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传递视角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及应对

2022-10-20 10:41
西部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

徐 畅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定义及影响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定义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发生的经济内容经由财会部门加工后而形成的信息,依照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即本文分析的对象,是构建商业世界的基石,它的范围比较狭义、确切,具体是指财会部门依照会计准则及企业自身选择的会计政策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企业经济内容而形成的“四表一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编者注)的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范围更加广泛,不同国家对于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范围的要求不尽相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披露要求与财务的相关性更强,如管理层讨论、股票价格等内容,欧洲更注重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的相关信息,我国非财务信息披露范围的要求包含了前两者的两方面,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更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企业披露模糊的问题。

(二)财务会计信息对经济的影响

会计信息产生后,会通过不同的信道传递给信宿,而信宿作为主体在社会系统的权威不同,获取的信息含量与信道也就不同。当信宿是公众时,信道有财务报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编者注)报告等;当信宿是金融机构时,除了面向公众的信道,新的信道包括企业交易流水、企业主个人信用状况;信宿是税务机关及其他政府机关时,新的信道有企业发票、纳税申报方式申请审批表、银行流水。

财务会计信息作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会从三个方面影响经济:第一,财务会计信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向市场提供企业信息,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管理者确定业绩和投资者评价投资项目的基础,并能间接地影响股票市场。第二,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减少市场中逆向选择和流动性风险来维护市场的有效性。信用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若是大部分企业都能承诺及时披露高质量财务会计信息,就能降低投资者对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风险的担忧,降低流动性风险,从而能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三,财务会计信息具有治理作用,是公司控制机制的直接输入,旨在约束管理人员,引导资源流向被确定为好的项目,远离被确定为坏的项目,并防止管理人员侵占投资者的财富。

财务会计信息一旦失真也会通过以上三个渠道误导投资者影响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绩效,严重者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若会计信息失真大量存在,将影响市场信心,阻碍经济发展。

二、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环节

(一)原始数据失真

会计信息的输入依赖于各种记录着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如果原始凭证缺失、信息被伪造,将在源头上破坏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

一是非财务部门造假。原始数据失真有的来源于会计系统之外,其他个别部门的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对票据收集保存不善,甚至伪造隐瞒,这属于输入的信息在源头上发生的失真,且多发于仓管采购部门。由于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虚造物资出入的相关单据、虚报定价等手段为己谋利,这些票据被作为原始票据使用自然会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二是高级管理层进行运营层面的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其原始数据失真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便是来自高级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操纵”企业财务数据,依据“操纵”程度,盈余管理分为偏离正常运营与“操纵”应计项目两种,前者会造成原始数据环节的失真,后者属于核算环节的失真。

偏离正常运营的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以期待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相信某些财务报告目标已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实现为动机,在做营运决策时,以避免违反债务契约或避免政府干预,有意地偏离真实的经济活动内容。在实务中,经营权与所有权并非是独立的,甚至多数情况下是混淆的。对于高级管理层,由于薪酬关系,其需要迎合大股东或多数股东的意志,是股东进行企业价值转移的代理人。或是因为不合理的薪酬激励合同的存在,高级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具有误导财务会计信息的动机,且成为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最大的参与者。其常用手段包括:通过价格折扣在某一特别时间段内调整销售速度;改变装运时间表,延迟研发支出资本化;制造虚假的资金循环链。譬如,瑞幸咖啡通过虚增广告费用,将一笔资金以广告费用为由转出企业,再用这笔资金购买自己的产品流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是通过建立关联方交易,以收购为由将资金转出给某企业,再通过该企业消费转回企业,以虚构订单,造成繁荣的假象获得虚高的市场价值。

(二)核算环节失真

在核算环节,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制度要求,依照会计准则引导,将原始的经济内容信息加工成符合社会标准的财务信息,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机械的过程,其中伴随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财务人员对每笔业务的理解。

一是财务部门核算失责。财务信息的核算失真最有可能的来源是财务部门的失职,如非故意地建立不合理的会计账户,错记、漏记会计科目。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它们不如上市企业那样受到严格的监管约束,所以也不像上市公司那样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需求,而更倾向于压低记账成本,选择将财务管理事务外包给代理记账公司,而外包的会计工作质量令人担忧。代理记账公司的收益与承包的业务成正比,为追求利润,一家运营较好的记账公司往往要代理上百家中小企业的业务,但其精力有限,且脱离企业日常运营,这就造成记账公司无法真正了解企业业务本质,通过机械地程序化地记账以快速完成工作,结果会造成被承包企业的成本费用类财务信息失真。

在一些企业,虽然其财务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为了个人利益,采取故意混淆账户、科目,不规范记录供应商和客户名称等手段以隐瞒真实信息,阻碍内外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是来自核算层面的盈余管理。该种盈余管理是指会计利用权责发生制,为了利润而核算,而非为了真实可靠地反应企业经济活动而核算,它是由于会计政策、估计的存在而存在的。依照会计要素的不同而划分,财务人员有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渠道:一是通过延期资产减值、少记长期资产的折旧、减少坏账等手段来虚增资产价值,或是通过反向增加上述项目来调减资产价值;二是通过提前确认未实现收入、未合理估计应收账款贴现因票据追索权而可能面临催收风险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三)列报环节失真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各个上市交易所的指引具体规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这个环节是会计信息从企业内部流向外部的关键环节,按照监管规定,上市企业需外聘企业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会计信息内容及披露情况进行定期的审查,注册会计师出具审查报告,并在报告中签字以此保证企业披露信息的合法性,且一家事务所最多连续审计同一家企业五年。但实务中,广泛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伙同企业出具虚假报告的情况,甚至一些非知名事务所以改名换姓的方式以为同一企业提供五年以上的审计服务,即“看门人”协助企业造假造成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列报环节的失真。

(四)使用者接收环节失真

除了有财会等相关商科专业背景的投资人、政府专业人员以外,会计信息的使用人还包括众多的被“知识护城河”隔离的散户投资者。由于散户个人会计知识缺乏、个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企业IPO披露的冗长难懂的文件如《首发招股说明书》《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招股说明书》等,超过了其处理能力,很难为其所用。于是便出现了即使企业依照监管规定披露了大量信息,大部分散户投资者仍认为企业仍需补充披露信息的情况。这说明会计信息并没有被使用者有效接收,没有完全实现其价值,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端的发展不完全,使其在信息传递的最后一个环节失真。

三、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个人利益驱动与委托—代理关系冲突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表面原因,很显然是企业经营者、所有者与“看门人”都有在披露失真信息的过程中获取更多个人利益的机会。具体表现有:一是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企业中,其经营者如董事会成员、经理的薪酬多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财务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营效果的描述与相对可靠的证明,在企业经营不善时,管理层就有造假、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二是对于经营权所有权混淆的上市企业,其股东更容易直接控制披露失真信息,若为融资会倾向夸大企业利润,或为避税逃税会倾向减少企业利润,或恶意将企业资产转为个人资产。三是市场的“看门人”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责。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其所审计的对象,同时是其顾客,在对“看门人”没有单独的额外的监管、行业内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看门人”必然会通过隐瞒顾客的负面信息讨好顾客以获得薪酬。而这三种表面原因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深层原因,那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不合理带来的利益冲突。

(二)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欠缺

一方面,我国财务人员队伍规模庞大,但高质量财会人才却很缺乏,截至2020年我国具备初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670万人,注册会计师有近4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0.028%。根据美国全国州会计委员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份,美国约有67万名注册会计师,占总人口比例0.2%。可见,我国高质量财会人员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会计人员质量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差距较大的体现,中西部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城市缺少吸引力,这导致中西部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我国本科教育面临与脱离现实的问题。我国7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会计学及其相关的本科专业,但其培养计划、目标偏离现实需求,尽管部分高校已着手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但仍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师队伍中缺少复合应用型人才,缺少新的教材等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财务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传递需要企业整体的参与,其质量状况是企业内部整体环境的具体表现。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一是可能源于企业内部不合理的、不平衡、甚至有利益冲突的组织构建、人员配权。二是可能源于价值观扭曲的企业文化。三是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专业设计,不具备专业方案和完善制度,不能跟随会计准则的变化及时调整。这些原因都会大大削弱内容控制的目标效果,无法让内容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专家组公布的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数据近些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重要缺陷呈现波动趋势。即便是这些上市的大型企业仍然存在许多内部控制缺陷,这些企业拥有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制度,可依旧存在较大完善空间。

(四)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大环境建设整体落后

企业宁可违规违法也要虚假披露的背后是人追逐利益的欲望,企业外部的监管环境对企业的违规披露会计行为有重大的约束作用,其完善建设也更显重要。

会计监管随着我国的经济模式与发展,经历了从规范性会计到内部、社会和政府共同进行监管的思想变化。在政府的重视与引导下,我国的法制整体环境逐步完善,但在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对《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解读中,多次提出现有的会计相关法治建设以及相关配套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会计的改革与发展,离“放管服”、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入场方式改为注册制,维护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对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更加重要,这就给监管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也存在规定模糊分散的问题。譬如,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可能发生亏损时,应将该可能予以预告提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虽有该项规定,但并未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是一种默许企业自主选择的披露内容。诸如此类的模糊分散的规定,导致企业看似公布了许多信息但实则加重了使用者接收信息的成本。

同时,我国长时间存在违规披露违规、违法成本的问题。财务造假的企业与相关负责人会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管辖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情节后果严重者,很可能同时面临刑事处罚。近三年,政府加紧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调高了对财务造假相关的处罚、处刑。在2020年之前,我国上市企业违规披露信息的违规、犯罪成本极低,近年来立法机关对有关法规进行了大幅调整,特别是对刑事案件提高了刑期,取消了定额的罚金。虽然这些措施有一定震慑作用,但其落地实施效果还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其配套的执法细则还需要时间完善。

(五)“看门人”失责

外部审计在理论上应独立于企业,成为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三方,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企业供需不平衡,审计供大于求,这就导致审计费用与企业业务量不匹配。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内部存在竞争,知名事务所与地方非知名事务所大打价格战,对于知名事务所,因为要维护事务所声誉,即使其降低收费也不会明显降低其审计质量,而对于非知名小所,低收费会明显影响其审计质量。

“看门人”并不是上市公司的平等、独立的第三方,而是上市公司为满足监管部门要求而聘请的“外部雇员”。过低的审计费用会迫使审计所减少审计工作量,或是被上市公司用审计费用以外的好处费“收买”。这种市场现实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审计失效,使财务会计信息在列报环节的“质检”出现裂痕,从而威胁信息质量。

四、防范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企业建设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内部治理是指通过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债权与股权的分配比例等问题来减少企业内部冲突,以求企业更多的经济效益。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维护好董事会独立性可以有效制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进行运营层面的盈余管理。

二是加强对企业的人才管理。人才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首先在招聘人才时,可以优先考虑有学术经历的人。已有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CEO的学术经历背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运营层面的盈余管理。其次是企业应重视提高企业内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聘请行业专家对高层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进行定期、长期的专业培训。三是企业根据重要性不定期自评自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检查现行控制的结果,查漏补缺。

(二)推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了《会计专业标准》,明确了会计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专业基础的同时,具有职业道德、智力健全、沟通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将成为本科教育新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校应积极尝试新的培养模式,譬如,鼓励高校建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方便管理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引入“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引入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会计人才,在学生完成核心教育后可进入企业做“学徒”,返校后再按需自主选择继续选修课程。职业教育方面要继续加强以证书为中心的继续教育,除了一般的课程,可以增加研讨会、工作坊,打造高级人才与中低人才交流的平台,提高行业自律性。

(三)完善会计信息制度体系

首先,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决定着社会道德水平,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维护便是水到渠成。社会治理离不开监督,而信用是社会监管的基础,所以公共信用的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必然会正向引导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政府需要优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方法。对于强制性披露的部分,可以选择将其模块化,以填表格的形式进一步标准化,减少企业对于应该披露信息的“选择性披露”的情况,降低投资人使用会计信息的成本。而对于非强制性部分,要加强有关监管机构的裁量权,同时形成一定的裁量标准。再次,政府应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与服务,探索发展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的功能,完善集体诉讼制度。

其次,政府可以考虑建设证券违法举报人激励与保护制度,以低成本、高精准的方法维护证券市场。现有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检查出企业核算环节的信息失真,但对原始数据与列报,这些容易出现实质性违规、利益包庇的环节监督效果不佳。外部监管部门很难对企业内部的造假进行成本—效益平衡的监管,建立举报人制度,完善实施激励与保护的双机制,就是打通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监督渠道,弥补监管不足。

(四)健全会计事务所激励机制

不同规模、知名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不同,而审计师作为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其个人背景如专业背景、性别的不同对审计质量也会有显著影响。现有对审计行业的治理是从处罚一方入手的,监管者期望通过影响事务所的声誉来规范事务所的审计行为,但对于审计师个人,在其所在的审计所受到处罚后,由于缺乏正面的修复声誉的激励机制,反而缺乏动力提高审计质量。所以,政府机构在加强监管处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行业协会等机构增强对审计质量好的审计师、审计所的激励,以及完善审计师、审计所在“声誉受损”后的弥补机制来引导审计行业的向好发展,以净化“看门人”所处的环境,引导“看门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①参见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②参见财政部《上市公司2019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蓝皮书》。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订阅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