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民俗文化里的生活美学

2022-10-19 05:12丁云通讯员朱丹虹
现代苏州 2022年19期
关键词:游园会桃花坞唐寅

记者 丁云 通讯员 朱丹虹

中秋时节,“桃花坞·中秋游园会”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举行,以“品吴地中秋雅韵 赏桃坞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民俗节庆活动和非遗文化展演,诠释了苏式生活美学内涵,推动桃花坞地区作为弘扬吴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古城旅游新亮点, 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打造沉浸式国风游园会

走进唐寅故居文化区,目光很难不被站在门口的真人版“门神”牢牢吸引,人们纷纷驻足留影,“像是从年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让人瞬间就陷入桃花坞的魅力世界中。”游客顾晟感叹。

位于古城区西北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占地面积1.84平方公里,区内历史建筑众多、人文价值丰富,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就以所作的《桃花庵歌》向世人展示了他隐居于此的逍遥生活。

今年中秋佳节,文化底蕴深厚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举办中秋游园会活动:以“唐寅”的足迹“线上+线下”相结合,游走桃花坞,开展沉浸式的中秋游园会活动。游园会线下设置了民俗体验区、文创市集区、艺术欣赏区等不同区域,将传统的中秋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元素有机结合,让游客近距离触摸和品读江南文化的魅力。线上则直播带领广大网友走入桃花坞,感受历史文化片区的新活力,提升桃花坞IP的影响力。

在唐寅故居文化区内的学圃堂中,游客薛丽雯在桃花坞木版年画手艺人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张“事事(柿柿)如意福”主题年画,兴致勃勃地向同行家人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据悉,文化区中所有堂、斋、室名称都出自唐寅书画作品之中,临近学圃堂的六如堂向游客展示唐寅的生平事迹及桃花坞地区的历史兴衰更迭。

用文化味升华烟火气

“今日里是欣逢佳节同游……”禅仙居中,评弹演员的一曲《赏中秋》唱腔优美,九转三回呖呖莺声,听起来就让人心静惬意。游园会现场,多处区域设置了昆曲、昆舞、评弹等文艺演出,表演打破传统舞台边际,将文化区内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等都作为演出舞台,游客走走停停穿梭于舞台其间,沉浸于戏剧其中,充分感受江南文化之美。

明清时期,桃花坞地区是苏州传统手工艺重要的生产地与集散地,也是文化与创意、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因而“桃花坞·中秋游园会”以此为出发点之一,用文化味升华烟火气。文创市集区内,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处处透着江南的传统工艺细节和人文韵味,受到了文创爱好者的追捧。这些文创产品涵盖书画、瓷器、苏扇等多个门类。游客李妍为自己挑选了一条丝巾,据她透露,自己当日买下的可不止这一件, “这些文创产品兼具观赏性、实用性与时尚性,我选了好几样,准备带给亲朋好友。”

明月、星空、玉兔等中秋元素,悉数被用于活动现场氛围布置上,呈现了一场月满团圆的视觉盛宴。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健表示:“通过打造‘沉浸式’的民俗文化盛宴,引导市民游客从‘走近’到‘走进’,变‘观看’为‘沉浸’,变‘感受’为‘参与’,充分体验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独特风情。”

崛起千年古城文化地标

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既要留住气韵,更要集聚人气。除中秋游园会,国庆期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也举行了相关活动,为这处古城文化地标持续提升人气。

2010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项目围绕唐寅、泰伯和非遗三大亮点,以挖掘、保护传统文化为目标,重点打造了唐寅故居文化区、泰伯庙及阊门西街文化区。一期工程中,唐寅故居文化区已基本建成,泰伯庙现免费对外开放,阊门西街文化区正在抓紧建设。

作为苏州全新升级改造的文化地标,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意义不仅是对古城文化保护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对片区内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一种特别保护。“在建设的同时,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举办贯穿一整年的‘创意·四季桃花坞’系列活动,用非遗传承展现具有姑苏特色文化底蕴,吸引市民了解姑苏文化、热爱姑苏文化,助力姑苏古城保护、文化传承、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翟健介绍。

目前,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正在进行招商工作,将结合桃花坞及姑苏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集办公、餐饮、住宿、沉浸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微度假”目的地为目标,持续导入优质资源,打造更多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未来成为江南文化的多维展示窗口、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

猜你喜欢
游园会桃花坞唐寅
游园会
装疯卖傻的唐寅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绘画专题
苏州桃花坞与日本浮世绘比较研究
摩登姑苏:被低估的“桃花坞”
游园会
动物游园会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