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和全站仪联合测量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2022-10-12 03:56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全站仪边长勘测

王 彬

(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构建控制网只是GPS技术在道路勘测领域的初级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GPSRTK技术可大大提高勘测作业效率,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勘测方法,在部分场景下仍需搭配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常规勘测工具[1]。在实际勘测作业中,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单独完成,数据无法共享。因此,为提高道路勘测效率和质量,可采取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技术,结合二者优点开展道路联合勘测[2-3]。

1 几种道路勘测技术应用特点

1.1 GPSPTK勘测技术

GPSRTK勘测使用的关键设备包括基准站、流动站,其中基准站设置于基准点位,且对地势标高、视野的要求较高,通过GPS完成勘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高精度勘测定位[4]。

(1)勘测原理:GPSRTK勘测技术的定位原理见图1。

图1 GPSRTK定位原理图

(2)勘测特点:GPSRTK勘测技术具有定位精准、经济性好、作业效率高等优点,但流动站需先确定待测点,实际操作难度大,对道路工况要求较高,在部分道路工况下该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具体来说,该技术的应用特点包括:①效率较高。只需布设少量基准点就能高效开展道路勘测作业。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开展勘测作业。③结果更加直观。与传统勘测技术相比,GPSRTK技术得到的测量结果更直观,能有效解决高地势、大遮挡等问题。④人工成本低。多个流动站共享同一个基准站,且单个流动站单人即可操作,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3)勘测要点:①沿待测道路全线布设异步闭合测量控制网,间隔2 km左右布设多个测量控制点,对于地形复杂区域的道路,测量控制点间距不能超过2 km。②布设好测量控制网后需先观测各控制点标高,观测前选择视野无遮挡、地势较平处设置基准站,再运用RTK勘测质控措施获得各控制点坐标系间转换拟合参数。③测定控制点处中桩坐标,并做好标记。根据放样测量点位计算GPS导航数据,并在导航图中显示,测得RTK接收装置的准确位置,表征其与放样点的定位误差,再进行位置重合,得到放样点的精确位置。④整理坐标数据,先定点设置横断面,基于系统偏距测量功能采集各测控点的标高变化,从而明确横断面地面数据,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数据模型获得精确的横断面勘测数据[5]。

1.2 全站仪

全站仪是工程测量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勘测装置,包含机械、光电等多种元件,可提供丰富的工程测量功能,测量精度较高,配置到位后就能高效开展各项勘测作业。如测角、测距以及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作业效率高,操作成本较低,可见高效运用全站仪的关键是合理的配置与操作。

(1)全站仪基本结构:①光学单元,全站仪内包含多种光学测量元件,结构较为精密。例如,其内部设有望远镜,可进行远距离校正、测距光波发射等。②自动补偿单元,其配备的自动补偿单元能够自动实时检测纵轴倾斜度,并自动校正由此导致的测角误差,从而实现纵轴倾斜的自动补偿,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③电子处理单元,该单元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两部分,其中微处理器是整个装置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寄存器、控制器。作用是按照外部指令或内部程序控制全站仪的运行状态,以保证整个测量作业高效有序开展,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保存各种勘测数据[6-7]。全站仪基本结构见图2。

图2 全站仪结构

(2)全站仪测量技术的主要特征:①测量精度较高。全站仪能精确测定待测点坐标信息,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②测量速度快。全站仪测量作业速度快,操作简便,单人即可操作。③测量距离远。全站仪配备有望远镜可进行远程测量,当待测区域存在大范围遮挡物时,全站仪测量精度明显下降。④自动勘测。单个流动站可由单人操作完成勘测作业,作业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但自动勘测精度难以保证,勘测结果易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道路工况等因素的影响,适用范围受限[8-9]。

1.3 GPS和全站仪联合测量

在道路勘测领域,GPSRTK技术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勘测技术,某些场景下需配合使用全站仪、水平仪等常规勘测设备进行联合勘测。如待测区域存在大范围的植被遮挡或构建物遮挡时,可综合运用GPSPTK+全站仪对测控点进行联合勘测,以提高勘测精度和效率。

首先运用RTK技术完成测量放样,将预先确定的测量放样点坐标输入手簿,通过GPS接收器解算得到放样点坐标并做好标记。然后考虑地形地貌特征,运用全站仪进行联合勘测,明确待测点区域的碎部点,最后综合GPS+全站仪测量数据,获得更精准的测量结果。

2 GPS和全站仪相联合勘测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某双向四车道道路1#施工段长18.47 km,设计车速80 km/h,路基宽24.6 m。该施工区域内存在大范围植被,路基土石方量较大,道路勘测难度较大。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采用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方法完成道路勘测作业方案。为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该研究选取三种不同工况的路段,分别进行联合勘测。

2.2 勘测步骤

2.2.1 前期工作

由于道路测量涉及环节较多,操作步骤烦琐,为确保道路勘测结果的可靠性,采用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方法,正式勘测前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掌握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作业步骤,作业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勘测流程,严格按照勘测流程有序完成勘测作业。

正式勘测前,作业人员必须先仔细观测待测点实际情况,并调试好GPS接收器、全站仪等勘测设备,合理设置测量坐标系、高程、控制网等关键参数。

2.2.2 投影面及投影带选取

合理选取平面控制测量投影面及投影带,以有效解决平面测量长度变形问题,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高程与平面测量长度变形成正比:实际平面测量边长可参考椭球面变形规律,计算值为Δs1:

式中,Hm——实际平面测量边长值参照椭球面高程均值;s——实际平面测量边长;R——实际平面测量边长方向的椭球法截弧曲率半径。

(2)实际平面测量边长相对变形计算公式如式(2),大地高不同,每千米实际平面测量边长的相对变形有所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式中,Δs1表示负值,是指将测量长度归算到参考椭球面;|Δs1|值随Hm增加而增加。

表1 投影变形变化表(设Rm=6 370 km)

(3)待测区域与中央子午线的距离越远,实际平面测量边长度变形越明显:将参考椭球面的边长归算为高斯投影面的变形值为Δs2。公式如下,由于其后半部分对结果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该研究仅讨论公式前半部分:

式中,s=s0+Δs1,s0——高斯投影面平面测量边长;ym——平面测量边长两端横坐标均值;Rm——椭球面曲率半径均值。

高斯投影面平面测量边长相对投影变形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距离中央子午线垂距的相对变形(设Rm=6 370 km)

Δs2恒为正,说明椭球面的平面测量边长度投影在高斯面上,长度持续增大;Δs2与ym的平方成正比,距离子午线越远,平面测量边长变形越大。

2.2.3 实际应用

在实际道路勘测作业中,运用GPSRTK技术获取的信号不稳定,导致后续勘测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勘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勘测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应采用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方法进行综合勘测,以提高勘测精度[10]。

(1)在道路勘测实践中先通过GPSRTK技术在待测区域设置初级测量控制点位,保证勘测精度达到相关技术要求。基于该勘测技术无法全面掌握地形地貌特征点位信息,因此需绘制待测区域地形地貌图。再通过全站仪勘测待测区域碎部,从图根、碎部入手开展联合勘测,以获得最精准的勘测结果,有效解决GPSRTK勘测技术、全站仪勘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提升道路勘测作业效率及精度。

(2)为确保勘测数据的一致,需统一处理待测区域各碎部点,将勘测数据转换成DAT格式,其标准格式为:“点号、逗号、东坐标、北坐标,高程”,具体如下:

3 质量评价

该高速道路段采取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作业方案,全部勘测作业耗时97 d,通过比较各种道路勘测方法,最终确定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方法可有效提高勘测作业效率,能自动完成勘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绘图,适用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道路勘测,常见道路勘测方法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几种测量方式对比结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GPSRTK、全站仪勘测可消除常规全站仪勘测容易受地势、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可有效解决GPSRTK勘测结果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的问题。工程应用实践表明,采用GPSRTK+全站仪联合勘测方法进行道路勘测,能有效减轻勘测工作量,可适用于复杂地形道路勘测作业。此外,GPSRTK 勘测无须考虑误差累计问题,选择测量点位的范围更广。在后续研究中需重点研究流动站GPS接收器的通信技术,如蓝牙等无线通信手段可直接传输数据坐标,从而提高勘测数据采集速度,可为道路勘测工作人员以及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全站仪边长勘测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研究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勘测小行星
大楼在移动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全站仪在金属矿地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在工程放线验线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
影响土地勘测质量因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