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云斑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2-10-15 07:38钟金平肖相元金明霞涂业苟谢谷艾王文辉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天牛计量

钟金平,肖相元,金明霞,涂业苟*,谢谷艾,王文辉

国内云斑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钟金平1,肖相元2,金明霞2,涂业苟2*,谢谷艾2,王文辉2

(1. 江西省分宜县林业局, 江西 分宜 336600;2.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目的】为了解国内云斑天牛研究发展动态。【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云斑天牛研究文献从文献类型分布、发表时间、研究机构、核心作者、资助基金、关键词、刊载期刊、高频引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斑天牛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2人及以上的作者合著率达到了77.71%,受基金资助文献占总量的50.60%,近47%的论文集中在20%的刊物上,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特性和防治2个方面的论文大部分被引的频次都比较高。【结论】云斑天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结果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云斑天牛;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知网

【研究意义】云斑天牛[(Hope)],又称云斑白条天牛,属鞘翅目(Cole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白条天牛属(),是我国重要林木蛀干害虫[1]。云斑天牛常见为害寄主有白蜡树(Roxb.)、杨树(spp.)、桉树()、核桃()等树种[2-5],首先成虫产卵到树干韧皮部,幼虫孵化后并取食韧皮部;之后进入木质部并蛀食木质部,造成寄主植株树势衰弱,或树木整株枯死,往往会导致寄主植株材质损失或果实产量下降[6]。由于云斑天牛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因此其相关研究文献较多。【前人研究进展】自20 世纪70年代云斑天牛在我国报道以来[7],其相关研究文献发展迅速,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特性、化学防治等方面。【本研究切入点】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云斑天牛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旨在深入地了解云斑天牛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1991—2020年,总计30年,检索日期为2021年1月11日。文献可分为研究型(中国期刊、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和实用型(专利、科研成果和标准)两种文献[8],前者以“题名”为检索项,后者以“主题”为检索项,两者均以“云斑天牛”或“云斑白条天牛”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1.2 分析方法

剔除与云斑天牛不相关的、重复的文献,有效文献有220篇。参照前人的研究方法[9-11],利用Excel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以220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分析文献的类型和发表时间;以166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论文的核心作者、资助基金、关键词、引文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类型分布和发表时间

从文献类型分布来看,共有220篇。其中期刊论文最多,有166篇,占75.45%;硕博论文和专利文献次之,分别为23篇、19篇,前者产出7个博士和16个硕士,后者主要涉及饲养和防治方法;会议论文分布在7种不同会议上;成果和标准均涉及到防治技术,前者有3篇,后者的文献最少,只有2篇(表1)。

表1 云斑天牛领域文献类型

根据文献发表总量年度统计(图1)来看,从1993年开始,文献发表总量逐年增加,1998年到达一个小高峰(10篇);1998—2009年,文献发表总量在10篇以下;2012年之后,文献发表总量再次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顶峰(26篇),而在2017年突然下降到13篇,随后平缓下降,但到2020年增加到14篇。虽然我国对云斑天牛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科研工作者关注,但2006年之前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这可能与云斑天牛危害严重性不大有关。2006年之后云斑天牛的研究逐渐地被重视,2010年和2014年形成两个小高峰,2016年文献发表总量最多,这可能与当时我国大面积种植杨树或白蜡树而遭受云斑天牛危害有关。2017年文献发表总量开始下降,但总体维持在5篇以上,说明对云斑天牛的研究热度仍然维持着。

图1 云斑天牛文献发表分布趋势

从图1还可知,期刊论文每年发表的数量与文献发表总量的发展趋势基本相似,说明期刊论文在文献分布类型中占据最主要的位置。硕博论文和专利文献分别从2007年和2010年开始出现,但每年的发表量不高,保持在4篇以内。会议论文、成果和标准发表总量不高,每年的发表量时无时有。

2.2 研究机构分析

对期刊论文发表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统计,共有1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期刊论文发表1篇的研究机构有93个,占总数的80.17%。由表2可知,发表期刊论文6篇(含6篇)以上的机构只有5个。其中滨州学院最多,有15篇,占27.27%;四川农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次之,均为13篇;这3所高校论文发表量41篇,占前5机构的3/4左右。

表2 云斑天牛论文发表量前5的研究机构

2.3 核心作者及合著率分析

根据期刊论文作者的统计结果,第一作者有119人。在第一作者中,发表1篇论文的人数最多(100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84.03%;发表2篇论文的次之,比例为9.24%;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最少,只有8人。由表3可知,论文发表量排名前5的作者共发表论文33篇,占论文总数的19.88%,排名前5作者合著论文篇数共65篇,占论文总数的39.16%;李建庆无论是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还是以参与合著发表的论文数量均排名第一,分别为10、20篇,分别占前5作者发表论文总量的30.30%、30.77%。

另外还统计了期刊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3人及以上参与合著的论文数量最多,有117篇,占期刊论文发表量的70.48%;独著的次之,占22.29%;2人合著的最少,只有12篇;但合著论文所占比例达到了77.71%,这说明科研工作者重视科研合作精神。

表3 云斑天牛论文发表量排名前5的作者

2.4 资助基金

论文得到基金项目资助是评价研究某领域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10]。在所有的期刊论文中,有84篇论文得到了基金资助,只占到了一半左右;这84篇论文得到了第一资助基金的有31个,占资助总数的36.90%。由表4可知,无论是第一资助论文数量还是总资助论文数量(第1资助论文数量与参与资助论文数量之和),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占据前两位,分别为17、18篇和13、15篇,均超过资助论文总数的1/4。虽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在第一资助论文数量上排在第4位,但在总资助论文数量上多于其他两个省级项目资助的总数,甚至不少于国家级资助的论文数量,这说明山东省在云斑天牛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高。

表4 云斑天牛资助基金排名前5的论文数量

2.5 关键词分布

文献关键词在某个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可以反映某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2]。从表5可以看出,云斑天牛领域的关键词共计29个,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特性和防治两个方面。

表5 云斑天牛领域关键词分布频次

2.6 论文刊载期刊分析

根据刊载期刊论文的刊物统计结果,刊物有82种,每种刊物平均刊载论文2.02篇,其中刊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2017版)有68篇(27种期刊)。刊载1~2篇论文的刊物最多,有63种(刊载论文78篇),占总刊物总数的79.27%(占论文总数的46.99%),这说明一半以上的论文集中发表在20%左右的刊物上。由表6可知,刊载论文6篇以上的有6种期刊,这些期刊均属于农林类期刊,总刊载论文47篇,占总论文的28.31%。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有3种,其余属于省级期刊。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期刊《林业科学》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刊载论文量占据前两位,共计22篇(13.25%)。

表6 云斑天牛论文发表量排名前6的期刊

2.7 高被引论文分析

根据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统计结果,约85%的论文被引用。其中被引用1~3次的有42篇,占论文总数的25.30%,被引用4次及以上的99篇,占论文总数的59.64%,这表明有关云斑天牛的论文被引的频次比较高。在云斑天牛高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中,有9篇研究型论文和1篇综述类论文,9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1篇省级期刊(表6)。论文《对云斑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化学物质的分析》被引用的频次排名最高,达96次;《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被引用频次排名第2,但年均被引次数排名最高达8.45次(表7)。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期刊论文均在2012年前发表,可见期刊论文被引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11]。

表7 云斑天牛高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

3 结论与讨论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是图书情报学应用的一种分析工具,已经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找到所关注的研究方向,还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及时跟踪最近研究趋势和热点。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0年(1991—2020年)云斑天牛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其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云斑天牛领域的发表文献总量整体处于浮动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与文献发表总量的发展趋势基本相似,说明期刊论文在所有文献类型中占据首要位置。近3/4的期刊论文产出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说明高等院校在云斑天牛研究方面是我国最主要的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主要侧重于生物学特性和防治两个方面,而分子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

云斑天牛是我国重要林木蛀干害虫,在其各虫态中,除成虫阶段暴露于空间外,卵、幼虫和蛹均生活在树干内,利用药剂防治难度大,因此成虫阶段的防治仍是科研工作者今后关注的重点,其防控技术还需有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化学、信息素开发利用等方面。

[1]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不同林分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J]. 林业科学, 2018, 54(3): 83-90.

[2]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不同林分白蜡树云斑白条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J]. 生态学报,2016, 36(7): 4540-4547.

[3] 徐素芬. 杨树蛀干害虫—云斑天牛[J]. 南方林业科学, 1998, 26(1): 12-13.

[4] 孙佳琦, 董昌平, 田艳, 等. 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2): 40-52.

[5] 司徒春南, 王健, 路纪芳, 等. 杨树和核桃树两种寄主植物上云斑天牛产卵刻槽的分布[J].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37(6): 1300-1304.

[6] 胡佳萌, 徐丹萍, 卓志航, 等. 云斑天牛成虫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56(5): 1037-1047.

[7] 贵州省林科所森保研究室. 杨树云斑天牛生活史习性及其防治研究初报[J]. 贵州林业科技, 1977,5(2): 11-22.

[8] 樊改丽. 基于中国知网的"松材线虫病"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植物检疫, 2018, 32(4): 18-25.

[9] 喻世华. 三十年来“核心期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研究历程回顾[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6(5): 126-132.

[10] 朱长菊, 卢明芳. 我国猕猴桃研究文献计量及研究热点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 36(21): 316-322.

[11] 涂业苟, 艾卿, 喻爱林, 等. 油茶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 生物灾害科学, 2020, 43(3): 303-308.

[12] 李军.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的研究[J]. 现代情报, 2010, 30(8): 131-134.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es of

ZHONG Jinping1, XIAO Xiangyuan2, JIN Mingxia2, TU Yegou2*, XIE Gu’ai2, WANG Wenhui2

(1. Bureav Forestry of Fenyi County, Fenyi, Jiangxi 336600, China; 2. 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Nanchang 330013,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researches.Bas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ata aboutfrom 1991 to 2020was mad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literature types, published time,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core authors, sustentation funds, key words, journal carriers and high frequency references, were analyzed.Concerningliteratures related to, journal articles were mainly a type of literature,the co-author rate of 2 or more authors reached 77.71%, literatures funded by the foundation accounted for 50.60% of the total, and nearly 47% of the articles concentrated on 30% of journals, with most articles cited more frequently and mainly focusing on two aspect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ontrol.The research ofmainly focused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ers.

; bibliometrics; analysis; CNKI

S763.38

A

2095-3704(2022)02-194-05

钟金平, 肖相元, 金明霞, 等. 国内云斑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生物灾害科学, 2022, 45(2): 194-198.

10.3969/j.issn.2095-3704.2022.02.35

2022-03-16

2022-04-20

江西省林业局科技创新专项(201909)和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192BBFL60039)

钟金平(1974—),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工作,71402700@qq.com;*通信作者:涂业苟,男,副研究员,49745125@qq.com。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天牛计量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国内“MOOC”和“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天牛
2008—2013年《档案法》研究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