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加持新能源 拥抱高景气赛道投资浪潮

2022-10-13 09:10葛凡梅
新能源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吉瓦装机量双碳

文/葛凡梅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各行各业均面临着不小的考验。新能源行业虽受大环境影响有所波动,但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其引领作用持续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新能源领域细分行业中,锂离子电池行业增加值增速在 20% 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61.3%,50.6%,30.4%,较一季度分别提升 37.3,13,6.1 个百分点。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4个政府部门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出台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将节约能源作为降碳的首要途径,加大先进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力度,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具体包括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加强交通电气化替代等。由此可见对推动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要求。

事实上,在政策不断加码之际,当下新能源汽车供需两旺、风光储能投资火热,带动新能源产业链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市场热度持续,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1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延续

“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基于当前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同时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新能源已经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种具有较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推动其发展同样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汽车产业与交通能源变革之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车保有量超千万辆,渗透率创历史新高。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 1—6 月,我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 260 万辆,同比增长 115%。截至 2022年 6 月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1 001 万辆。

2022年7 月 22 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新能源厂商表现超过预期,6 月新能源市场零售 53.1 万辆,同比增长 130.6%,环比增长 47.8%,渗透率达到 27.3%。7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 177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17.8%,新能源零售在4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102.5%。

东亚前海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国内疫情逐步平稳,汽车消费市场随之恢复。从经济上看,7 月疫情总体相对平稳,社会经济逐步好转。从社会运转上看,汽车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物流相对顺畅,供不应求局面已有改善。从政策上看,各地新能源车利好政策逐步加码,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同比增加。”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空间巨大,根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 20%,预计销量将达到 644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达到 350 亿瓦时。到 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 40%。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广泛,主要包括上游电池、电机原材料,中游电池、电机、电控 , 以及下游整车、充电桩和运营等环节。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快速发展,足以彰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长坡厚雪。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也在新能源领域保持领先优势。根据 2022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 6 月底,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 531.9 吉瓦时,保持全球领先。截至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出台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40%。

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新能源锂电池,其原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及其溶剂、隔膜等。我国在锂电池主要材料方面均已位于世界前列,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90%,隔膜材料自主供给率超过 90%,形成了千亿级市场规模,并在下游需求带动下高速成长。

举例来看,据高工锂电统计,受益于锂电行业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5年,锂电池电解液及溶剂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0%。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新能源车市场高景气有望带动电池出货环比增加。成本端,锂盐价格高位稳定、电解液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负极、隔膜相对稳定,综合材料成本处于持续优化的状态。”

同时,国信证券认为:“ 2022年二季度以来,动力电池企业陆续涨价,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比亚迪 CTB、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等新体系迭代创新,技术优势稳固领先份额。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的新一代电池体系带动高镍、磷酸锰铁锂、硅负极、单壁碳纳米管、LiFSI 等新材料渗透率提升。此外,具有成本优势的钠离子电池产业正进入产业化快速推进期,相关电池企业、材料企业布局持续加速。”

2 光伏、风电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我国 “双碳 ”目标,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将达到 80%,较 2021年底的 16.52% 有飞跃式提高,新能源将成为能源供给的主力军。

能源结构转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而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根据国家“碳达峰 ”行动方案,到 2030年,我国太阳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事实上,随着全球多个国家提出了“ 碳中和” 减排目标,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 2021》指出,新能源仍将是未来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电源类型,全球新能源发电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取代燃煤机组成为主体发电电源。

根据《世界能源展望 2021》预计,2020—2050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 5%,7%,2030年、2040年及 205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分别为 4 153吉瓦、6 873吉瓦及 9 158吉瓦,2050年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达到 51%,发电量占比将达到 40%。

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迅猛增长。其中,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 1—6 月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 30.88吉瓦,同比增长 137.4%,预计 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 85~100吉瓦,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 330吉瓦。

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实现翻倍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得到验证。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在硅片、电池片、胶膜、组件等主要环节,中国产量已达到 90% 或以上的较高全球占比。

在风电领域,风电整体招标良好,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风机整机厂商共中标 199 个,项目合计 40吉瓦,同比2021年接近翻倍。

川财证券预计,随着疫情的改善,下半年装机量有望提速。伴随国内风光大基地的持续建设,老旧风场的大型化改造,以及海风装机量持续提升,风电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华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 6 月份,我国电网投资完成额 642 亿元,环比增长 73%,同比增长 26%,” 逆周期 “ 投资任务下,下半年电网继续加码。2022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2021年大幅提升,分布式能源并网给电网结构尤其是配电网带来挑战。我国配电网正由自动化阶段走向数字化智能化阶段,未来投资比重有望过半。”

新能源是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 “ 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伴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新能源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也催生出巨大的投资价值。

稿件来源:投资者网

来源网址: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13827.shtml

猜你喜欢
吉瓦装机量双碳
浅谈“双碳”目标下我国商用车的电动化(三)
户用光伏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
户用光伏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上半年三元与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差距骤然拉大
56.37GWh2018年锂电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一半以上来自EV乘用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