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10-20 13:59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22年5期
关键词:钢铁工业中国工程院钢铁行业

4月23日,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本届论坛以“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胡文瑞在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应对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指出,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要有理性、客观、清醒的认识。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及钢铁工业自身发展客观需要,综合技术发展状况,科学统筹谋划,分阶段、分步骤,合理有序推进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利用六条低碳技术路线的研发与应用,做到技术发展有的放矢、阶段目标明确可行,这将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的过程。我国钢铁行业走向碳达峰、碳中和,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认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对钢铁工业而言,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总量性、强度性、结构性的命题,是有时限性的战略性的大命题。长远来看,在逐步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未来钢铁行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将趋向为三大类,即高炉-转炉长流程、全废钢电炉流程和氢还原-电炉流程,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钢厂。对于一些长流程的钢铁联合企业,还有可能与建材、化工、电力等企业共同形成工业生态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指出,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已进入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并呈现出规模优势持续保持、产品品种更丰富、绿色智能水平加速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四大特点。因此,我国钢铁行业应携手共进、形成合力,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需把握好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牢牢把握钢铁行业的核心使命;二是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三是严格规范开展产能置换工作;四是着力推动钢铁工业稳定增长;五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智能化之路,而减量、低碳、绿色发展不等于不发展,也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大量关停钢厂或者减产。我国已连续26年保持世界钢产量第一,钢铁业也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不能“自废武功”。因此,建议从五个方面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氢能冶炼、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是重点。二是节能和提升能效,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推广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原燃料结构,鼓励短流程电炉钢发展,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四是推动绿色布局,促进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大绿色物流,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五是共建绿色低碳产业链,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产业协同降碳。

本次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广大钢铁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技术供应商、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聚焦一系列关乎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议题,共商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共享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本届论坛的召开,对钢铁企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钢铁工业中国工程院钢铁行业
马鞍山钢铁公司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参考意义
贵州推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组合拳”
钢铁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研究
浅谈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记录院士人生,展现院士风范,传承科学精神
如何在西钢空分系统中有效提高氩气提取率
入世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