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的三家博物馆

2022-10-14 11:12
月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古物历史博物馆紫禁城

◎ 高 希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历史长达49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宫博物院,也已发展了近百年。其实在故宫博物院建立之前,紫禁城中就已经有博物馆存在了。那么,一座皇家宫院是如何变为故宫博物院的,它里面又曾有过多少家公立博物馆呢?

古物陈列所

紫禁城不但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精华,也是我国近代公立博物馆事业梦开始的地方。1912年清帝退位后,紫禁城和其他清皇室的离宫别苑被一并收归国有。其中以沈阳皇宫和承德避暑山庄所藏的文物众多,同时又远离北京,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经由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动议,将两处文物共23万件分13批运抵北京故宫,同时筹办一家国立博物馆—古物陈列所,用来进行文物的保管与展示。

为将这些文物妥善保管,民国政府动用了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20余万元,在故宫咸安宫旧址上建起一座二层西洋式楼房—宝蕴楼,它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专业文物库房,也是故宫中唯一的民国建筑。

1914年10月10日,古物陈列所面向公众正式开放,此时距清帝退位仅一年有余,筹建效率之高令人称叹。当时紫禁城的内廷为清室居住使用,外朝三大殿尚由民国政府把持而未交付古物陈列所,最初开放的展厅只有武英殿一处。但正可谓是“蓬门今始为君开”,毕竟为民众一瞥昔日神秘的皇家宫院及内府收藏提供了契机。不同于1905年张骞个人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古物陈列所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它也成为我国第一家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公立博物馆。

古物陈列所全图

古物陈列所刚刚开放时,武英殿建筑改造工程尚未完全竣工,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地展陈布置,展厅中展品众多却显得杂乱。以致鲁迅于当年10月24日参观后在日记中不无遗憾地记录道:“下午与许仲南、季市游古物陈列所,殆如古董店耳。”至1926年10月,文华殿仿效武英殿进行了建筑改造,之后也被辟为陈列室向公众开放。

相比文华殿和武英殿,前朝三大殿的开放则更具波折。在1916年之前,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将三大殿牢牢把持,拟将三殿分别更名为承运、体元、太极,并大肆修葺太和殿,准备进行登基典礼之用。但在举国反对下,袁氏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去世。此后,三大殿才逐步移交给古物陈列所作为库房存放古籍,同时也偶对外国贵宾开放,作为特殊活动的场所。瑞典驻华公使、日本贵族院议长、法国霞飞元帅等人都曾至此游览。

直到1924年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宫中物品,紫禁城全面开放已成定局,古物陈列所才以扩充收入为由向内务部呈报,提出将三大殿开放:“非另筹办法扩充售券地点殊不足以增收入而资挹注,拟将向来不能陈列之重大物品分别在太和、中和、保和各殿布置陈列。谨规定三殿扩充售券及东西华门附售车辆入门券。”至此水到渠成,三大殿划归古物陈列所,正式对公众开放。

经多年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以紫禁城外朝区域为场馆,以沈阳、承德两处清宫旧藏文物为主要展品的我国首家对公众正式开放的公立博物馆。此后,古物陈列所存在发展了三十余年,在中国博物馆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建立了显著功绩。

故宫博物院

中国近代博物馆开放的步伐一发而不可收。紧跟古物陈列所于紫禁城外朝区域全面开放的步伐,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也在紫禁城的内廷区域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了。

其实,古物陈列所保管展示的清宫文物并非皇室收藏的主体,紫禁城中的内府收藏依然相对完好地保留在逊清皇室手中。当时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一直在讨论皇家宫院及皇室文物的全面开放,并正式向各方提出动议。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以“南书房行走”的名义供职溥仪小朝廷,负责景阳宫御书房的古籍整理工作。借此机缘,王国维了解到尚有大量珍贵文物及古籍档案藏于深宫秘不示人。本着急公好义之心,他在1924年5月向溥仪呈上一件《筹建皇室博物馆奏折》,建议“开放禁城离宫之一部为皇室博物馆,而以内府所藏之古器、书画陈列其中,使中外人民皆得观览”。时任内务府大臣的金梁也在奏折中提出:“拟将宝物清理后,即请设皇室博览馆,移置尊藏,任人观览,并约东西各国博物馆借赠古物,联络办理,中外一家,古物公有。”

然而,面对时代发展的大潮,逊清皇室无动于衷,民国政府也反应迟钝,措施乏力。直到1924年11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掌控北京的直系军阀垮台,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紫禁城的全面开放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当时,为了防止各方势力继续觊觎紫禁城,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是非常仓促的。自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决议成立故宫博物院,到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仅有短短11天时间。而真正留给筹备、布展的时间则不足十日。

筹备工作紧张而高效。参与此事的那志良回忆:“时间如此仓促,实在是出于不得已的措施,一天不把这临时机构变成永久机构,一天便会发生问题。可是筹备的人苦了。要成立多少个陈列室,每个陈列室的地点,都是先要腾空房间,把原有的东西,安置到妥当地方,打扫刷洗,安置陈列柜,然后到各宫去提取展览的东西。提取的时候,要备提单,要算计需要数量,要看看是否赝品,提到之后,又要刷洗编目、写展览卡片,才能一一陈列起来。这是多么紧张的工作!”

以顾问身份参与筹展的吴瀛,在10月6日早晨才被告知故宫博物院即将开幕的消息,随即受托赴斋宫调取书画藏品布置展陈。当他赶到斋宫时发现,存放书画的木箱钥匙并未交付,于是临时聘请锁匠开锁。打开画箱选取文物时,又受限于殿内光线昏暗、人员拥挤,画箱中的画作也放置杂乱,几经周折,终于在10月9日下午才选好文物并布置妥当。

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仪式

尽管筹备工作仓促,但是经过同仁的不懈努力,盛大的开院庆典得以在乾清门准时举办。故宫博物院开放当日,北京城万人空巷,故宫周边堵车严重;观众进入故宫以后,同样堵得水泄不通。作为“策展人”的吴瀛竟被人群堵在坤宁宫夹道两个小时之久,等到达乾清门时,典礼已经结束了。从那一日起,世界上多了一家重量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这个名字也自此蜚声海内外。

历史博物馆

相比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而言,紫禁城中存在过的另一家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就并不那么广为人知了。国立历史博物馆正是如今著名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

1912年,民国教育部在国子监筹设国立历史博物馆,计划以“太学器皿”为主要展陈文物。1917年,因国子监位置稍偏,馆舍狭隘,于是将紫禁城的端门和午门作为历史博物馆的新馆址。这时,午门暂被古物陈列所占用,至此稍加修葺,以午门城楼和东西雁翅楼作为历史博物馆筹备陈列室,午门外东西朝房和端门城楼作为文物库房,总计馆舍150余间,文物5万余件。

1926年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于午门正式对公众开放。共开设了金玉、刻石、明清档案、国子监文物、针灸铜人、兵器、刑器、冥器、考古发掘文物、国际纪念品等十个专题陈列,展出文物2000多件。到这时为止,一座紫禁城中有三家国立博物馆:端门、午门是国立历史博物馆,外朝区域是古物陈列所,内廷区域是故宫博物院。这在世界博物馆史上都是少有的盛况,煊赫一时、蔚为壮观!

国立历史博物馆午门展厅

这之后,紫禁城命运多舛。在1928年的国府第74次会议上,常务委员经亨颐居然提议“废除故宫博物院”,将紫禁城作为封建皇朝的“逆产”进行拍卖;1932年又发生了有“民国文物第一悬案”之称的故宫盗宝案。这期间全赖业界同仁团结一心、勉力维持,故宫才度过了重重危机。此后又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战乱时期,故宫的文物也历经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南迁与北返。在1948年,紫禁城的外朝、内廷两相合并,古物陈列所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两馆文物也合二为一。

而故宫博物院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博物馆在1959年迁入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建馆舍,并定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随即将午门交还故宫博物院,这才又恢复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宫。

文物南迁

猜你喜欢
古物历史博物馆紫禁城
紫禁城之旅
参观博物馆
古物与图像:兼论艺术史中的图史博弈性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上·古物的记忆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
如何更好的发挥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