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复命精神》有感

2022-10-11 08:21杨春燕
新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学历观念心灵

文/杨春燕

前不久才知道“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居然大字不识,农民出身;无独有偶,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竟然也没有多高的学历,而且还是木工出身。

我们不禁要问,低学历的人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读完《复命精神》一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也豁然开朗—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终身学习。在惊喜之余,我又忍不住读了第二遍,可谓受益匪浅!

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但在这个一切追求速度,竞争越发激烈的时代,我们往往因为追逐名利,走得过快而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有体没魂”“行尸走肉”“浑浑噩噩”越来越常态化。至于人应该有什么精神,人们似乎已经不再去过多考虑。对于我们这群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平淡、忙碌、两袖清风的日子,逐渐消磨了我们的生活激情,丢失了最初的教育理想,使我们滋生了职业倦怠。赵琛的《复命精神》如一剂清醒剂,让我们如梦初醒:复命精神—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何谓“复命”?简言之,乃责任也!一个人,应该对自己、对组织、对社会负责任。责任和担当并不是说说而已,如果自身不够强大,是没有能力去为谁负责的。为了能扛得起责任,坚持学习是关键。

学习,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也可以转变我们的观念。学历只代表你掌握了理论,完成了学业。学习能力才是你生活的依托,成功的保证。一个思想陈腐、不思进取的人,是很难成功的。老师更不能停止学习,我们只有每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引出源源不断的活水,才可以舀给学生一瓢瓢澄澈的甘泉。《论语》中说“君子不器”,是说真正的君子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固定的容器,你一旦固化了,就会失去流动性,失去灵性,这样就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这里的固化是指教育观念的固化。作为师者,我们应该是一个善于接受新观念的人:常出去走走,了解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常读教育专著,剔除教育观念中的陈腐;常和家长交流,向同事请教,优化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了无时无处都学习的态度,有了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恒心,有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才会走在时代前沿,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勇挑重担,为教育复命。

学习,可以治疗“心灵感冒”。所谓“心灵感冒”,就是由于受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自身精神免疫脆弱,使精神受到轻微污染而产生的暂时性“精神帕金森症”,治疗这类病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效学习”,用知识来滋养心灵,提升境界,提高觉悟。自然环境因人为污染而变得反常,社会环境也因物欲的侵蚀而变得污浊。攀比、炫富之风愈演愈烈,时时搅动我们平静的内心,但是,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去无休止地追名逐利,一心想着功名利禄的话,那么,一旦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出现落差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陷入世俗的暗流无法自拔。这种“感冒”就会变成“癌症”而无法治愈。这样,我们不但远离了快乐,也背离了为人师表的初衷。此刻,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职业?如何定位自身存在的价值?如何找准自己追寻的方向?唯有学习!而且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曾读过学校赠送的《放下就是快乐》这本书。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有烦恼往往是因为放不下,想不开,忘不了。人唯有丢弃妨碍你发展的东西,轻松上路,才能迈向未来。而且不仅要放下,还要不停地清零,不懈地前进。当你再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时候,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脚步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也是你的“心灵感冒”痊愈的时候。

学习,是为了“复命”。一个知识贫乏、能力有限、境界不高、行为不端的人,怎么有资格谈“负责”?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周恩来总理也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只有少年强了,国才强,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这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个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致力于教育、奉献于教育的老师来培育、呵护和实现。那么,我们先得通过学习对自己负责,然后才可以对学生负责,最后才可能对社会负责,为教育复命。

学习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学习是火,可以点燃复命的灯;学习是灯,可以照亮前行的路。我们,走在为教育“复命”的路上……

猜你喜欢
学历观念心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膨胀学历
唤醒心灵
知识无力感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