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传承角度看浙江畲族民歌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以《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为例

2022-10-12 08:24宋雪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词曲畲族谱例

宋雪萍

畲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总人口70 余万,散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等省,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没有文字,畲族民歌则成为了畲族人民传授历史、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的重要方式。畲族民歌种类丰富,有叙事歌、劳动歌、婚嫁歌、仪式歌等,几乎包含了畲族人民生活的全部内容。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畲族民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合唱艺术创作,使古老的传统民歌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是传承和发展民歌的有益尝试。近些年来浙江音乐界在畲族民歌合唱创作领域精品硕果累累,尤其以吴涤创编的《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为代表。这部作品集一共由《畲图腾》 等九部作品组成(见表1)。

表1 《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作品详情[1]

续表

在这部作品集中,创作者们一方面提炼了畲族民歌中独有的旋律形态、节奏形态、词曲韵律等核心音乐元素,从而使这些最具畲族民歌特色的基因得以保留;另一方面,创作者们精心设计表演文化形式,或沿袭最具畲族民歌文化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或保留最具畲族文化的传统服饰,再辅以畲族舞蹈动作和舞美场景,从而使这些最具畲族人民生活、精神文化的特色基因得以传承。

一、创作技法特征

(一)音高材料

《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中大部分作品的主要旋律都采用了具有鲜明畲族民歌特性的旋律线条。畲族民歌的旋律走向多以do 为中心,向上跳进到la 音,或者先到sol 再到la 音(不再到la 音的也有)。[2]一般以五、六度大跳音程为主,夹杂二度音程作为修饰,大跳和级进穿插进行。其旋律线条时而上扬,时而平稳,时而小幅跳跃,时而延展行情,到最后旋律总是以小幅的回落姿态结束。[3]旋律中除个别装饰音外,很少会出现变化音。直上直下、大跳进为特征的旋律形态展现了畲族人民质朴与豪爽的性格,乐句小幅的回落姿态结束体现了畲族音乐先扬后抑的旋律特色。

如《畲图腾》 作品开始处,畲鼓渐渐响起,四个声部分别以do-sol;re-la (首调唱名,下同)构成两次五度上行的大跳旋律,似乎象征着畲民族坚定不屈的图腾精神(谱例1)。

谱例1:《畲图腾》 第1—6 小节

又如《赶三月》 中,16 小节女低声部唱出以do、re、sol 为核心音,五度(或四度)上、下大跳为主的主题旋律,勾勒出畲族传统节日时“三月三,花满山,男女老少赶歌场”的赶歌会画面,表达出畲族人民喜悦热烈的心情(谱例2)。

谱例2:《赶三月》 16—19 小节

再如《畲族情歌》,第10 小节女低声部先是do-sol 五度上行大跳,随后二度级进到la 后六度下行大跳回到do,11 小节又是五度大跳加级进,13 小节有个下行回落。旋律总体呈先抑后扬的走向,极富畲族民歌特色,生动表达了畲族女子“风吹树叶不吹藤,一声叫郎郎不应”的心理(谱例3)。

谱例3:《畲族情歌》 10—14 小节

除此之外,《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创作者们还充分考量了对畲族民歌调式的传承与运用。畲族民歌音域大都不宽,运用与汉族相通的五声音阶。一般认为浙江畲族民歌的调式可以分为丽水调、景宁调、文成调、龙泉调、瑞安调五种[4]。其中,丽水调为商调式,是最为广泛的畲族民歌曲调,分布于整个浙江畲族聚居地,歌曲数量也最多,是浙江畲族民歌的基本曲调。景宁调为角调式,主要流行于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角调式是平时最少见到的一种调式,但在景宁,角调式的畲族民歌数量却较为丰富。文成调为徵调式,主要在浙江文成、瑞安两县内广为流传。龙泉调为羽调式,主要分布在丽水龙泉市,旋律主要由mi-do-la 三个音构成。瑞安调为宫调式,宫调式留存歌曲较少。畲族民歌丰富的调式给创作者们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素材。在《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中,女声表演唱作品《请到绿谷畲乡来》 的主题旋律由do、la、sol、mi、re 构成,采用了常见的畲族丽水调——商调式;女声合唱作品《望妹歌》 的主旋律采用了景宁畲族留存丰富的角调式,以“sol、la、do、mi”为核心音;而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盘郎歌》 的主题旋律骨干音为“do、mi、sol、la”,采用了少见的杭州桐庐莪山畲族宫调式。

(二)节奏材料

将具有特色的舞蹈性节奏、畲鼓等节奏性乐器引入合唱作品中,是浙江畲族民歌合唱作品的显著创作特征。在《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九部作品中,《畲图腾》 《畲之道》 《山哈大歌》 这三首作品都将畲族龙角、畲鼓等节奏性乐器引入到作品中,或以自由节奏营造和渲染作品的气氛,或以固定的节奏音型与某个声乐声部构成复杂的节奏对位,或以多种律动方式的节奏为声乐声部铺设节奏层,使作品更富有典型的畲族民族特色。如在作品《畲图腾》 的开始处,节奏性乐器以自由的滚奏激起辽远而古老的畲族回响(见谱例1)。随后,在作品46 小节处,畲鼓以动力性的、舞蹈性的附点与切分节奏组成两小节为单位的固定音型,用原始狂野的音响营造畲族图腾祭拜的远古场景(谱例4)。

谱例4:《畲图腾》 第46—49 小节

又如作品《畲之道》 中,作者使用了竹筒、铃刀、畲鼓这三种畲族风格特色的打击乐器,乐曲一开始先由竹筒敲出四拍作为引入,而后加入男声念唱,第5 小节开始在强拍处加入畲鼓,并加入男低声部,第7 小节开始在弱拍处加入铃刀。作曲家用不同的、简单的节奏音型组成音色节奏层,以此配合固定节奏音型的念唱声部及声乐声部,音响层次简单而又丰富(谱例5)。

谱例5:《畲之道》 第5—7 小节

再如作品《山哈大歌》 的后半部分,畲鼓以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为主,两小节为单位的固定音型与男高、男低的衬词念唱声部构成复杂的节奏对位,同时为女高、女低的歌唱声部营造热烈的音乐氛围(谱例6)。

谱例6:《山哈大歌》 第92—93 小节

(三)歌词格律和词曲关系

畲族民歌的歌词有些文学性很强,非常讲究格律与韵脚,具有中国古典诗词般的格律,有些则体现出口头式的风格特征。也就是说,畲族民歌既有讲究一定文学性的七言、五言格律歌词及其变体歌词,又有口语化的自由体歌词。整体而言,七言绝句词格是畲族民歌中最为普遍的歌词格律,一般七个字一句,四句一条,一条为一个基本单位。曲调也多半以一条四句构成一个乐段。根据句数长短分为长歌(篇幅多于四句,甚至达到百句以上,常见于畲族叙事长歌类型)和短歌(篇幅四句一首,多见于情歌、劳动歌等)[5]。在《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九部作品中,有五首的歌词来源于畲族民歌,或改编自畲族民歌,有四首是创作者新作。不论是改编自畲族民歌还是重新创作,其歌词大多沿袭了畲族民歌的七言格律结构,也有些比较自由和口语化。如作品《畲族情歌》 和《盘郎歌》 的歌词都来自畲族民歌,《畲族情歌》 采用了七言格律结构,主要由“风吹树叶不吹藤,一声叫郎郎不应,行到面前没话讲,看落潭底水流清”四句组成,“七字一句、四句一条”,文学性也较强;而《盘郎歌》 的歌词则总体比较自由和口语化。由创作者重新创作歌词的四首作品中,《畲家姑娘采茶忙》 主要采用了七言和五言相结合的模式,中间还穿插了四字一句的段落。《请到绿谷畲乡来》 的歌词也是七言结构,其语言比较通俗和现代。

畲族民歌的词曲关系有同步或非同步关系。词曲同步一般为词与曲的旋律发展同步进行,曲调根据歌词的节奏和语调发展旋律线条。如作品《畲族情歌》 在词曲关系上保留了畲族民歌中的“词曲同步”关系。而丽水景宁调中常见的是词曲不同步的结构。词曲不同步(词曲异步)“是在相同的歌词句式中词曲结构的关系不同步,它比词曲同步关系更大限度地发挥曲调的表现能力,使民歌在有限的手段中蕴涵了无限的表现力”[6]。畲族民歌的格律一般是七言一句,但在丽水景宁调中往往打破这种结构,先唱十一个字,然后第二乐句唱剩下的三个字,也有的是先唱九个字,再唱五个字。在作品《望妹歌》 的主题旋律中,创作者保留了景宁畲族民歌中词曲不同步的结构特点(谱例7)。第Ⅲ、第Ⅳ声部中35—40 小节为一个乐句,歌词为前一句七言( “一望妹子隔山坪”)加后一句的四个字( “偷眼望妹”),共十一个字,而41—42小节是剩下的三个字( “实端正”)构成另一个乐句,这种词曲不同步的结构体现了畲族民歌词曲关系的鲜明特征。

谱例7:《望妹歌》 第35—42 小节

另外,使用衬词也是畲族民歌的一大特色。衬词的运用既可以润色和扩展歌曲旋律,又可以使韵辙不平的歌曲变得顺口而连贯,而且还有助于演唱者对歌时缓和思维、调整气息。常见的衬词有“哩”“啰”“啊”“哈”“哎”等。《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中几乎所有作品的歌词都使用了大量的衬词。如《望妹歌》 先从各声部的“哩啰”开始,一直持续到第26 小节。32 小节开始在第Ⅰ、第Ⅱ声部“哩啰”的衬托下,第Ⅲ、第Ⅳ声部加入正式七言歌词,而七言歌词中也添加了衬词“哩啰”以润色。( “一望妹子隔山坪哩,偷眼望妹实端哩啰正。妹子容貌生得好哩哩,好似仙女落凡哩啰尘”……)又如《畲家姑娘采茶忙》 一开始女低声部就用了衬词“哩”“啰”,随后女高声部加入“哎”应和,接着“哩”和“啰”几乎贯穿了整首曲子。

二、表演特征

(一)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

畲族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和半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畲族人民喜爱用假声唱山歌,假声唱法是畲族民歌普遍的唱法,男女都完全用假声。这种唱法所发出的声音清晰、柔和、持久、圆润。《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创作者把畲族民歌创编成合唱作品后,在很多地方仍保留了这一具有特点的演唱方法。如在作品《山哈大歌》 中,运用了原生态畲族山歌假声对唱的形式,试图以原生态的原始人声音响将听众拉回到古老的畲族大门。此外,作品还运用气声和上滑腔式的念唱及语音重音,结合畲族“啊哩啰”的衬词,原汁原味地展现了畲族民歌独有的音乐风貌。

畲族民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齐唱、双音。独唱为独自一人演唱用以排遣寂寞、自娱自乐或抒发情感,独唱可随时随处进行,比较自由,也比较常见。对唱常见于劳作中,主要以劳动歌和杂歌为主,既消除疲劳又增添乐趣;或在山路上行走过程中遇见路人,以歌代言、互打招呼;更多见于男女用歌声来谈情说爱,表达交流情感。[7]齐唱的形式比较少。双音是畲族一种极富特色的演唱形式,是一种带有轮唱性质的二声部唱法,又称“双条落”。过去演唱这种二声部的歌曲大都是两男两女的双音对唱,一问一答,合起来就是“双条”,一对歌手唱完一条刚要“落”下时,另一对歌手则紧接着唱起来,故名“双条落”。[8]“双条落”有同声重唱和混声重唱两种形式。演唱时两个声部先后进行,其起唱比较自由,第二个唱的人可以晚两个字进来,也可以晚四个字进来,结束时则要同时收音。这种“双音”形式说明畲族群众中已有一部分人不满足单声部的对唱了,于是从赛歌中产生了二声部,并且在自己的演唱中也感到单纯的轮唱不够丰富,而开始在节奏上、曲调上追求一定的变化。[9]在《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中,创作者们保留了特色的“双音”演唱形式,使作品更富有畲族风味。如《畲族情歌》 中,第5小节开始女低声部和女高声部唱出具有畲族民歌特色的“双音”旋律,女高声部比女低声部晚进两拍,14小节两个声部同时落音,加上男生长音哼鸣的衬托,描绘了一种十分优美的意境。

谱例8:《畲族情歌》 第5—14 小节

(二)表演服饰

畲族服饰是畲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畲族民歌合唱作品的舞台表演中传承畲族服饰文化,是创作者精心考量的问题。明清时期,畲族妇女穿花边衫,花边一般为妇女自绣,但复杂的植物、动物图案刺绣,则由裁缝师傅完成。[10]畲族妇女最主要的传统装束是“凤凰装”,头上的头饰是银质凤冠,衣领、衣边和两袖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绣出五彩的花边图案,腰间系着花带,整体装束象征着一只美丽的凤凰,色彩绚丽、隆重热烈、婀娜多姿。“凤凰装”体现了畲族古代的图腾崇拜,承载了畲族人民的精神信仰,折射出畲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引以为豪的特色装束。《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大多数作品,表演者都是身穿民族特色鲜明的畲族传统服饰,让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畲族传统服饰的巨大魅力,带来视觉美的冲击,还原了畲族民歌的原始风味。如女声合唱《请到绿谷畲乡来》 中,一群美丽的女孩演唱时穿着全套绚丽的畲族传统服饰,给人以美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浙江丽水畲乡人民热情歌颂家乡的美好场景和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图1 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畲凤”女声合唱团民歌组合

(三)队形与舞蹈

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动作也是畲族民歌得以完美呈现的重要元素。《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在表演时经常编排一些错落有致的队形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跳,加上灯光和舞美,不知不觉中将人们带入相应的情境中。如《畲家姑娘采茶忙》 开始时演唱者三五成群,摆出向远处眺望的各种造型,脸上带着微笑的表情,跟随着一人的呼喊变换眼神和动作方向。随后大家一起做出采茶的动作。之后又多次变换队形,有时是横排,有时分成人数不等的几个部分。中间一段欢快的音乐加入了整齐的舞蹈表演。这些队形和舞蹈的编排较好地表现出清明时节畲族姑娘们在茶山上劳动、唱歌的场景。又如《畲族情歌》 的合唱队形安排得错落有致,前一段比较舒缓,演唱时有几个女孩边走边唱,表现了恋爱中畲族少女害羞和淳朴的形象。安静时观众仿佛能感觉到山林之中的树叶沙沙和风声吟唱,以及畲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11]中间一段比较热烈,表演时加入了很多跺脚的动作,表现了一群畲族男女在山野间对唱群舞的场景。

三、结 语

畲族民歌是我国宝贵的非遗文化财富,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创造有畲族特色的、与畲族人民的现代生活紧密联系而又能与世界音乐对话的崭新的音乐形式,固然是首先较容易得到认同的畲族音乐现代化目标,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则是需要认真研讨并付诸切实行动的。[12]将畲族民歌创编为多声部合唱作品,就是对畲族民歌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创作者们在创编过程中,非常注重保留畲族民歌中的“核心基因”,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音乐创作技法方面:音高材料上采用具有鲜明畲族民歌特性的旋律线条,并注重对畲族民歌调式的传承与运用;节奏材料上将具有特色的舞蹈性节奏、畲鼓等节奏性乐器引入合唱作品中;歌词格律多采用畲族民歌中最为普遍的七言绝句格律,词曲关系上则兼有词曲同步和异步,并广泛使用衬词。在表演文化形式方面:广泛采用畲族民歌最为普遍的假声唱法和“双音”演唱形式;保留畲族传统服饰;融入畲族特色舞蹈。总之,《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 的创作者们尽量保持畲族民歌原汁原味的风格特征,使畲族民歌的核心特征得以很好的保存,为传承和发展畲族民歌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猜你喜欢
词曲畲族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我们这儿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走向辉煌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一定好好的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