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改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2-10-20 07:35张学珅
民主 2022年2期
关键词:受众工作

□张学珅 申 蔷

我国传媒业工作者已在国际传播领域有所耕耘,但当前背景下依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西方国家的集体话语攻击、网络媒体国际舆论引导、“信息疫情”的影响等等。

应加快新型话语体系建设,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输出,推动我国外宣工作朝“重基层、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利用国际传播平台因地制宜制定传播计划

世界各国或地区拥有不同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与信息获取渠道,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制定不同的国际传播计划。首先,为更有效提升不同国家受众对我国信息的接收程度,应当优先考察不同地区目标受众的具体信息接收方式,利用TikTok、Twitter、Youtube等海外用户社交平台推进我国舆论宣传工作。在全球环境下,通过调整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表达方式来贴近不同地区、国家和受众群体,实现有效传播;其次,可以与一些“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非西方国际媒体加强交流,可通过挖掘当地社会热点问题,增加以中国视角、中国观点对所在国新闻和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报道,注重提高我国国际性媒体的“在地化”程度,培养自身稳定的海外受众群体,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通过电视台、互联网等方式进行舆论宣传工作,在坚持注重中国官方媒体、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同时,逐步支持培养新型网络媒体,尤其是一些在海外平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个人媒体。

二、构建立体多元话语体系,展示中国新形象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泱泱大国,可以选取的宣传素材数不胜数。以往的中国国际传播一般以国防、经济、大型工程等宏大主体为主,缺乏发展过程中的微观呈现,海外受众对我国认知不足。需要通过完善舆论传播的话语体系,立体地呈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中国形象,增强外国受众对中国当代真实情况的认知。

针对不同国家的受众,要多采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提供真实多样的中国文化、制度、生活、娱乐等讯息。例如,在传媒工作者们的齐心协力下,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现出的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中国的抗疫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疫情期间,中国国内的部分医生、护士、志愿者等个人为主体的报道时常被境外媒体转发,并引起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生动案例可作为传播的重要素材,并实现融媒体和常态化的报道,不应只作为时事新闻昙花一现。

三、加强我国民主党派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参与度

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参与力量,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各民主党派之间可以加强联合,共同致力于国际传播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分子身份、新闻出版传媒相关从业人员较多等有利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个民主党派团结一心,用民主党派特色的声音和可亲、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为我国传播事业添砖加瓦。

四、让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媒体行业生存发展的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纸媒的生存压力日益严峻,而互联网为传媒的集团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以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需求和加强国际传播力的大背景下,可对部分传统纸媒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和升级改造,形成多个较有实力的全新数字化传媒集团。这些企业在满足原有读者群更高需求的同时,可分工协作聚焦一些国外读者受众群,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稳步提升我国外宣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在对象国推广我国饮食、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对中国影视作品、游戏、动漫等文化娱乐产品的推广力度,激发国外民众了解中国新潮文化和最新动态的兴趣。当下我国社会的许多新潮文化以网络为主要媒介迅速红遍世界,相关从业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所具有的时效性等特点,通过“软语态”和“硬实力”相结合,更好地传播我国正面形象,有力反驳西方媒体的抹黑,让我国国际传播工作发挥最大价值,展现我国多元化、丰富、活泼的国际形象 ,使宣传工作行稳致远。

五、积极培养合格的“基层外交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受众的直接交流已成为了当今国际舆论传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适度加强对民间外宣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外语教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教授他国的文化知识,还要鼓励引导各级院校开设相关讲座,使学生理解我国当前国际传播工作的急迫性与重要性,让未来的跨国人才与留学生群体自觉自愿地成为公共外交的一分子。

在来华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当更加重视对留学生群体的宣传工作,该群体既是连接中外友谊的重要桥梁,亦是国际传播的新型前沿阵地。运用生动感人的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知华、爱华、友华”高级国际人才,通过多途径的方式加强国际传播宣传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想要改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加快顶层设计和布局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如同中国高端芯片、发动机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或许是诸多传媒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生存道路。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引导领导干部及全社会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工作,进行国际传播知识培训,最终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猜你喜欢
受众工作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不工作,爽飞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