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讨论与思考
——以资产评估为例

2022-10-14 14:22
贵州农机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资产思政

顾 艳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在目前高校要求全体专业教师讲思政,全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思政课程”变身“课程思政”,我们再回头看思政课程会发现思政这个元素,已经历经了一个长跑历程。

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三观的塑型期。高校是大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的主战场,而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参与人与见证者——高校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理论教学及实践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每一个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

1 “课程思政”背景

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发展时间表

2 课程思政目前的困境

2.1 专业教师认识不足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但很多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认为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主要上课内容,导致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其次,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由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就认为政治教育应该由思政课程老师负责。同时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之间很难实现融会贯通,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陷入“孤岛”困境[1]。

2.2 应付式“课程思政”

部分课程为了应付学校职能部门要求,没有认真研读课程体系,挖掘思政元素,而是随意添加编撰,单纯用教学文件中出现“思政”的字眼来应付“课程思政”。如此以来,专业教师会主观意识上规避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即便有些教师愿意在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只能单纯说教,无法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3 解决课程思政目前困境的建议

3.1 提高专业教师的认识

从根本上来说,“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所有课程都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所有教师都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所有课程教学都要上出思想政治课的味道,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建立思想政治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想政治教育格局[2]。专业教师要在认同这个理念的基础上打开教学格局,开拓教学思维,寻找教学方法。

在“三全育人”指导思路下,专业教师自身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自信,转变教学思路方法,转换育人观念。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等和专业课程科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智慧理论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专业教师只有自己认同“思政”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自觉地在课程教学中履行“课程思政”。其次专业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能力。打铁还须自身强,专业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好书,还需育好人,育人的同时育已,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德育观念和情操。

3.2 加强专业教师德育意识培训,为专业教师“减负”

高校应做好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培训工作,避免专业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增加要求,增加负担,为了专业教师能够较好地实现思政教育,首先需要加强专业教师德育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在衡量教学成果中可以考虑和思政挂钩,让专业教师认识并体验到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具有融合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成果水平。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在认同观念的基础上,急需提高的就是思政能力和教学手段,高校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师德育能力培训,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课程性质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成果,实现“减负”,实现“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课程思政”局面[3]。

3.3 全面客观了解课程思政的创新性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表达的是在思想政治等理论课之外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4],这个是颠覆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思路的想法。新的理念推动专业教师新的思维,新的思维推动专业教师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方法促使教学达到新的高度,新的高度必然达成新的教学成果,新的教学成果最终完成思政教学的目标。

4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国外的有益做法可以借鉴,但是从根本上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5]。人才是国之栋梁,人才培养关系国之根本,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教育的根基在育人。人才培养涉及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管理能力培养、人格素养培养、人文情怀培养等。但是整个培养系统都无法剥离思政培养,思政教育贯穿整个体系,课程思政即是要把爱国情操、国家战略、传统文化等意识层在日常专业教学中输出给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思政的洗礼,能够高度认同国家意志、国家法律法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指向,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6]。从日常教学中挖掘出思政元素,譬如介绍专业发展历史、结合专业伦理教育、加入形势与政策内容培养。以资产评估学为例,我们可以结合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史来介绍资产评估的原因及其重要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灌输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规范、职业要求;结合法制责任及法律社会来解说资产评估案例;结合资产评估方法来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创业精神;结合房地产评估,融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投资理念;结合无形资产评估,指引学生支持正版,拒绝盗版,尊重品牌,热爱民族产业,支持国货等。

5 资产评估“课程思政”思考

5.1 “资产评估”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资产评估是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提供智力服务、专业特性强,具有价值尺度功能[7]。资产评估人员需要较高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同时在职业过程中也要求评估人员具有总结经验教训,并拓新评估方法,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等信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的颁布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平台,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进人依法治理、科学发展新时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理念。资产评估原则中的独立性原则和客观公正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未来总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创新与发展也在前人的不断积累中得以实现。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源起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功能逐渐扩大并在新发展理念下向纵深拓展,当前资产评估已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行政、民生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投资决策和司法裁判提供独特的价值发现功能。整个资产评估的理念与价值导向吻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可以将价值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资产评估学教学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上可以采用网络视频、案例分析、课堂翻转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参加知识竞赛、聘请专家讲座、开展知识辩论赛、参观评估机构、加入评估机构实习、参加资产评估师考试等形式,采用多样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为课程思政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生思想,用学生能够接受喜爱的方式输出思政理念,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5.2 “资产评估”课程思政实践探讨

“资产评估”课程内容与法律法规、热点时事紧密相关,许多知识点能够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梳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找到融合点,利用当前热点时政、真实案例、热门影视、法律法规,与教学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种课堂形式,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资产评估学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资产评估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关系

6 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如果要把思政融入专业课程,首先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下去,让每一位专业老师都认同这个教育理念,并愿意落实执行。其次,专业教师要提高思政教学能力,提高思政素养,结合专业知识,开拓思路,打开教育格局,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享用思政的理念,提高思政水平。再次,专业教师需要充分发掘各类学科及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让思政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丝滑带入,不能生搬硬套,强行带入,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最后,学生也需要理解专业教师,不能对专业教师讲思政产生排斥、厌烦等心态,要懂得思政不是高大上、思政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层,而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学习,日后踏入社会,打拼事业的必需品,思政是塑造一个身心健全的大学生的良药。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资产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