1养殖方式与设施 养殖方式主要为建棚,选用木桩、铁丝等捆绑成骨架,再罩上网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建棚。笼棚内需移植或栽种桑树、榛子等矮小树木[37]和棉花等隔离物,也可人工养殖苍蝇,使其有充足的活体口粮,以避免螳螂自相残杀。

5.3.2良种来源与繁育 初次养殖时种源可自己采集或购买,以后自己留种繁殖即可。采卵时,需选择卵块大,表面具有较厚保护层,光泽性强,卵块外无破损或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繁育时需剪下一段连同卵块的黏连枝条,插入放少许水的罐头瓶中。要勤观察,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动时,要及时投喂饲料。

5.3.3饲养饵料 活虫饲料:蚜虫和家蝇、棉铃虫等。人工配合饲料:将酵母片鸡蛋黄、蜂蜜、蔗糖搅拌均匀后蒸沸,冷却后喂用。

5.3.4疾病防治 无相关报道。

5.4 养殖成熟度

螳螂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故养殖程度评估为试养。

6 斑蝥

6.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Linnaeus 的干燥体,捕捉后闷死或烫死,晒干[1]。其多生长在丘陵、山坡等地,成虫多生长在寄主植物上。

6.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斑蝥幼虫行动敏捷,善觅蝗虫卵,5 龄幼虫掘土穴入地定居,经复变态羽化为成虫。受惊时会排放含斑蝥素的毒汁。

6.3 养殖技术

6.3.1养殖方式与设施 斑蝥的养殖方式及养殖设施见表2。

表2 斑蝥的不同养殖方式及养殖设施

6.3.2良种来源与繁育 在自然温度下进行孵化,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2%~15%,直至卵全部孵化。孵化成幼虫后,如需山养,则首先要调查当地蝗虫的分布密度,再根据蝗虫的虫口密度来决定斑蝥幼虫的山养数量。

6.3.3饲养饵料 斑蝥成虫食物多为豆科植物的花和叶、茄子叶片及棉花的芽、叶、花等。斑蝥的幼虫食物为蝗虫卵[39]。

6.3.4疾病防治 无相关报道。

6.4 养殖成熟度

斑蝥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故养殖程度评估为试养。

7 五倍子

7.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Mill.、青麸杨R.potaniniiMaxim.或红麸杨R.punjabensisStew.var.sinica(Diets)Rehd.Et Wit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后经加工而成[1]。角倍蚜在我国的20 个省份有分布,但主产区集中在贵州、四川等部分山区。

7.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翌年3—4月,羽化后的蚜在盐肤木上生活,9—10月有翅的个体在冬寄主青苔上生活。

7.3 养殖技术

7.3.1养殖方式与设施 养殖时要以有提灯藓的分布且自秋季到春季均生长良好为先决条件,然后再密植盐肤木,以便秋季人工放五倍子蚜繁殖[40]。

7.3.2良种来源与繁育 首次放养时选取优质未爆倍子,置于保湿容器内,任其自然爆裂,贮存期可达半月之久。秋迁蚜自爆裂倍子外出后,如立即置于提灯藓上,常易自行飞散,可将其置于密闭养虫器皿内留3~7 d,等到开始胎生幼蚜时,再置于提灯藓上繁殖。放蚜以晴天下午为好。也可接种幼蚜,即将秋迁蚜关闭在有盖器皿内多日,待其产出幼蚜,见幼蚜体上布有1 层蜡粉再接种到提灯藓上。蚜口器退化不取食,可在室内保养[41]。

7.3.3饲养饵料 幼蚜在青苔的嫩茎或根际取食,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

7.3.4疾病防治 无相关报道。

7.4 养殖成熟度

角倍蚜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故养殖程度评估为试养。

8 蜂胶

蜂胶为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L.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体胶状物,多为夏、秋季从蜂箱中收集而来,除去杂质[1]。本文对意大利蜂的养殖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8.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意大利蜂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上,我国除华南亚热带地区、西藏地区,各地均有养殖。

8.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意大利蜂1 月中旬时,在10 ℃以上的晴天出巢活动;立春后温度上升,天气晴好时出巢采集蜂蜜。

8.3 养殖技术

8.3.1养殖方式与设施 意大利蜂的养殖方式主要有蜂场标准化养殖[42],其养殖设施包括箱身、箱底、箱盖、隔板饲喂器、摇蜜机、交尾箱、起刮刀等;定地饲养,其养殖设施包括蜂巢、塑料薄膜、蜡纸、瓶子、脱脂棉等。

8.3.2良种来源与繁育 需引进良种蜂。筛选出王浆高产蜂种换王,第2 次再以王浆高产蜂种作母本培育蜂王,此时全场蜂群为王浆高产蜂种;利用不同品系间的杂交优势,提高养蜂生产水平。

8.3.3饲养饵料 蜂王产卵时需提供大蜜粉脾、空脾或半蜜脾作饲料,巢内脾少或饲料不足时,可采取巢外挂脾;没有天然花粉可喂花粉代用品,如牛奶、豆奶、黄豆粉等。早春气温低,寒潮期间意大利蜂无法出巢采集,可在巢门前喂水,水中加0.5%氯化钠。阴雨连绵天要特别注意饲喂。

8.3.4疾病防治 为预防疾病,需在饲喂料中加入预防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病害药物;或加入预防腐臭病药物;此外还需用杀螨剂除螨[43],但在生产期严禁使用任何药品。

8.4 养殖成熟度

意大利蜂的养殖技术相对比较完善,故养殖程度评估为初养。

9 蜂蜡

蜂蜡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melliferaLinnaeus 分泌的蜡,将蜂巢加工精制而成蜂蜡[1]。意大利蜂上文中养殖情况已介绍,故本文对中华蜜蜂的养殖情况进行概述。

9.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中华蜜蜂也称为中华蜂、中蜂及独龙蜂,是我国独有的品种,主要分布山区和半山区,丘陵地带。

9.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中华蜜蜂耐寒能力较强,适应能力广泛,飞行敏捷。工蜂具有很强的嗅觉,善于采集零星分散的花蜜。中华蜜蜂是经过自然长时间选择所保留下来的品种,适应及生存能力较强。

9.3 养殖技术

9.3.1养殖方式与设施 养殖中华蜜蜂时,需科学选择放蜂场地。摆放蜂箱时注意保持平衡,要避免降雨时雨水流入。此外,还要有高效过箱技术。为避免蜂群产生咬杀,过箱时应分批过箱且操作手法要又快又稳,过箱时重点关注蜂王状态,如果工蜂出现分蜂情绪,可人工干预调入幼虫脾、适当扩大蜂巢,降低巢内拥挤度与温度,提高取蜜频率,定期更换蜂王。也可进行双王群双箱饲养蜂群来提高繁殖能力,迅速发展蜂群。

9.3.2良种来源与繁育 中华蜜蜂繁殖期通常以春、秋季为主,此时应重视保温且饲料充足,强化人工育王工作。人工育王时要提前制定雄蜂培育计划,确保蜂多于脾。组织交尾群时需选用与母群无血缘关系的优良品种;同箱饲养交尾成功后的新老蜂群,可扩大蜂巢,达到一定条件后单箱饲养[44]。

9.3.3饲养饵料 饲养时避免脾多于蜜蜂。中华蜜蜂养殖管理过程中不提倡投喂糖,蜜脾温度控制在20 ℃左右,要确保粉源供给充足。必要时可以向蜂群投喂纯花粉,没有花粉的可以推迟繁殖不要使用代用粉和豆粉。

9.3.4疾病防治 中华蜜蜂幼虫主要病症为囊状幼虫病及欧洲幼虫腐臭病。一般选择中草药配合磺胺类药物来治疗欧洲幼虫腐臭病。此外还要在冬季和开春时期全面治螨,做好蜂巢全面消毒与杀菌工作。冬季可在饲料中加入甘草等中药汁来增强中华蜜蜂的抗病能力[45]。

9.4 养殖成熟度

中华蜜蜂的养殖技术相对比较完善,故养殖程度评估为初养。

10 蜂蜜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春至秋季采收,滤过[1]。中华蜜蜂及意大利蜂养殖情况同上。

11 僵蚕

11.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Linnaeus 4~5 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即得[1],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

11.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蚕蛾成虫自茧内羽化,不取食即交配产卵,以卵越冬。蚕结茧后,化成蛹,蛹经过5~6 d,就会羽化成蚕蛾。蚕蛾咬破茧,爬出茧外就是成虫。

11.3 养殖技术

11.3.1 养殖方式与设施 首先需要制作菌种。在空输液瓶用白僵菌制作原种,再将原种制成液体菌种。也可将淘洗自然染病形成僵蚕的凉开水作为液体菌种使用。温度维持在24~30 ℃,相对湿度维持在90%以上,在蚕死过程中,要让其充分僵化。经过一昼夜,恢复丝茧蚕培育的一般要求。

11.3.2良种来源与繁育 蚕卵和小蚕易感染疾病,因此对温度、湿度、气流和桑叶质量的要求比较高,现行的小蚕共育技术[46]能最高效、最经济地解决小蚕饲养中的各种问题,此外优质、无污染的桑叶对僵蚕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11.3.3饲养饵料 饲养饵料有桑叶、剑蚕草、白三叶、串叶松香草等。

11.3.4疾病防治 接菌后仍需按规定使用防蝇和防其他蚕病的药剂。初死僵蚕的尸体还未发红变硬以前,需避免30 ℃以上高温,以减少细菌性烂蚕发生。

11.4 养殖成熟度

僵蚕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故养殖程度评估为试养。

12 蝉蜕

12.1 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1]。夏、秋两季收集,适应能力强,自然分布全国各地。

12.2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黑蚱生活史比较长,需要1年才能完成1代。冬季树枝内或在土中越冬。待充分老熟后于1 月从土中爬行上树,然后羽化为成虫,其脱的皮称为蝉蜕。成虫羽化后,不停地鸣叫,气温愈高,叫声愈响。成虫夜间有趋光性[47]。

12.3 养殖技术

12.3.1养殖方式与设施 可建造网室,网室内种上黑蚱喜食树木,将产卵前的黑蚱放于网室中,利用自然温度,只要网室中树木或果树生长良好,不需提供饲料,但网室地面土质要松软,湿度要适宜。江永香柚园黑蚱蝉产业在柚园采用半人工式养殖若虫,成本近乎为零。柚园挖沟、收集产卵枝、建环形水槽等技术易被果农接受,该地黑蚱养殖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48]。

12.3.2良种来源与繁育 繁育温度保持在30~32 ℃,维持卵枝条周围湿度。繁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卵的孵化情况,当有若虫孵化时,将枝条连同细沙一起放在养殖场。做好时间、养殖情况等的记录。

12.3.3饲养饵料 若虫孵化后,潜入土中,吸食杨树、柳树、梨树等树木根部汁液[49]。

12.3.4疾病防治 无相关报道。

12.4 养殖成熟度

黑蚱的养殖技术暂不成熟,故养殖程度评估为试养。

13 讨论

《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所收载的昆虫纲的药用动物中,地鳖养殖技术较全面,九香虫、僵蚕的良种来源与繁育资料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螳螂、斑蝥、黑蚱疾病防治方面未见报道;角倍蚜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均不全面;白蜡虫、意大利蜂、中华蜜蜂的养殖技术有待完善;此外,僵蚕人工养殖报道较少;冀地鳖、日本长脚胡蜂、异蝮胡蜂、果马蜂养殖情况等未见报道。在昆虫纲动物药养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建立专业的药用养殖基地、学习研究新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昆虫纲药用动物的整体产量,造福人类。在动物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昆虫纲动物药养殖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所以应当更加深入地实践和探讨,才能促进昆虫纲动物药的进一步发展,获取理想的养殖成效。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蜜蜂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卒中高危风险人群疾病防治KAP水平的影响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蜜蜂
蜜蜂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