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脏骤停病例自主循环恢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22-10-14 11:57齐守罡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律心肺神经功能

齐守罡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最为有效的措施。CPR 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电除颤及复苏药物的使用,使CA 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挽救患者的生命[1]。研究显示,经CPR 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住院病例,最终神经功能预后较好出院比例极低[2-4]。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肺复苏成功病例,找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我院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经急诊科CPR 救治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49例,ROSC 定义为在非按压情况下有可触及的大动脉搏动并持续30 s 以上[3]。以下病例不纳入本次研究:①严重外伤导致心脏骤停;②家属拒绝以上心肺复苏救治程序中的任意一项;③发病年龄<15 岁;④无法判断CA 发生准确时间。临床资料:49 例ROSC 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21 例,脑出血7例,窒息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例,不明原因心脏骤停3例,低血钾3例,高血钾1例,消化道出血2 例,药物中毒2 例,扩张型心肌病2 例。分为康复组(ROSC 后神经功预后较好存活出院,17 例)和预后不良组(ROSC 后死亡和神经功能不良出院,32例)。本文为回顾性研究,不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1.2 CA 诊断标准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即可判断为CA。心电图或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心脏停搏(一条直线)、无脉性室速及无脉电活动均为CA。

1.3 CA 病例信息参照Utstein 模式,统计CA病例资料,包括CA 发生地(院内/院外)、CA 主要病因(心源性/非心源性)、CA 至CPR 开始时间、可除颤心律、气管插管、CPR 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急诊PCI、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可除颤心律包括心室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出院存活神经功能预后评估按格拉斯哥-匹兹堡大脑功能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score,CPC)神经功能预后较好包括CPC1 及CPC2,CPC3-CPC5 为神经功能预后不良[5]。

1.4 复苏方法按照2017 年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PR 指南基本要求,对CA 患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畅通气道、呼吸支持(气管插管、球囊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肾上腺素1.0 mg 静脉注射,每3-5 分钟1 次,对可除颤心律立即实施电除颤。

1.5 统计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记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ROSC后结局 49 例ROSC 病例,最终17 例康复(神经系统功能较好)出院,32 例预后不良(2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30 例死亡)。17 例康复出院病例中,行急诊PCI 的急性心梗8 例,未行PCI治疗的急性心梗6 例,慢性肺心病2 例,消化道出血1 例。49 例ROSC 病例共有可除颤心律(心室颤动21 例、无脉性室速1 例)22 例,均经过电除颤治疗,其中14 例神经系统功能良好出院,另外8 例死亡。

2.2 两组统计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资料比较[n(%),x ± s]

2.3 CPR 预后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CPR 预后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 论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最为有效的救治措施,研究显示,CA 患者最终是否能够康复出院,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CA 发生地、CA 病因、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和CPR 持续时间等[2-4,6-8]。许丽君[2]等研究发现心肺复苏后6 h 内动脉压水平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北京协和医院徐胜勇[3]等研究发现,肾上腺素累计剂量>5 mg 与极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本次研究中,院内发生CA 病例经CPR 后更容易康复出院,院内CA 病例容易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规范的CPR 救治。从发生CA 到CPR 开始时间,两组对比显示,CA 后越早进行CPR,ROSC 后越容易康复。两组CPR 持续时间的差异,说明CPR 持续时间越长,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从另一个角度讲,长时间的CPR,肾上腺素使用量越大,而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可能与CA 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3,8]。本次研究中,康复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肾上腺素作为CPR 的首选药物,能够使更多的CA 患者恢复自主循环,2017 年AHA 的CPR 指南肾上腺素用法为每3-5 min 给予1mg 静 脉 注 射[1],Warren 等[9]一 项 回 顾 性 研 究 发现,采取比指南推荐的3-5min 时间间隔更长的给药间隔,可以明显提高存活出院率,且时间间隔越长效果越好。Jouffroy 等[10]的一项以ROSC 为观察终点的研究指出,肾上腺素累计剂量7 mg 为难以复苏的阈值,可以作为TOR(termination of resuscitation,停止复苏)的参考指标。

Ferguson 等[11]报道的256 例院内CA,首次心电监测为VF 或VT 出院存活率分别为40%和25%。49 例ROSC 病例中,CA 后具有可除颤心律直接影响到CA 患者的预后,关乎患者能否神经功能正常存活出院。本次研究,心源性病因的CA 最终康复的比例较高,17 例较好神经功能出院的病例中,14 例心源性病例均为ACS 病因,8 例行急诊PCI 治疗,6 例未行急诊PCI。

通过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急诊PCI 的β值 为4.201,P值 为0.011,OR值 为66.886,表 明ROSC 病例中,行急诊PCI 者康复出院的概率是未行急诊PCI 病例的66.8 倍。急诊PCI 治疗直接与患者能否神经功能预后较好出院相关,急诊PCI可以迅速改善ACS 患者的心肌缺血,去除急性心肌缺血的病因,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能够使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

本次研究中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其他研究所阐述的影响康复出院的其他因素,如肾上腺素用量、CA 发生地等,可能与研究病例数量较少有关,这方面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进行证实。

猜你喜欢
心律心肺神经功能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消炎止痛药会增加心律异常风险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效果
聚焦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上游防治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