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22-10-12 02:51
中国石油石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能源

用“揭榜挂帅”制度激活内生动力

大港油田 潘文龙

贵刊2022年第16期封面故事《让科研活起来——中海油研究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纪实》这组文章,对中海油研究总院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了报道。其中,在《激活海油最强大脑》一文中,写到要“聚焦重点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放权赋能激发项目长和研究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指出“新机制有效激发了科研团队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中海油研究总院创建以项目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制度,为科研单位激活内生动力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揭榜挂帅”制度打破原有单一化的结构体系,给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舞台,适用于我们大部分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兴、华为等高科技公司陷入美国制裁,更加突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作为能源行业的科研单位,更要大力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盘活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当然,新机制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还需摸索完善新机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相信,能源行业的科研单位通过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小屏幕发出“最强音”

齐鲁石化 刘芳芳

读了贵刊第15期《电子屏 新阵地》的文章,了解到扬子石化通过218块小小电子屏,让基层员工在直观形象地了解国家大事、公司重要安排等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员工自主创作的小视频或拍摄的美景图片,拓展了阵地,延伸了触角,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浓厚舆论氛围。不得不说,此举打通了上情下达、基层互通“最后一公里”,成为开展形势任务宣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深得员工喜爱和赞誉,不失为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金点子”。

员工利用等电梯、工余空闲、吃饭间隙等碎片化时间,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时事、看看新闻,也可以通过屏幕播放的HSE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动画,《就是“烯”欢你》《你瞅啥》《包在我身上》等自创视频,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传递正能量,提振员工士气。

用员工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上级精神快速直达基层一线,通过反复的耳濡目染、学习宣传,让党政声音、企业文化理念、安全环保要求等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一线员工搭建起了解公司内外信息的平台。同时,员工在工作间隙,走到操作室外,看看电子屏,避免了久坐,可谓一举两得。小小电子屏,开辟了形势任务教育的新阵地,成为聚人心、鼓干劲的有力载体,坚定了干部员工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意志,凝聚共识,助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哈特能源》

2022年能否迎来气候危机的转折点

2022年8月31日刊

过去半年,全球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表现不佳,甚至出现倒退现象。但我们仍有机会扭转局势,迎来气候危机的转折点。美国近期通过了《降低通货膨胀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相关立法。美国政府斥巨资用于清洁能源转型。相比于2005年,该法案承诺到2030年实现40%的碳减排。尽管这并未达到拜登政府承诺的50%碳减排目标,但若没有新立法,这一数字或许只是30%。

(于 洋 )

《油气投资》

退出萨哈林1号的大门被堵埃克森美孚将对俄罗斯联邦政府提起诉讼

2022年8月31日刊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阻止埃克森美孚退出其在俄罗斯仅存的业务后,这家石油巨头迈出了对俄罗斯提起诉讼的第一步。自3月以来,埃克森美孚一直试图退出位于远东地区的萨哈林1号项目,但因8月初的一项总统法令而搁置。俄罗斯国有产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表示,如果埃克森美孚恢复该项目的正常运营,这一争端可以得到解决。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爱文市的埃克森美孚公司8月30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已经向俄罗斯联邦政府发出了一份不同意见告知函,该法令限制了我们的权利,阻碍了我们安全退出该项目运营。”

(于 洋 )

油价网

七国集团表示支持俄石油限价计划

2022年9月3日刊

七国集团表示,他们将对全球购买俄罗斯石油实行限价计划,美国希望此举能缓解能源市场压力,并以此削减莫斯科的总体收入。他们表示,计划将于12月5日开始,与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制裁的时间一致。七国集团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传出后,油价小幅收窄涨幅,交易员们正在努力应对这种机制实施的可能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限价机制的效果如何,尤其是俄罗斯一些最大的买家尚未同意加入。俄罗斯表示,不会向对其石油实行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售石油。

(于 洋 )

《亚洲油气》

菲律宾愿与中国开展新的石油勘探谈判

2022年8月29日刊

菲律宾外交部长恩里克·马纳洛日前表示,菲律宾对与中国就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进行新的谈判持开放态度。就中菲终止海上油气开发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菲两国开展海上油气共同开发是在不影响各自涉海立场主张的前提下,妥处两国海上分歧、实现互利共赢的正确道路。发言人称,两国领导人就此达成了重要共识,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在此框架下积极开展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于 洋 )

《E+P》

环保之都丹麦哥本哈根放弃202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2年8月28日刊

丹麦是全球零碳发展的先行者,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历两次石油危机重创后,丹麦决心改变过度依赖传统能源的发展模式,该国电力大部分已通过可再生资源生产。致力于碳减排的环保企业阿迈厄岛资源中心计划在哥本哈根建设焚烧处理厂,旨在过滤焚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打算申请碳捕集和封存政府基金,但因未满足股权资本要求而无法申请这一基金。今年,欧洲多国调整既定能源政策,重启煤电。德国放弃了草案中“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奥地利、法国和荷兰也宣布了增加燃煤发电量,以便在冬季到来前将尽可能多的天然气优先注入储气设施。

(于 洋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悲欢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突发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9月8日12时,地震已造成86人遇难。各石油企业心系受灾群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彰显国企担当。

供图/贾易鹏 张天祎 视觉中国

焦点

摄影/王国章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产

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日前正式注气运行,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由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并将其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

突破

油气勘探“深地工程”获重大突破

日前,中国石化宣布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施的“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顺北803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日产原油244.3吨、天然气97万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1017吨,成为顺北油气田超深层第15口“千吨井”。中国石化命名顺北油气田为中国石化“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气项目,顺北油气田基地被称作“深地一号”。

发布

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50强榜单发布

9月2日在“碳中和”与煤炭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上,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CCC)研究报告暨50强榜单发布。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榜单从碳源减排和碳汇吸收贡献力、企业“碳中和”行动方案贡献力、企业减排技术贡献力、企业碳金融贡献力、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位居前三。

建设

卡塔尔将建设全球最大蓝氨项目

9月1日,卡塔尔能源全资子公司——卡塔尔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与卡塔尔化肥公司签署了氨7项目的建设协议,该项目蓝氨年产能为120万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蓝氨项目。据悉,项目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卡塔尔能源首席执行官表示,氨7项目是卡塔尔和整个能源行业的里程碑。项目还将巩固卡塔尔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和封存领域的独特地位,以及向世界提供差异化、低碳产品和燃料、优秀的物流能力。

实施

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

近日,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远期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将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充电站

道达尔能源将在比利时建设440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根据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交通和公共工程局的建议,法兰德斯政府已委托道达尔能源在该地区开发和商业运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道达尔能源将在未来两年内建设多达4400个公共充电站点。新的22千伏安充电站电力来源为比利时附近的北海海上风能产生的100%可再生电力。

本刊速递

“十四五”炼化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9月1日,第十届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在浙江舟山开幕。本次会议以“转型升级与新能源发展”为主题,以“国际视野”“专业性”和“影响力”为特色,旨在共同探讨石化价值链的延伸,提升行业效益的诀窍,从而推动炼油和石化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高端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炼化行业全面进入由大到强发展的全新阶段,行业生产经营水平站上新起点、全球产业链地位有新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在过去的2021年里全行业已经实现了“十四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李寿生指出,进入“十四五”以来,炼化行业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重大挑战主要来自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能源安全和结构优化这三个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快速突破,严格紧迫的“双碳”倒逼、振兴发展的强劲需求使我国炼化行业处在能源变革和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

李寿生表示,未来可从四个方面破题:用新能源技术开发抢占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新优势、用炼化一体化新工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创新闯出一条低碳排放的新路子以及用智能技术全面提升传统能源发展的新境界,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先立后破”的原则,稳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与会专家表示,对于行业来说,如何在这变革的新阶段,以战略眼光调整和优化资源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进行协同和开放性创新,持续提升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营,从而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本刊记者/周志霞)

在机遇与挑战中促进能源变革

8月27日,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石化联合主办的2022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邀请相关行业人员、专家学者等共商低碳转型路径,探讨能源变革方向。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强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行行有责、人人有责,要梳理重点行业碳排放分布,摸清碳足迹,建立碳排放标准核算和检测体系。要统筹政策措施,加强科技攻关,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适时推出碳税;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为降碳零碳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指出,近年来,伴随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能源供需体系的深刻变革,我国能源安全保障面临新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新压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油石化行业将加快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循环体系,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石化高度关注“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趋势,未来将全方位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消解碳排放总量、增强绿色能源供给、优化企业能源结构、攻坚绿色低碳技术、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坚定不移向净零排放努力。

(本刊记者/陆晓如)

数字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保持较快增长;利润同比下降1.1%,上半年为增长1%。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原油2.898亿吨,同比减少4%;进口天然气6220.9万吨,减少9.6%。但是,相应的进口金额却大幅度地增加,其中,原油进口金额为1.3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了52.1%;天然气进口金额为2356.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了47.5%。

国家税务总局8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406.8亿元,同比增长108.5%,其中7月份免征车购税71.7亿元,同比增长119.1%。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猜你喜欢
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论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什么是清洁能源?
能源问题
绿色清洁能源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7年2月商品及能源市场数据
丰富的能源
脚底下的能源——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