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目数防虫网对番茄病毒病防控效果的研究

2022-10-15 07:37郑剑超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虫网黄化发病率

郑剑超,董 飞

不同目数防虫网对番茄病毒病防控效果的研究

郑剑超,董 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88)

【目的】探索不同目数防虫网对番茄病毒病防控效果,以期为新疆南疆地区设施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东风199’为试验材料,设计T1(上下风口60目防虫网)、T2(上下风口50目防虫网)、T3(上下风口40目防虫网)、CK(上下风口均无防虫网)4个处理。【结果】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温室烟粉虱的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病毒病发病率随着烟粉虱数的增加,病毒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病毒病的发病率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T1处理防控效果最好。各处理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以T1处理最高。叶片净光合速率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处理高47.57%、37.73%和15.03%,均显著高于CK处理。最终产量也以T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1、T2和T3分别较CK处理增产180.44%、134.19%和56.97%。【结论】设施温室秋延番茄生产上下风口采用60目防虫网可有效减少棚内烟粉虱数量,可显著降低番茄病毒病发病率,有效增加番茄产量。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防虫网;防控效果

【研究意义】设施番茄种植产量高效益好,种植相对简单,近年来新疆南疆地区设施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设施温室秋延番茄已成为我区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和种植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南疆夏秋光照强、高温、干旱等因素,引起烟粉虱大量繁殖,造成南疆地区番茄病毒病高发。番茄病毒病主要是由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病毒侵染引起,严重制约我国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给番茄种植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人研究进展】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引起,该病毒被称为“植物癌症”[1-2]。到目前为止,该病害已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大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时高达100%。21世纪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传入我国,对我国大多地方都造成了毁灭性灾害。据各地植保部门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造成的年经济损失约十几亿元,发病面积超过20万hm2,已对我国的番茄产业产生巨大威胁[3]。前人已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变异较快、抗病品种货架期短、栽培环境的变化、传毒烟粉虱逐步北移和数量逐年不断增加等因素,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愈加困难[4-6]。【本研究切入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对植物病毒病没有特效药剂,因此对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进一步防治研究刻不容缓[7]。本研究探索不同目数防虫网对番茄病毒病防控的效果,旨在为新疆南疆地区设施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保障番茄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1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8连日光温室进行,试验材料为‘东风199’。该区烟粉虱种群生物型均为Q型,番茄病毒病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8]。

1.2 试验设计

设计T1(上下风口60目防虫网)、T2(上下风口50目防虫网)、T3(上下风口40目防虫网)、CK(上下风口均无防虫网)4个处理,每处理1个日光温室,温室面积为720 m2。行株距为(80+40)cm×35 cm。8月24日定植,采用南北向垄栽,翌年1月15日罢园。

1.3 项目测定

1.3.1 番茄农艺性状的测定方法 在结果盛期各处理随机选取番茄植株10株,测量其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等指标。

1.3.2 番茄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方法 在结果盛期各处理随机选取番茄植株10株,用TYS-3N植株养分测定仪测各处理番茄倒三叶的SPAD值和氮含量。用CI-34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番茄倒三叶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n,net photosynthetic rate),蒸腾速率(r,transpiration rate),气孔导度(s,stomatal conductance),细胞间CO2浓度(i,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1.3.3 病毒病发病率和烟粉虱数的测定方法 在番茄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各处理随机选取 10 行番茄行进行调查,统计每一行番茄总株数和每株番茄上的烟粉虱数量及病毒病发病株数,计算病毒病发病率和烟粉虱数。

防控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1)

1.4 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Excel 2010和DPS 7.05进行,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控试验对番茄病毒病发病率和烟粉虱数量的影响

从表1可知,烟粉虱的数量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温室呈下降趋势。在番茄幼苗期烟粉虱数T1和T2处理为0头/株,CK处理为1.34头/株,随着种植时间的加长,烟粉虱数量快速增加,到结果期CK处理的烟粉虱为15.51头/株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是T1、T2和T3处理的70.5倍、9.88倍和1.86倍。病毒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幼苗期各处均未发病,随着种植时间的加长和烟粉虱数的增加,病毒病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在结果期T1处理的发病率为2.27%,CK处理的发病率分别是T1、T2和T3处理的23.06倍、4.56倍和1.90倍。不同目数防虫网对温室烟粉虱防控效果显著,以T1处理的防控效果最高为95.67%。

表1 防控试验对番茄病毒病发病率和烟粉虱数量的影响

2.2 防控试验对番茄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防控试验对番茄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株高和茎粗均以T1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叶片数以T1处理较高,与T2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显著高于T3处理和CK处理。叶长和叶宽也均以T1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病毒病对番茄植株影响显著,随着病毒病发病率的增加,各处理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和叶宽呈显著下降趋势。

表2 防控试验对番茄农艺性状的影响

同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

2.3 防控试验对番茄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的影响

叶片SPAD值是衡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大小的数值,而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反映叶片生理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叶片光合作用密切相关。从表3可知,叶片SPAD值以T1处理较高为44.56,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氮是植物生长发育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叶片氮含量也以T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随着病毒病发生率的增加番茄SPAD值和氮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表3 防控试验对番茄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的影响

同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

2.4 防控试验对番茄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光合有效辐射(PAR)一定的条件下,防控试验对番茄叶片光合参数影响显著,各处理叶片光合参数随着病毒病发病率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净光合速率(n)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处理高47.57%、37.73%和15.03%,均显著高于CK处理。蒸腾速率(r)以T1处理较高,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3和CK处理,其中T3和CK处理差异不显著。叶片气孔导度(s)和细胞间CO2浓度(i)均以T1处理较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表4 防控试验对番茄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同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

2.5 防控试验对番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5可知,防控试验对番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单株结果数以T1处理较高为13.22个,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3处理和CK处理。单果质量以T1处理较高为186.35 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最终产量也以T1处理较高为7 820.61 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1、T2和T3分别较CK处理增产180.44%、134.19%和56.97%。说明病毒病对番茄影响显著,随着病毒病发病率的增加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表5 防控试验对番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同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

3 结论与讨论

设施秋延番茄由于生育前期处于高温、干燥、日照强,同时又是烟粉虱大量繁殖时期,使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秋延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我国由南向北转移且大面积爆发,该病毒传播快、来势猛,造成发病地块减产严重甚至绝收[9]。传播途径主要是烟粉虱带毒传播,烟粉虱传播中B型烟粉虱传毒能力最强,一旦带毒则终生带毒,是导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传播的主要原因[13-14]。TYLVC可以在烟粉虱体内通过交配传给交配对象的方式进行增殖,或者直接传给后代,寄主被传染后1~2周即可有表现症状[10-12]。7月中旬—8月下旬是烟粉虱大量发生的时期,也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病最严重的时期[15-16]。本研究表明,不同目数防虫网对温室烟粉虱防控效果显著。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温室烟粉虱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挡烟粉虱迁移进温室,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加长烟粉虱数也在增加,到结果期CK处理的烟粉虱为15.51 头/株,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病毒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幼苗期各处均未发病,随着种植时间的加长和烟粉虱数的增加,病毒病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说明番茄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烟粉虱的数量呈正相关。

TYLCV是植物病毒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17]。TYLCV感病时间短,发病效率快,且毒性强,一旦感病可持续传播10~20 d,严重影响番茄植株生产发育。本研究表明,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以T1处理最高。说明病毒病对番茄植株影响显著,随着病毒病发病率的增加,各处理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叶长和叶宽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片SPAD值和叶片氮含量也以T1处理最高。叶片净光合速率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处理高47.57%、37.73%和15.03%,均显著高于CK处理。所以最终产量也以T1处理较高为每667 m2番茄产量达到7 820.61 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1、T2和T3分别较CK处理增产180.44%、134.19%和56.97%。综上所述,设施秋延番茄生产时,上下风口采用60目防虫网可有效减少棚内烟粉虱数量,阻断烟粉虱带毒传播病毒病,可以起到防控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目的。

[1] 刘勇, 李凡, 李月月, 等.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J]. 中国农业科学, 52(2): 239-261.

[2] 史晓斌, 张战泓, 欧阳娴, 等. 蔬菜主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J]. 中国蔬菜, 2020(3): 90-93.

[3] 苗相伟.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果菜, 2017, 37(3): 31-35.

[4] 苑丽彩, 郭卫丽, 王广印, 等. 几种防控措施对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11): 76-81, 154.

[5] 倪光荣, 胡会英, 陈永顺, 等.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J]. 西北园艺(蔬菜), 2010(5): 34-35.

[6] 王秀芝, 史晓斌, 崔聪聪, 等. 嗜硫小红卵菌与噻虫嗪组合对番茄病毒病的预防和防控效果[J]. 中国蔬菜, 2022(2): 82-87.

[7] 孔祥义, 许如意, 李劲松, 等. 防虫网覆盖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07, 27(8): 12-14.

[8] 褚继萍, 史芳芳, 郑剑超, 等. 和田地区烟粉虱种群生物型及番茄病毒病的检测[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19): 133-134.

[9] 孙胜, 亢秀萍, 邢国明, 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6(5): 102-108.

[10] ZRACHYA A, GLICK E, LEVY Y, et al. Suppressor of RNA silencing encoded by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Israel[J]. Virology, 2007, 358(1): 159-165.

[11] 马妙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危害机理及防治方法[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 43(6): 86-87.

[12] 胡京昂, 周建华, 蔡雨惠. 河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中国瓜菜, 2010, 23(4): 49-50.

[13] 宋建军, 刘红宵, 仇燕, 等.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分布及防治对策[J]. 北方园艺, 2010(7): 147-150.

[14] 何鑫, 赵统敏, 赵丽萍, 等. 间作及几种物理防治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5): 86-90.

[15] 许方程, 林辉, 罗利敏, 等. 5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试验初[J]. 中国蔬菜, 2010(8): 61-64.

[16] 李艳红, 戴率善, 刘宗泉, 等.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程度影响因子分析及防病措施[J]. 中国蔬菜, 2009(9): 24-25.

[17] 周雪平, 崔晓峰, 陶小荣. 双生病毒一类值得重视的植物病毒[J].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6): 487-492.

Study on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Mesh Pest Control Nets on Tomato Viral Diseases

ZHENG Jianchao, DONG Fei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Twelfth Division of XPCC,Urumqi 830088,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mesh insect control nets on tomato virus diseas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mato virus diseases in southern Xinjiang.With 'Dongfeng 199' as the test material, four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T1 (60 mesh insect-proof net at upper and lower outlets), T2 (50 mesh insect-proof net at upper and lower outlets), T3 (40 mesh insect-proof net at upper and lower outlets) and CK (no insect-proof net at upper and lower outlets).The number ofin greenhou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sect-proof mesh.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ce of viral diseases increased rapidly. The incidence of viral disease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sect prevention nets, and T1 treatment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T1 had the highest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leaf number of each4 treatments.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 of T1, T2 and T3 were 47.57%, 37.73% and 15.03% higher than that of CK,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final yield of T1 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CK, T1, T2 and T3 increased the yield by 180.44%, 134.19% and 56.97%, respectively.The application of 60 mesh insect-proof net in the upper and lower air outlets of autumn extension tomato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whitefly in greenhouse,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omato virus diseases, an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yield of tomato.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insect ne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S641.2

A

2095-3704(2022)02-146-05

郑剑超, 董飞. 不同目数防虫网对番茄病毒病防控效果的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 2022, 45(2): 146-150.

10.3969/j.issn.2095-3704.2022.02.26

2022-05-18

2022-06-0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兵地融合项目(SR202118)

郑剑超(1989—),男,硕士生,主要从事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生理生态研究,zgxjzjc@126.com。

猜你喜欢
防虫网黄化发病率
你家的防虫网选对了吗
不同目数防虫网的风荷载试验研究
一种专门针对蓟马的防虫网被开发出来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八仙花黄化对CO2响应参数的影响
葫芦岛市银杏黄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喷施铁和有机酸防治菠萝叶片黄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