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来源

2022-10-20 10:41祖誉齐
西部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斯宾诺莎阿尔都塞拉康

祖誉齐

“症候阅读法”是由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年)提出的文本解读方法,这是哲学史上的重大突破。苏共二十大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法共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引发“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人们开始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误解,马克思主义逐渐面临被软化的危机。在这个时候,阿尔都塞站出来,以他的“症候阅读法”保卫了马克思,保护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阿尔都塞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一位带有转折性意义的哲学家。阿尔都塞说过,“为了认识一种思想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同时了解这一思想产生和发展时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必须揭示出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即思想的总问题。”“症候阅读法”的提出,发现了马克思在早期和晚期“问题式”的不同,只有找到每个阶段的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地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研究。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是根据“文本”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如空白、沉默、疏漏、错误等,揭示文本的“理论框架”的方法,其形成过程是他一生经历的体现,既有他个性的原因,也有其他学者的影响。

一、阿尔都塞的矛盾个性影响

阿尔都塞曲折的经历注定了他悲惨的人生。他的家庭是不幸的,这样的家庭导致了他悲剧般的一生。1918年,阿尔都塞出生于法国,那时正处于“一战”爆发时期,他的家庭条件中等。对阿尔都塞影响最大的是父辈之间的感情纠葛,他的母亲露西安娜一开始和自己的叔叔路易相爱,两人兴趣相投,后来路易参军,由于战争爆发,路易与哥哥查尔斯一起上了前线,但路易不幸战死,而哥哥查尔斯幸存下来,并向阿尔都塞的母亲露西安娜求婚。一直以来露西安娜是很受人尊敬的,她向往美好的、高尚的生活,出于对路易的怀念迫不得已嫁给了他的哥哥查尔斯。但好景不长,查尔斯文化程度低,见识短浅,野蛮粗鲁,时常对露西安娜暴力相向。查尔斯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妻子,他要求露西安娜守好本分在家服侍他,生儿育女,让她放弃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追求。露西安娜很绝望,但又无能为力,她彻底与自己向往的生活相割裂,成为“像伤口一样血淋淋的母亲形象”,阿尔都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母亲露西安娜给他起名叫路易,正是对亡故叔叔的思念,她这种无法割舍的情感给阿尔都塞很大负担。露西安娜对阿尔都塞的情感是多重的,他被母亲叫做“路易”,这不只是他自己,还代表着他的叔叔。阿尔都塞身不由己,又无可奈何。露西安娜参照已故的路易来抚育自己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让他的孩子符合她心中完美的形象。露西安娜强加自己的意愿让阿尔都塞听话,让他努力学习,阿尔都塞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不久阿尔都塞成为一位知名学者,他的母亲露西安娜欣喜若狂,倍感自豪。阿尔都塞一直遵循母亲的意愿来要求自己,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母亲,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上,他的想法都被掩盖,这是阿尔都塞悲剧的开始。

阿尔都塞的自传曾说道,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他一直是他叔叔的替身,他的存在不是真实的,是一种伪装,他很厌恶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让他失去了自我,更像是被剥夺了人格。阿尔都塞被分裂为“非我”的阿尔都塞和“本我”的阿尔都塞,“非我”是那个被母亲寄予厚望的,“本我”是多年来一直被遮蔽起来的。这两个阿尔都塞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可以在阿尔都塞的思想中发现这一点。在精神世界里,阿尔都塞一直在为捍卫“本我”和摆脱“非我”之间而斗争。所以,阿尔都塞成为一个矛盾的哲学家不足为奇,不管在任何时期他都有着双重的形象,晚年的阿尔都塞出现人格分裂,这种分裂不是突然形成的,跟他童年时期的悲惨经历有很大关系。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也正是其内心的强烈写照。

1928年,阿尔都塞在外祖父家中开始了他的自我救赎,这段时间他探索自然,勤于动手劳作,享受各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承认自己的存在,感觉这一切才是真正的自己,他的“本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但阿尔都塞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在相信现实的同时,还想要通过自己双手去改造现实。

二、阿尔都塞受结构主义影响

阿尔都塞的哲学受结构主义影响巨大,在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时代背景下,阿尔都塞提出“保卫马克思”这一口号,他受结构主义的影响是必然的,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显而易见。与此同时,阿尔都塞也受到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影响,他在写《读〈资本论〉》一书时就采取了拉康的方法,然而拉康在当时是被当作结构主义者的,阿尔都塞受其影响,被学者认为他与拉康之间有某种密切联系。由此,阿尔都塞的思想就被认为是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他将语言视为一种抽象术语,结合各种知识,建立语言学相关规则。列维·斯特劳斯逐渐地丰富了其内容,他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亲属制度和神话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人类学研究史上的一大突破,打开了人们认识的大门。列维·斯特劳斯将结构主义推向更广泛的研究领域,这一思潮让一直盛行的存在主义遭到了威胁。

拉康的精神分析语义学对阿尔都塞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就是使得无意识理论逐渐变得具有科学性。拉康的独创性在于从语言的视角阐述无意识,把无意识当作语言,他认为无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生成的。语言创造了无意识,无意识是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在拉康看来,主体和无意识是相同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语言的洗礼才能成为主体。拉康认为,主体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通过语言这个途径才会生成主体,那么无意识也就产生了。

拉康运用结构主义范式,比索绪尔更加激进。拉康认为主体不是真实的,是虚构出来的。同时,拉康着重强调症候分析,关注每一个“症候”,不放过任何一个患者的想法,并对无意识做出了结构主义的阐释,阿尔都塞所运用的“问题式”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结构。与拉康最大的区别是,阿尔都塞是从文字入手,回归作者本意,以文字来挖掘作者的无意识结构。阿尔都塞在理解马克思的著作时,采用了拉康的“症候阅读法”去分析。阿尔都塞的《读〈资本论〉》一书致力于用“症候阅读法”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他在本书中强调要找到《资本论》中的深层结构和理论框架,也就是找到文章的“总问题”,把作者埋在作品底层的无意识结构找出来,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把原作者文章中的“症候”——如空白、沉默、疏漏、错误等连起来解读,这个方法很有创新性,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突破,“症候阅读法”给人们提供了理解马克思的新方法。

最先提到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的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刊物,这些刊物记载了阿尔都塞的思想,在当时的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与此同时,“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兴起,与阿尔都塞的观点截然不同。阿尔都塞提出“马克思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不久,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学者中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以偏概全,抓住阿尔都塞文章中某些片面的结构主义观点,把阿尔都塞当作结构主义者,一旦被冠以结构主义的帽子,他提出的“保卫马克思”也就被推翻了。但不得不说,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起到了冲破传统的作用,给学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人们原来在经济学领域阅读《资本论》,如今已有所改变,把它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便可以从哲学和认识论角度来分析,这也为解读马克思哲学开辟了新道路,如果把阿尔都塞归结为完全的结构主义,那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三、斯宾诺莎的唯理论思想

阿尔都塞的思想受到斯宾诺莎的唯理论的影响,这可以从他提出的各观点中寻找答案,阿尔都塞将其视为“一束普照的光,一种特殊的以太”。

(一)“实体”与“样式”的关系问题

斯宾诺莎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是“实体”与“样式”的关系问题。“实体”就是神,也就是的丰富自然界,那所谓的“样式”就是指实体的特殊形态,也就是具体的事物。斯宾诺莎强调整体性、客观性和无限性,同时贬低主体并且反对思维的能动性,他认为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影响。斯宾诺莎对整个哲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首次提出“无主体的过程”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阿尔都塞把斯宾诺莎的这种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理论学说当中。

(二)“实体是自因”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阿尔都塞对斯宾诺莎提出“实体是自因”表示赞同,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自身的属性,独立自存,没有外部表现,自己是自己的原因,也没有先验性,这也体现了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体的因果关系。阿尔都塞由此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是复杂的、具体的,和其他辩证法相比有很大的独特之处。阿尔都塞的著名理论“马克思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和斯宾诺莎的思想也是如出一辙。斯宾诺莎承认客观,否认主观能动性。在阿尔都塞看来,把马克思的“历史科学”看成整体,而把主体的人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他们不具有自由意识,也没有能动作用,只是单纯地被当作“承担者”。

(三)意识形态初步理论

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提到意识形态理论,这一理论成为阿尔都塞研究的突破口,他认为斯宾诺莎既不去幻想意识形态,又否认把意识形态归结为显而易见的观点,批判了主观臆想同时也批判了意识形态,彻底地批判了主体中心论,冲击了以主体为背景的资产阶级哲学。基于以上观点,阿尔都塞把一切旧哲学、谬误视为意识形态,同时将斯宾诺莎的思想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

(四)“实体”的两个属性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有两个属性即“思维”和“存在”,这两者性质不同,因而是相互独立的,代表了不同的实体内容,前者是理智层面,后者是形体层面,二者共同组成同一个实体。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提到“实在的客体”和“认识的客体”,也是同样的区分方式,这一点和斯宾诺莎的思想不谋而合。

(五)三种认识方式

斯宾诺莎认为认识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感性、知性、理性。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层面,基于这三种方式,阿尔都塞在区分“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践”和“科学的理论实践”时,也是根据这三种认识方式来划分的。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践”与斯宾诺莎的感性一致,只能代表主观感受,不能表示事物的特点。然而“科学的理论实践”和斯宾诺莎的知性、理性相同,可以明确事物的属性和本质。

四、黑格尔哲学

阿尔都塞最先受到启发的著作是《精神现象学》,在这部书中黑格尔批判康德的主观性,把它看作是由外部感觉引起的东西,这种主观性是真空的、不可认识的,是从内容中抽象出来的,被称为“物自体”。黑格尔认为“物自体”就是幻影,是世界本身的样子,他把康德的自我纯粹性看作真空性,“物自体”就是向外投射的东西,他认为康德“真空的自我”是自我真空的外在化,这就是黑格尔的真空经验。阿尔都塞吸收了黑格尔所理解的真空论,由此,这个精神分析方式的种子在阿尔都塞的心中被埋下。阿尔都塞接触黑格尔学者考杰夫,通过他不断地了解黑格尔哲学,发现了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在否定条件下,找出黑格尔没有表达出的话语。阿尔都塞想要把黑格尔哲学的“内容”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容易理解,经过阿尔都塞的不断思考,他指出黑格尔阐述“内容”这个词的对面是“空缺”。“空缺”就是像什么也没有装的容器,想要充实就要加入“内容”。就拿哲学来说,哲学的出发点是无,是虚空,但如果想填满这些虚空要就要不断地进行哲学思考,所谓的“哲学思考”也就是“内容”。

阿尔都塞在《论黑格尔思想中的内容概念》中提到,一般情况下“整体”与“空缺”是相背离的,但在黑格尔哲学中却是兼容的。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整体”,不过这个“整体”是不完整的,是有“空缺”的整体,需要进行填充,那么填充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只有看到“空缺”,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那所谓的“空缺”也就是“症候”,正是因为这些“症候”才能填充“整体”,达到自我实现。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一书中最关键的词语就是“症候”,他认为只有找到文本中的“症候”挖掘作者的真实意图,才能揭示文本的深层“理论框架”。阿尔都塞有两面性——“公开的阿尔都塞”和“秘密的阿尔都塞”,他有着双重的形象,但在世人眼前的都是那个“公开的阿尔都塞”,阿尔都塞的青年时期是被他遮蔽起来的。青年阿尔都塞是一个完全的黑格尔主义者,他用“空缺”“真空”这些新词语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真正地理解黑格尔哲学,在拉康的理论中更加强调这种研究方法。基于以上观点,阿尔都塞提出要从“可见的东西”中读出“不可见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马克思主义思想

“症候阅读法”虽然是由阿尔都塞首次提出,但他认为马克思已经把这个阅读方法付诸实践。在《资本论》中,阿尔都塞花大量笔墨摘录了恩格斯“非凡的理论说明”,在本书中恩格斯列举了在化学中发现氧气的例子,以此来说明马克思的新发现。马克思伟大之处在于他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完成了其他人没办法完成的事情,从一个极其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着手,揭示了剩余价值学说。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正是因为他发现“古典经济学没有看到的东西不是它没有看到的东西,而是它看到的东西;不是没有出现在它面前的东西,而恰恰是出现在它面前的东西;不是它疏忽的东西,而恰恰是它没有疏忽的东西。”这是古典经济学家“沉默”“空白”的地方,这无疑为阿尔都塞打开了新视野,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不是回答的改变而是问题的改变。马克思在《工资篇》中使用“场所的变化”来表明问题体系的变化。阿尔都塞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或许存在着对一个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提出的问题的重要回答”。基于以上,阿尔都塞强调只要有耐心就能找到“空白”,要不断地对马克思著作进行“症候阅读”。

六、结语

通过对阿尔都塞思想来源的研究可以看出,上述的五个方面对阿尔都塞的影响是不同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矛盾个性导致了阿尔都塞的双重形象,童年时期的悲惨经历贯穿了他的一生。阿尔都塞受结构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拉康的“症候阅读法”和精神分析法是他研究马克思的重要途径。斯宾诺莎唯理论在阿尔都塞重要观点中都有涉及,为各个观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黑格尔哲学对阿尔都塞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早期阿尔都塞用“真空”阅读黑格尔,创建独特阅读方式,这为后期运用精神分析的思维方式做了铺垫。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阿尔都塞打开了新视野,尤其是“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变”,对阿尔都塞提出“问题式”做了很大贡献。阿尔都塞的思想是有内在同一性的,他们都是科学主义的范畴,观点相互吻合,共同构建了阿尔都塞的理论体系。对阿尔都塞思想来源的研究,可以让学界对阿尔都塞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界正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也为后来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斯宾诺莎阿尔都塞拉康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斯宾诺莎对迈蒙尼德寓意解经法的批判及历史意义
阿尔都塞的镜中自舞
——重读阿尔都塞的《论青年马克思》
“天下之言性也”
——拉康对《孟子》的误读?
青年施莱尔马赫的斯宾诺莎研究中的形而上学
斯宾诺莎
胡适、张君劢眼中的斯宾诺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