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兴趣 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以自主游戏“和小棍一起玩”为例

2022-10-15 08:40山西省康乐幼儿园高履珍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树枝院子游戏

■文/山西省康乐幼儿园 高履珍

春季常有刮大风现象,伴有沙尘天气。大风过后,幼儿园的院子里会有大小不同的树枝,幼儿经常会捡起地上没来得及清理的枯树枝玩耍,多次提醒危险后,他们依然玩得兴趣盎然,不亦乐乎。于是,小四班开启了自主游戏的记录活动。

捡小棍

小四班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自由活动时,发现了让他们感兴趣的小棍子。瑞瑞特别兴奋地把捡到的小棍拿在手里,思思也在快速地收集院子里的小棍。石石拿着自己收获的小棍,高兴地与教师分享:“老师,你看我捡到的棍子。”看到这个行为后,教师下意识觉得是危险行为,提醒幼儿扔掉手里的棍子,但还是无法阻止他们捡拾小棍的兴趣。

分析与反思:

教师的干预显然没有打消幼儿对小棍的兴趣,那是不是户外活动材料太少的缘故呢?于是,我们决定增加户外活动自主玩具的投放数量。起初,一些幼儿被新增的玩具所吸引,但很快他们就选择一手拿着器械,一手又在寻找小棍做游戏。看到幼儿对小棍的兴趣只增不减,教师决定让幼儿愉快地和小棍开启快乐旅程,让他们和自己喜欢的材料做游戏。

为了防止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损伤眼睛等情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教师不仅从情感态度上支持幼儿的活动,同时组织幼儿开展了安全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在游戏的同时爱护自己的身体。

扫描二维码走进游戏现场

快乐的游戏

当不再限制幼儿捡小棍后,小棍游戏也在不断地发展。小野和钦钦两人在院子里忙着寻找各种长短不同的小棍,捡到后把它们堆在一起,然后再去寻找。他们交流很少,但彼此配合非常默契。

分析与反思:

幼儿把捡来的树枝简单地堆放在一起,他们乐于在游戏中收获“大自然的馈赠”。可是,院子里常常扫得非常干净,没有那么多的小棍供幼儿捡拾。教师便加入捡小棍的游戏,并把它们悄悄地放在院子的一些角落里,从材料上支持幼儿的活动。游戏重复多次后,钦钦开始借助一些其他玩具丰富自主游戏场景,比如把轮胎套在树棍外面,自己进入轮胎中,像极了鸟妈妈孵小鸟时的模样。

以物代物

随着时间的推进,幼儿与小棍的互动更加丰富了。子琪拿着小棍,边模仿打针的动作边和小朋友说:“不要怕疼,一会儿就好。”这时,小棍变成了针管、棉签,可以用来消毒、打针。有的幼儿把捡到的树棍放在后院的小屋里,开始在屋子里尝试做饭:“我做了很多饭,你们吃点饭吧!”

分析与反思:

幼儿借助院子里的其他玩具,开始尝试以物代物的游戏,彼此之间的语言表达和交往也丰富起来。他们的游戏不再是个体为主,而是三三两两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把幼儿游戏水平发展提示锁定在四个观察点,即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和规则行为。而“此物彼用”或“以物代物”的游戏替代行为正是表征行为的一种,标志着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的抽象性、变通性、灵活性的萌芽与发展。

看到幼儿的这种游戏行为,教师做了以下支持。第一,肯定“以物代物”的行为,采用问题支持:“你们在做什么饭呢?”结果发现,幼儿对食物的名称并不是十分了解。第二,坚持在每次用餐前开展“报菜名”活动,并详细介绍饭菜是由什么菜做成,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菜名,丰富他们的游戏经验。第三,开展科学活动“认识蔬菜”,拓展幼儿的认知,储备游戏知识经验。第四,在区域活动中增添材料,比如在小厨房投放更多的蔬菜、水果等实物材料,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

打印机

一天,教师发现幼儿园1 号楼后院的场地上有许多小棍,便带着幼儿来到新的场地,并收获了新的惊喜。

他们在后院找到了一段楼梯,上面有很多小孔。扬扬把小棍从下方塞进去,很快上边就有幼儿回应,把小棍拿出来,然后上方的幼儿又把小棍塞下去,就这样一直重复游戏。

分析与反思:

因新环境的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变得更加精彩。看到幼儿玩得很开心,教师问道:“这是在玩打地鼠游戏吗?”“不,这是我们的打印机。”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会发现,成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幼儿想到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猜测判断幼儿的真实游戏。了解幼儿,并正确地解读幼儿,需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

拼摆画

幼儿在与树枝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耀仪、阳阳用树枝进行拼摆图形的游戏。她们把捡到的树枝随意拼摆,自由建构,乐在其中。

分析与反思: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由探索。我们不仅在走廊墙上投放装饰画,为幼儿提供更多拓展的思路,还带领幼儿欣赏树枝艺术画,体会画面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增强幼儿的构造能力。在不断的自由创作中,幼儿自由拼摆的作品不仅画面丰富,而且创意层出不穷。

树洞游戏

天气渐暖,树干上经常会有小蚂蚁爬上爬下。有的幼儿发现后,试图去探秘一番:“这些蚂蚁爬到树上,是否都住到树洞里去了?”浩浩说:“我想把它们掏出来,可怎么也掏不出来。”有的幼儿建议:“那我们把树皮剥下来一些吧!”

分析与反思:

随着幼儿的探究意识逐渐增强,树棍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不同的工具,而且也在不断变换角色。记录幼儿的点滴,教师不做知识推进,而是作为旁观者观察幼儿的游戏,并期待他们与小棍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玩法。

整个游戏中,教师“最大程度地放手和最小程度地介入”,给了幼儿超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幼儿的学习越自主,他们获取的经验与自身的联系就越有机。教师在不断追随幼儿,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设环境、提供支持时,也为自己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与幼儿一起建构知识经验,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

猜你喜欢
树枝院子游戏
孪生院子民宿
猴叔叔剪树枝
再见,童年的院子
树枝上的猫头鹰
厦门院子
厦门院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