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2-10-16 13:34温卓张少丹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蜕膜宫腔息肉

温卓 张少丹

(西安工会医院超声科,陕西 西安 710065)

1864年,Walker学者将异位蜕膜定义为,宫颈蜕膜外聚集了大量蜕膜细胞,也称为蜕膜病[1]。了解其病理特点及特征性表现,将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保障妊娠顺利完成。超声有着操作便捷、无创、重复性较好和能动态连续成像等优点,尤其是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提供出宫颈蜕膜的形态和厚度等变化,早期观察到不孕症和宫颈蜕膜癌等多种疾病[2-4]。但当前有关经阴道超声在早孕期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就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孕期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样病变患者总共80例开展研究,并和同期本院8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超声在诊断和鉴别早孕期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样病变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孕期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样病变患者总共80例设为观察组,年龄范围在24~46岁,均值(36.48±6.35)岁;停经时间42~93 d,均值(68.14±10.48)d;均表现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20例,高中或以上6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年龄范围在25~48岁,均值(36.55±6.14)岁;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23例,高中或以上57例。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和例数等资料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之间可比对分析。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5]。

1.2方法 两组均开展经阴道超声检查,选择VolusonE8超声检查仪(美国GE)和附带三维容积经阴道探头进行检查,探头频率在3.0~9.0MHz。指导受检者采用膀胱结石卧位,于检查之前将膀胱充分排空,后在超声探头中涂抹适宜量的耦合剂,再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缓慢将探头放到阴道中直到阴道穹隆位置,转动探头手柄,开展纵向、横向及多个方向扫描检查。对两组的蜕膜厚度开展检查,将子宫长轴图像当作标准,测量宫体位置宫腔前后的宫颈蜕膜厚径,总共测量3次,后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当作最终检测结果。除此之外,对子宫螺旋动脉有关阻力指数开展测量,主要指标包含收缩峰期流速值(PSV)、搏动指数(PI)、舒张期低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情况,总共测量3次,后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当作最终检测结果。

2 结 果

2.1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比对结果 观察组的蜕膜厚度、PSV及EDV水平远远比对照组低,PI及RI水平远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比对结果

2.2观察组早孕期蜕膜厚度范围 观察组孕妇于妊娠第 4 周可以测量到蜕膜层厚度,并在妊娠 6~7 周达到最高峰,即胚芽长或头臀长平均达到10 mm 左右的时间。具体蜕膜层厚度范围见表2。

表2 观察组早孕期蜕膜厚度范围

2.3超声二维声像图表现 观察组中10例脱出病变组织呈较大状态,超声显示宫腔内妊娠囊周围的蜕膜组织回声下降。其余70例孕妇的宫颈管内超声显示低或中等回声,呈条形状贯穿整个宫颈管,宫颈内口扩张,上端连接宫腔下段,下段达到宫颈外口,甚至超出宫颈外口。

2.4彩色多普勒表现 本组80例早孕者中,52例均可探及来源于宫腔下段的动脉血流,其余患者均为探及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或甚至未探及明显的血流信号,5例误诊为宫颈息肉,4例漏诊。

3 讨 论

蜕膜息肉样病变是早孕女性独有且相对罕见的疾病,临床以无痛性阴道流血为主要特征,其病理特征与妊娠合并宫颈息肉样病变相似,临床常与先兆流产或难免流产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对患者的妊娠进程及母婴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明确诊断[6-7]。超声作为一类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对宫颈蜕膜和血流灌注等开展连续性观察[8]。据有关研究显示[9],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无法完全提供出宫颈蜕膜血流状态,仅螺旋动脉有关血流参数才可当作宫颈蜕膜有关容受性评估中的有效指标。但关于早孕女性子宫颈蜕膜变化,在超声结果中尚不多见[10]。

本研究通过对比早孕合并蜕膜息肉样病变患者及健康女性的阴道超声表现发现,观察组的蜕膜厚度、PSV及EDV水平远远比对照组低,PI及RI水平远远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结合上述指标能为诊断早孕合并蜕膜息肉样病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当宫颈蜕膜的血流灌注缺乏,呈现出低血供状态,使得宫颈蜕膜的增殖速度减慢,容受性下降,可影响胚胎着床。经超声结果显示,观察组中10例脱出病变组织呈较大状态,超声显示宫腔内妊娠囊周围的蜕膜组织回声减低。其余70例孕妇的宫颈管内超声显示低或中等回声,呈条形状贯穿整个宫颈管,宫颈内口扩张,上端连接宫腔下段,下段达到宫颈外口,甚至超出宫颈外口;本组80例早孕者中,52例均探及来源于宫腔下段的动脉血流,其余患者均为探及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或甚至未探及明显的血流信号。另外本文有5例误诊为宫颈息肉,4例漏诊,其原因分别为医师缺乏经验,在诊断疾病时发生混淆;其次为病灶直径较小,且孕妇肠气多,对图像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观察组孕妇于妊娠第 4 周可以测量到蜕膜层厚度,并在妊娠 6~7 周达到最高峰,即胚芽长或头臀长平均达到10 mm 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蜕膜层的厚度、结构及回声在妊娠不同阶段上均有相应变化,其与滋养细胞渗透的组织学相吻合,但在妊娠第10周时蜕膜层超声不再清晰显示。本研究认为此病最具特征性的超声表现为宫颈内口扩张,病变组织似从宫腔流淌而出。

综上所述,通过经阴道超声能观察到早孕期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样病变患者蜕膜厚度和血供状态改变,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值得采用。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如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且研究时间不长,未对患者的远期妊娠指标开展统计分析,还需在日后研究中加以完善,得到更为全面、客观的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蜕膜宫腔息肉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危险因素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肥胖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芳香烃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