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于外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局部地缘冲突,内有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和供给冲击的三重挑战,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更多是强调风险与挑战。
更多意识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并未雨绸缪妥加应对,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是一件好事,也是成熟心态的表现。不过,在正视风险与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动能新红利正在集聚和发力,一俟新旧动能转换完成,内部疫情扰动和外部局部地缘冲突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结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格局。
过去几年,中国主动进行了新旧动能的转换,痛下决心挥别了在一定程度上靠泡沫驱动增长的固有模式。日前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过去五年,银保监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约12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高风险“影子银行”的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一批金融违法犯罪分子得到惩处,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这种主动“撤火”的行为肯定会导致经济增速的调整,比如带来了房地产投资的阶段性下滑和与此相关的土地投入的下降。但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不得不为的壮士断腕之举。
为应对由此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对冲措施并取得相当的成效。据平安证券团队测算,8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达15.4%,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基建资金拨付和实物工作量形成都同步提速。资金方面,国开行、农发行的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完畢,其撬动的基建投资规模或可达万亿元以上。而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新出台的“19条”接续政策中,包括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以上、10月底前发行完5000多亿元的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将为基建投资进一步发力提供资金支持。制造业投资方面,8月同比增速回升至10.6%,而近来政策在稳制造业投资方面正在积极发力。
此外,消费缓慢恢复趋势有望延续。比如,汽车消费的强劲表现可能持续,其他消费也有较大的修复空间。而在“保交楼”推进下,房地产新开工及竣工有所改善,房地产销售低位边际企稳。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通过了一场严峻的压力测试,企稳向好态势明显。
与此同时,新动能与新红利也在不断涌现。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渗透率提高到了22.9%。种种情况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从市场培育期迈进市场化的发展阶段,正在从政策和市场双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主的新发展阶段。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陈清泰在一次发言中指出,中国于2011年在全球最早推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赢得了难得的先发效应,选准了技术路线,把握住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最终赢得了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和主要汽车公司的高度认同,客观上是中国主导了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在全球的几次产业革命之中,这可能还是头一遭,也会成为中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
陈清泰还指出,汽车颠覆性变革的底层是可再生能源,是电动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这些方面,恰恰是近年中国发展状况良好的新兴领域。在网联化、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等方面,中国都处在全球第一梯队。
而针对人们近来比较担心的“脱钩”和“断链”问题,天风证券的研究表明,俄乌冲突分裂了全球石油定价体系,欧洲制造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经历着成本冲击带来的份额转移,这正在给中国带来能源密集型行业份额提升的新一轮红利。中国不仅具备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逐渐积累的技术能力,还同时具有“两个石油体系”下的能源成本优势和稳定性优势。考虑到当前世界环境下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比较优势应当得以重估。
总之,只要人们在正视困难的同时,坚定信心,站稳脚跟,加倍努力培育和转化新动能新红利,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