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进

2022-10-12 12:02中国报道徐豪袁亚楠
中国报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命运

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袁亚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中,领导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历了一系列风险考验,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中国外交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今日之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中国外交秉持‘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中华传统美德,既为民族复兴尽责,也为人类福祉担当,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苏格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主场外交为重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如今,我国建交国总数增至181个,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朋友圈”不断扩大,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

9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三天两夜里,习近平主席飞赴努尔苏丹、撒马尔罕两地,停留时间48小时,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多边与双边日程结合,安全和发展议题兼济,时间虽短,但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有力推动上合组织扩员迈出新步伐,引领中国同有关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习近平主席的外交行动、外交风格备受瞩目,被国际媒体称为“习式外交”。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薛力看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特征主要体现在大国意识、大国责任更加明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向其他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最典型的就是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如今中国则有了更强的主动性,更加积极进取,为全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特色外交指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依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作出对国际事务的判断。不追求价值观外交,追求合作发展,不搞意识形态斗争,这是邓小平提倡的外交的主要内涵和意义。‘习式外交’继承了这一特点,但在中国推行的‘大国外交’内涵上有了新的变化。”薛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薛力阐释说,大国外交原先主要是指针对比中国更发达、更强大国家的外交,即中国如何处理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以及在全球舞台影响力扩大,如今的大国外交内涵有所变化。中国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处理对国际大国的关系,这个是中国大国外交内涵的新特点。

“过去10年,中国系统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的外交理念、外交目标、外交方法,这些外交理念的提出和政策落实,是相比以往的根本性变化。”薛力认为,过去10年间,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美国以外的大国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特别是欧盟;同时就周边外交而言,俄罗斯在战略领域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巴基斯坦在全方位、全天候外交方面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多边安全合作、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习近平主席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的中国答案。

在运筹大国关系方面,中国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在周边外交方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周边战略依托,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方面,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整体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盖。

“新中国的历任领导人都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以后,要对世界有更大的贡献。现在,中国对国际体系的贡献在越来越大,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比如:参与国际治理、提供对外援助、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在开始承担更多大国担当。同时,应当明确的是,中国始终强调,要做现有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而不是颠覆者。”薛力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40多次出访,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访华国际政要数百位,同各国社会各界保持广泛接触,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薛力表示,在多极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主张大国之间平等协商、互相合作,并对现有的国际体系提出一些改良建议,比如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贸组织(WTO)等,以更好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例如中国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本身也是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而这些合作平台是开放的,并非排他性组织。与欧美继续强化同盟体系,推行“小院高墙”外交、价值观外交,强化对抗与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许多矛盾进一步激化,比如中地区冲突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碰撞也愈发多见,多边主义正面临严峻考验。

“对中国而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崛起,跟第一大国——美国的地位前所未有地接近,对周边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而言,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就好理解中国外交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中国正在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何承担国际责任?周边国家会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又该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薛力说,中国提出要构建新的世界体系,这种新秩序既有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的利益,还要与现有的二战后美国和西方主导建立的国际体系相兼容。

薛力认为,中国要积极参与地区秩序的建构,以开放促改革,继续推进全球化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建构合作共赢的国际和地区秩序。他以中美关系举例说,在处理对美关系上,要不脱钩、不对抗,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同时要有底线思维,坚决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人类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主席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内国际重要场合阐释“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2021年11月,“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第76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决议。这是联大决议连续5年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等也在积极推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成功经历若干个转变:战略使命的转变——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紧密相连;战略任务的转变——全面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政策方针的转变——积极作为,创造机遇,主动塑造外部环境。”苏格说。

当世纪疫情来袭时,中国始终站在国际抗疫合作最前线,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雅万高铁、瓜达尔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因为“一带一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重现辉煌……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外交的‘顶层设计’,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不搞结盟、不搞小集团,坚定倡导共同安全,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球化发展。”薛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面对全球挑战与热点问题,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积极有为,勇于担当;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等主张,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良方”。

“面对全球治理遭受的严峻冲击,习近平主席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旗帜鲜明重申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携手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不断迈进,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苏格表示。

“我国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使其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平台,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积极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在推动不同文化交流沟通、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苏格说。

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薛力认为,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所建立起的伙伴关系能够使得中国的企业带着技术资金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市场,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实现双赢,同时密切伙伴关系,加深中国与沿线国家民众在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往和理解。

提出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最终解决半岛核问题的“双轨并行”思路和“双暂停”倡议;推动阿富汗和解进程进入新阶段;为推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落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边议程……应对全球挑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积极发挥大国作用。

继共建“一带一路”后,2021年9月,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联合国予以明确支持并愿与中国就此开展合作,同各国一道推进落实。随着东西方在安全领域的观点冲突增加,中国提出了新的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

“1945年后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制定的规则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格局,而多文明共存的亚洲,不大可能走欧盟整合路线。以后的世界不存在单一的中心,而不同的文明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或将成为国际格局的主要特征。”薛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这种格局之下,中国要以文明间合作为主、竞争为辅、避免冲突的原则,扮演好自身的大国角色。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命运
命运的更迭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命运秀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