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教育融入成人教育的实践策略

2022-10-13 09:49杨凤娟李筱旭王洪秋李一鸣
关键词:成教心理健康心理

杨凤娟,李筱旭,王洪秋,李一鸣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构建全民身心健康的发展目标,全文三次提到了健全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等内容[1]。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序列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国家一直强调“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也提出了“发挥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见要求[2]。因此,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成人教育中,既有助于成人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目标的实现。

一、积极心理教育融入成人教育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10—2020年各年份普通本专科、成人教育学生的数量、规模比例和在校生数量,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10—2020年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比例

图2 2010—2020年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

根据图1、图2可知,国家普通高校本科、专科、成人教育呈现“三足鼎立”局面,甚至成教学生在规模和数量的占比上还要稍高于普通高校专科学生的数量,成人教育成为青年人提高学历层次、补充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同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年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普遍焦虑和抑郁。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不断需求、成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呈现、成人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等现实情况,加强包括成教学生在内的青年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建立健全成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2.成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办学效益,忽视了五育并举的培养质量标准,作为担任社会责任的培育目标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成教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和学习动机缺乏专业评估,致使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环节等方面没能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运行,使得成人教育质量在社会评价质量标准中社会认同度不高,成人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和学历质量也受到一定的社会质疑,这与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的“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3]。而“获得感”是积极心理的一种体验,除了有物质层面的满足外,它强调的是真实的“得到”,包括得到知识后的内心充实,能力提高后的自尊自信,被社会认同的自我悦纳。

3.高质量发展成人教育的需要

2018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诚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一直是我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共同主题,高校推进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强化成教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实践,提升成教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尤其是面对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更要培育成教学生具备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能力,承受住社会风险带来的挫折和挑战,能积极乐观面对社会压力和冲击,有勇气迎难而上,这既是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追求,也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超越学生个体学历提升的实践价值。成人教育不能再单纯从经济属性出发,而应重视高等继续教育既有的特定作用,即在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培育青年高尚品格,练就青年过硬本领,学校和学生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和学习,充分理解时代新人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社会意义,高校要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教学生也要努力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和实现者[4]。培育积极心理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是学校教育的目标,积极心理育人在促进成教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二、成教学生亟须积极的心理教育

1.体现在学生的自我认知方面

成人教育学生自我认知模糊,职业生涯发展因素准备不充分,没有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价值追求,缺乏对个人资源、职业能力、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等的准确认知,只是因为特殊原因和现实职业目标的需要,选择通过成人教育的学习方式进行目标学历提高和知识的补充。

2.体现在学习行为方面

成人教育学生大多数是有工作岗位或在进行职业定位中亟待补充学历的部分人群,由于特殊原因而进行学历提高和知识的补充,他们特别希望通过成人教育的学习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并通过提高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从而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肯定[5]。因而,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占上风,导致缺乏学习行为自律和主动性,不能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和提升上投入时间,只专注学习的目标性,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性和知识的体系价值,学习效果不明显。

3.体现在学生身份归属感方面

人的自身价值认同与否会受到外界环境的长期暗示和冲击,面对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社会评价差异,成教学生会将自己进行群体归类和学历身份属性归类。当前,成人教育的授课方式又大多以网络教学为主,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成人教育的学习均在网络上进行,这虽然拓宽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但却拉远了人与人的情感互动交流的距离,尤其是师生间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减少,教师主导下学生身份的积极悦纳、积极期待、积极情感认同和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到一定影响,造成积极心理体验不良,这样的学习环境和过程,既影响了成教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影响了他们积极心理的培育[6]。综上,强化成教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是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的一项责任。

三、积极心理教育与成人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

成教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需要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机制,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又要树立全员健康心理观、心理服务观和大思政观,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教育贯穿在成人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指导成教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加强对成教学生社会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疏导和管控,引导成教学生形成成长目标合理预期,主动防范和化解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社会风险。

1.立足三个强化,树立全员“大心理观”

(1)强化成教学生自身的“健康心理观”

每个人都是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每个人都是心理健康的成长者。要加强成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引导成教学生树立“健康心理观”,积极唤醒成教学生积极心理的自主自助意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强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心理服务观”

“服务”作为一种履行职责,需要通过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形式和内容而使他人从中受益,成人教育的心理服务则更突出从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出发,将积极心理教育的内涵融入和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中,所有教师在“大思政”背景下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要无条件地接纳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情感,增强信任感,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由静态的单向输出为动态的双向互动,形成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互相陪伴、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局面,在此基础上促进积极心理引导的效果最大化,同时,解决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对人员配置问题,才可以做到主动服务、专业服务、科学化服务[7]。

(3)强化成教工作的“大思政观”意识

成人教育要明确“大思政观”的理论内涵不仅仅是开设了思政理论课、伦理学、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就全面代替了人的思想坚定性和心理动力性的融合发展,而应该是达到“积极心理保障思想教育效果,正确的三观又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成人教育要提高对积极心理教育的认知和认同,注重将心理知识渗透到教学中,达成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共识,尤其是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值得我们去实践[8]。

2.立足三种体验,构建体验式教育体系

(1)开展自助式心理体验活动

成人教育教学环节中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包括人际关系、情绪处理、兴趣探索、价值观探索、能力测定等方面的体验活动内容,在教学环节中将心理健康知识的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讲授与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制定清晰可行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有效指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发展[9]。

(2)建立自助式自测清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发现和帮助问题学生,更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安全性强的宣传材料、网络资源、校园文化活动等形成自助式自测方法或程序,方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现状,对自己当前的情绪和行为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和接纳,并通过自助式自测方式来协调、控制、恢复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情、建立健全的人格。

(3)强化积极心理体验教育

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特点,加之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线上教育、线上互动、线上参与等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也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便捷化和随时化,也促使心理体验教育要融合互联网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因此,可以将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劳动教育与参与活动相结合,通过喜闻乐见的体验教育形式,如“我的成长故事”主题教育、“身边的感动和幸福”主题班团活动、“我把幸福瞬间告诉你”短视频竞赛活动等,针对成人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等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学生个体需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心理感受,强化学生情绪体验,获得快乐感和满足感,促进成教学生积极心理的传播和启迪。

3.立足三个推进,构建和完善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机制

(1)推进科学的心理筛查机制,形成心理问题预警网络队伍

对于加强心理问题源头预防,按照心理问题的波动性隐藏性、地区差异性、年龄阶段性等问题因素,每年要不定期地对成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筛查出心理问题学生及问题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体验活动和认知调整。同时,要建立筛查队伍建设机制,成教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要以青年学生为主体,要依靠学生自身及周围的同学、朋友建立起预警队伍,通过同学、朋友的相互沟通和帮扶,形成有效的心理预警网络,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识别学生中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及时发现成教学生在学业、人际、职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2)推进情绪管控和疏导,化解心理危机

成人教育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大多数是在职从业人员,按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规划的年龄范围,大多属于青年人范畴,并且,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也恰恰是抑郁症、自杀的高危人群。从积极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社会认知,但这也说明了他们感受、体验过了现实工作、生活、职业发展等多重压力,他们面对多重压力,敏感、偏执、焦虑、人际疏离等心理问题也普遍存在。为此,成人教育要注重加强对这些学生社会心态和不良情绪的疏导,建立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等,开通多渠道咨询方式,如,在网络上构建适宜于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教育平台[10],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成教学生形成合理学习和发展预期,激发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心理问题的防范意识和化解问题能力。

(3)要推进建立预警及干预机制,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成教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与干预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预警、处置预案和有效干预,建立起有效工作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成教学校一方面要分别建立预警教育、预警帮扶、预警筛查等,强化预警机制建设,做到特殊成教学生底数清、问题明;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危机应急处理、危机干预治疗、心理重建保障等干预机制,做到干预工作措施细、效果好,在有效预警和及时干预的同时,促进成教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积极心理教育既是心理体验的过程,又是逐步培养和逐步增强的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将积极心理教育融入成人教育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积极心理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为了促进大思政背景下积极心理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通过立足三个强化来树立全员“大心理观”、立足三种体验来构建体验式教育体系、立足三个推进来构建和完善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机制,帮助成教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升积极心理素质,使成教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成教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创刊十周年赠言
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