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治理视角下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基于X 村的个案调查

2022-10-12 13:39王娇
江西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综合体适应性现代农业

王娇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1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综合体”一词,最早源于城市综合体,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强调商业、服务与资源的集聚,而农业综合体是在城市综合体基础上的衍生。现代农业综合体是指以农业为主导,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商贸会展、创意娱乐、文化博览等主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结合体。它不是简单的农家乐,也不等同于城市田园,从其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基于产业思维的概念。现代农业综合体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将政策、科技、资金、市场四大要素有效联结整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在新时代有着彰显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理念、新内涵、新模式、新机制与新使命[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愈加重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既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又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建设在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问题,是将生产要素、全产业链、功能价值与城乡空间进行有效整合,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2]。现代农业综合体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起点,以农业产业为主导,融合休闲旅游、社会服务、文化商贸等要素,创新延长产业链,逐步实现从“经济型”农业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复合型农业转变。在功能配置上,坚持观光、创意、科技相互融合,通过建立绿色种植基地、旅游观景带、技术展示区、休闲服务设施等实现多种创意业态集群。在产业结构上,以科技为支撑,融合物流、商贸、教育培训、文化创意、食品加工等多个相关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全面拓展。总之,加快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有利于集聚和优化农业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多功能化,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农民就业率与生活水平,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然而,在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曾倩(2016)等人研究指出,当前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行机制不够灵活,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融资贷款难以及农民致富渠道不多。汪静雯(2019)指出在主体建设方面,农业综合体主体建设带动性不强,创新力度比较低;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强致使综合体内农产品的扩大化经营发展受到一定阻碍等。曹文龙(2020)等人发现当前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主题、产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业融合及深度延伸不足,缺乏创新力,缺乏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完善,建设及经营费用不足,农业投融资及招商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现代农业综合体的良序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值得关注的研究话题。尽管目前已有学者从旅游管理学的乡村旅游[3]、布局规划[4]等视角,经济学的创新战略[5]、产业转型升级[6]等视角进行了研究,但总体来说,我国对现代农业综合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引入复杂社会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治理理论,并以X 村为个案考察,探析了适应性治理理论在X村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过程中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对现阶段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适应性治理:剖析农业综合体建设的理论框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逐渐加深扩大,复杂性科学正是在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复杂性科学摒弃了传统的静态的治理方式,主张提倡运用富有弹性的管理体制去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由此,适应性管理形成。适应性管理强调管理者要根据时刻变化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与策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学习,遵循“干中学”的规则。后来,有学者在适应性管理的研究下将“内生人群”纳入研究视野,并基于“内生人群”、“地方知识和传统”的重要性,将“共管”引入适应性治理,形成了“适应性共管”的管理模型[7]。适应性共管主要以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利益主体满意度的提高为目的,强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共同学习、管理和对多个层面上的利益分享、共担责任等[7,8]。2009 年,奥斯特罗姆及其同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应性治理的概念。他们认为治理并不等同于管理,管理是在给定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决策、协调和资源配置的过程,规则前提并没有改变;而治理在本质上是动态的,需要面对的环境是不确定的、是时刻在变化着的,治理需要调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表现则更为灵活[9]。

适应性治理更多地强调在制度安排上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随着组织规模、社会环境、社会系统的变化而改变。也正是因为适应性治理所具有的动态发展性,使得适应性治理理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系统,也被更多地应用到社会系统中来。比如在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蔡晶晶和毛寿龙曾在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基础上,从适应性治理的视角研究扩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视野问题。他们指出多样化的制度,自下而上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机制与分层次、多样性的治理体系对于建立完整的林权治理循环体系的重要性[10]。在政府治理模式方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Mark Tewdwr-Jones 从全球城市适应性治理的视角,指出英国伦敦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应该采取一种具有灵活组织架构的、公众参与较为彻底的模式,这样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11]。

综上所述,适应性治理理论的提出更好地反映了多元行动者和多元利益主体的集体行动问题。适应性治理理论中的弹性、动态性与治理主体多元、多中心等主张正是对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中强调的政策设计要灵活、多方主体合作参与等要求的耦合。因此,将适应性治理理论引入到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旨在将复杂社会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治理理论引入到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探析适应性治理理论在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的适应性与实用性,从而对加快农业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3 案例概况

本研究关注的案例来自山东省中部L 镇所管辖的X 村,笔者自2021 年1 月到2021 年2 月底,在X 村对其农业综合体建设项目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对X村村干部、村镇精英、普通村民等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等方式,获得了大量与该项目相关的观察、访谈、文本材料。本文试图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个案研究,进一步探究适应性治理理论在农业综合体建设中的应用,并对本文的研究问题进行适度拓展与延伸。

X 村全村共有890 户,2600 余口人,耕地面积60 公顷,山场面积850 公顷,X 村地处古代齐长城、锦阳关地带,西靠华山林场,东临L 水库,山水田兼有,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L 镇下辖村中传统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X 村拥有水产、果蔬种植、餐饮、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迅速发展。

从农产品种植情况来看,截至目前,X村共拥有现代“冬暖式”农业大棚9 个,占地15 亩,园区面积共20 亩。无花果棚4 个、有机樱桃棚2 个、藤稔葡萄棚2 个、有机蔬菜棚2 个,种植室外葡萄10 亩,种植油菜花12 亩。从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X 村加快金泥湾、小三峡两个景区融合,实现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享,形成旅游观景带;并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结合,建设“满山花海”一处(占地16 亩),“油菜花迎宾走廊”一处(占地12 亩),“现代农业水果走廊”一处(占地15 亩),成为X 村休闲观光农业新的亮点。另外,X 村还投资260 余万元,建设了集“餐饮、观光、学习”于一体的钢构玻璃棚一个,占地4600 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600 人。在内部规划建设餐饮区、鱼文化展示区、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区、生物教学区等多个功能区,以农业采摘、休闲、娱乐为品牌,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随着X 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越来越重视,该村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程度也在逐渐提高,X 村农业发展在市场中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体而言,X 村在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具体见表1)。X 村最初的发展定位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围绕金泥湾、小三峡两大旅游景点积极发展农家乐与休闲山庄,打造以此为中心的休闲旅游综合体。后来,X 村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农博园)。农博园一期占地600 余亩,园区内设有景观区、科技种植示范区、水上乐园区、农耕体验区、特色家畜禽类养殖区、休闲山庄等,努力把农业种植研发、休闲度假、康乐美食、科普教育等融为一体,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多功能、高品位、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现阶段,X 村将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建设。

表1 X 村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情况

4 农业综合体建设的适应性治理路径

X 村在推进农业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解决了农村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农业观光采摘园和云水江南等项目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适应性治理依赖于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不同层次上的协作,通过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组织形成的网络发生作用。通过将适应性治理中的多中心与多元化引入X 村农业综合体建设中来,探索X 村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的适应性治理路径。

4.1 政府:政策扶持+相对健全的管理体系

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早些时期,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L 镇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第二项第九条要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支持两区高水平建设田园综合体”。政府规定对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品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享受有关产业支持政策;对获得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单位以及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给予20 万元、100 万元奖励等。在上级政府政策支持的引导下,基层政府更是斗志十足、干劲满满,对X 村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与政策,最终确认X 村要走一条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为主的农业综合体建设的道路。由于X 村具有明确、清晰的产业规划,村民在进行优质水果与有机蔬菜种植的时候选择比较集中。2018 年,X 村又正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领发展,选择种植无花果、大球盖菇、有机蔬菜等附加值高为主的特色农业,农产品选择的集中化使得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农产品生产能力规模化,专业生产经营程度逐渐提高,农产品观光种植园投产当年就实现纯收入10 万元。

对于乡村旅游与现代观光农业这两个主导产业,X 村所在政府建立了相应部门进行管理。L 镇街道政府分别设立乡村旅游办公室与农业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村内果蔬大棚等一些日常管理、调度工作。X 村还专门设置了农业生产管理工作小组,由村干部、村内精英与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负责采摘园、观光园等各个区域的日常运营管理。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以及专业的管理机构的管理,让X 村的旅游与观光农业发展蒸蒸日上。

4.2 市场:品牌申请+科技创新

特色品牌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L 镇在X 村农业综合体建设中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主体积极创建著名、驰名商标,扩大品牌效应。2018 年X 村为了提高品牌竞争力,申请了“X 农庄”品牌;2019 年,X 村农业大棚实现产出蔬菜3 万余公斤,销售收入24 万元,直接带动本村村民就业20 余人,间接带动60 余人。X 村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市场主体方面,X 村的乡村旅游与农产品观光采摘十分注重招商引资,目前有包括云水江南在内的7 个项目落户X 村,在招商企业的带领下,X 村农业经营逐渐形成由一批企业带动一片区域的良好发展局面,农产品加工种类不断得到新开发,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逐渐扩大。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农作物种植作为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产业,打造现代高科技、高附加值、景观性较强的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就变得尤为重要。X 村在扩大农作物种植生产规模的同时,十分注重技术的投入。在农作物种植园初步建立时期,X 村领导班子就专门聘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如何育苗、培土、灌溉、挖畦、施肥种植有机蔬菜;菌菇房如何制种,如何设置室内室外设施,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气体如何管理与调节等。村民学习热情高涨,技术日益增强,农作物采摘园发展慢慢步入正轨,X 村也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成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托产业基地对接大专院校、科技企业等,面对市场研发新品种与高端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产学研”现代科技产业模式。

4.3 社会:农村能人带动+多方参与

2018 年,X 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领头人是本村的村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由村支部书记牵头,农户利用自己的渠道将蔬菜瓜果新品种及最新种植技术引入合作社,安排社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做好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种植新品种,发展特色农业。这样,无论是在种植农产品选择方面还是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都有专业合作社的专业管理与引领,有利于农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在村内能人与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X 村农业综合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这些公司大多专门从事农产品购销、深加工及储藏运输,它们与合作社对接,确定具体的需求数量,合作社再根据订单数量开展农产品生产活动。在生产上,企业和市场便于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将最新的市场信息提供给农户,农户对于市场需求也就有了相对更为准确的了解;在销售上,企业通过淘宝、天猫等线上平台开设店铺、商城展示产品,进行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电商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农户分散经营力量弱小,但通过与合作社以及企业合作,使得农产品市场销售额提高,市场开拓更广,更有利于农民增收。

5 结论与讨论

适应性治理理论认为,面对生态系统和治理环境的动态发展,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制度设计;制度设计更要注重弹性,根据具体情况来适时进行分析与调整。此外,适应性治理理论中的中心思想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多方参与。X 村在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并在基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在村内能人、精英等的带领下,企业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品牌效应。当然,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社内部成员的组织协调较难、产品品牌数量比较少等。因此,基于适应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政府、市场与社会等行动主体一方面要明确各方的角色与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加快形成互动、互补、合作、制约的关系,有效解决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体适应性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田园综合体为农旅融合添活力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