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激活”与“保留记忆”
——首钢制氧厂南片区更新设计

2022-10-20 03:51周逸坤周旭宏周虹宇
建筑技艺 2022年8期
关键词:首钢车间建筑

周逸坤 周旭宏 周虹宇

1 背景

北京首钢工业园区位于北京西郊,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西石景山建设炼厂,北京近代黑色冶金工业由此起步。1945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接收石景山制铁所,改名石景山钢铁厂。1949年后,首钢转变为国有化集体企业,最高年产钢近1 000万t,是所有北京人都熟悉的地方。

然而,随着城市扩张,首钢的位置已从当年的北京西郊逐渐变为北京城区,污染问题也愈发受到外界关注。2001年,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首钢搬迁被提上议程。2005 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计划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在顺义建设冷轧薄板生产线。至2010年底,首钢石景山厂区已全部停产,正式完成搬迁。

作为北京最大的工业遗址,首钢承载着几代人的时代记忆。石景山畔,秀池水边,曾经烟囱林立的园区,钢水沸腾的车间,热火朝天的高炉,隆隆运坯的蒸汽机车……无不象征着大工业时代的骄傲与辉煌。而今,这里陷入沉寂,沦为废墟,锈蚀的巨型机器犹如衰败的巨兽,萧瑟又沧桑。首钢在人们心中的印记日渐淡去,变得模糊不清。

2 契机

2015年,北京取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成为历史上第一座双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冬奥训练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需求。

首钢工业园区遗址因而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片8.63km的土地,不仅承载了大量厚重的城市工业遗存,也是北京市内六区范围内唯一可大规模联合开发的区域。

2017年,首钢总公司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关于备战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利用首钢总公司废旧厂房改建国家队训练场地,保障短道速滑、花样花滑、冰壶、冰球等项目的训练需求。借助冬奥入驻这一契机,首钢园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功能定位被明确下来。园区场地将为冬奥提供服务,功能包括训练场馆、酒店、培训、文化、商业,以及后期入驻的企业办公等。

3 项目概况

首钢制氧厂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位于长安街西沿线北侧,冬奥大跳台区域南侧,是整个首钢北园区的主要门户之一,原作为制氧等车间使用。此区域临街(长安街)靠河(永定河),与首钢核心“三高炉遗址”隔岸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和地理优势。地块包含保留的1.6万制氧厂房、3350车间及新建腾讯演艺中心、滨湖办公及商业空间。

1 3350车间细节

场地外有石景山、永定河及群明湖等景观资源,场地内有多处遗存的工业建筑和构件。地块入口伫立着高耸的冷却塔和铁路钢棚;1.6万制氧厂房位于基地东侧,外部的绿色钢板墙皮颇具艺术感,内部的桁架结构仍保存完好;气势恢宏的3350车间位于场地中部,斑驳的红砖及混凝土外墙在室外繁茂丛生的杂草映衬下略显荒凉;一排排尺度不一的输气管廊纵横穿越场地,巨大的“安全第一”警示牌时刻提示着人们这里曾经的工业属性……场地中丰富沧桑的工业风貌,暗示着这里曾经的繁盛,成为我们设计的素材与灵感,也定下了整个项目的风格和基调。

2 鸟瞰

4 设计策略:激活场地,保留记忆

4.1 总体布局——尊重场地特征,实现新旧融合

综合考虑首钢园区的历史风貌、自然条件和现状,我们采取了“激活场地,保留记忆”的设计策略。总体布局以首钢原有肌理作为底图,顺应老北京城市端庄方正的气质,以“方正”的形态沿着长安街西纵向展开,中部空间打开,以渗透的手法贯通长安街、群明湖以及三高炉区域的空间视线,缝合城市与园区空间。

片区规划设计结合首钢整体规划,充分尊重基地原有的工业特征,保留了多处工业建筑遗存及构架,与新建建筑充分融合,成为企业展示和演播厅的附属。在景观资源丰富的北侧临湖区域布置办公及配套商业;靠近长安街西的南侧区域,是整个长安街的收尾节点,因此将具有形象展示作用且人流量大的演艺中心置于此处,入口结合广场,以旧工业厂房和群明湖为背景,营造具有个性的休憩空间。新建建筑充分顺应原有肌理,在气质上力求与老建筑保持协调,以低调谦逊的姿态融入场地,实现新旧建筑的有机融合。

3 总平面图

4 一层平面图

5 中部视觉通廊

6 中、小演播厅南入口

7 3350车间老门头

8 演播厅南立面

9 剖面图

10 办公区金属雨链详图

11 1.6万制氧厂玻璃体交接详图

4.2 建筑单体——选用传统材料,保留历史风貌

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指出,“这座建筑的经久不衰源自它构筑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存在与记忆的能量及包容度。”首钢历经百年发展,作为不可再生的建筑资源,基地内的工业遗存承载着珍贵历史记忆——建筑使用的钢、混凝土、砖、玻璃等材料,体现了20世纪工业建筑的时代风貌和内在逻辑,应尽量予以保留。

对旧建筑,采取“少拆除、多更新”原则,用“织补、缝合”的手法,使其在最大化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满足新功能的要求。结合场地景观,对场地内遗存的烟囱、管道等工业构筑物加以利用,以延续工业时代的记忆。对新建筑,则尽量“低调”处理,使其外观风格与老建筑保持协调,基地内的新老建筑和谐共处。经过对基地细致的考察研究,结合新的使用功能,设计保留了1.6万制氧厂及3350车间。新建建筑选取混凝土、钢、玻璃和砖作为主要材料,力求与遗存建筑充分融合,使首钢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4.2.1 1.6万制氧厂

1.6万制氧厂房位于地块东侧入口广场处,原作为制氧功能,建筑外部为绿色U形钢板,内部为保存完好的门式钢桁架结构。经实地考察,结合园区规划,决定将其作为企业展示中心。

设计将原本通高的厂房加建为3层的展览空间,并保留了最具特色的钢结构部分,在钢架外部设置新的结构柱,形成钢框架结构。屋顶荷载仍由原有结构承担,而加建的二、三层楼板则由新的框架结构承担。加建部分通过一个3层通高的玻璃体斜插进入,建筑的入口门厅也设置于此,阳光透过玻璃直射下来,屋顶保留的桁架结构清晰可见。“新”“旧”元素在此相遇,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建筑外墙采用灰色U形金属板,延续了原有厂房的外形与材料,低调地“消隐”于建筑群之中,与插入的新建玻璃体块形成虚实对比,为原本沉闷的工业建筑群增添了几分活力。

4.2.2 3350车间与腾讯演艺中心

设计将3350车间改造为腾讯演艺中心的附属用房及办公空间,建筑外墙面延续了原有材料——清水砖墙及水泥抹面。老厂房保留基本构架,拆除主体结构以外的耳房,并将部分桁架有意裸露在外,体现其沧桑的工业感。根据内部功能,对部分外墙予以拆除,并加入玻璃幕墙满足室内采光。内部根据高度加建为4层,入口门厅为原厂房通高空间,延续原有的尺度感与记忆。

厂房南侧新建部分紧邻长安街延长线,设计以“同质”与“重复”的手法,延续了原厂房以6m为模数的柱跨,不同高度、富有层次、东西通长的钢桁架结构,将大、中、小演播厅分置于钢架空间之中。3个清水混凝土盒子与金属构架形成虚实对比,在阳光下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西侧将圆形混凝土墙与方形玻璃盒子结合,丰富了整体造型。另外,在二层设外廊空间,为观众提供可眺望美景、相互交流的休息平台。由于演播厅对隔声有特殊要求,清水混凝土外墙的构造需综合考虑吸声、保温、内外装饰、造价等因素,在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同时,与场地内原有的工业气质完美融合。此外,对其立面纹理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形成丰富的立面表情。镶嵌在演播厅实墙上的斜向灯槽,有效地打破了整面实墙的沉闷感,夜晚来临之际,星星点点的灯火与通透的玻璃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同质化的立面手法与低调的材质模糊了增建区域与保留区域之间的界限,也模糊了时间的痕迹,实现了新老建筑的和谐相融。

4.2.3 北侧新建办公区

北侧新建办公区分为两部分,具有极佳的观景优势。东侧办公区临湖,由一栋2层高的餐饮建筑和一栋6层高的办公楼组成;西侧办公区为6层,与制氧厂北区冬奥大跳台地块相临。建筑顺应场地肌理,沿湖面水平展开,以方形为母题,与场地原有风貌相和谐,通过立面展现简洁大气的办公楼性格。

建筑外墙主要材料选取混凝土与玻璃。混凝土质感亲切而低调,细腻的纹理、精致的划分,丰富了建筑的立面表情,并且与南侧的旧建筑相协调。大面积玻璃模糊了室内外界限,并将优美的湖景和远山引入室内。

12 3350车间内部保留结构

13 半室外通廊庭院空间

14 演播厅门厅空间

15 3350车间新旧连廊详图

16 演播厅混凝土盒子节点详图

在立面语汇中引入“檐”这一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汲取“屋檐深远”之意境。水平的檐横向延展,可以拉伸视线;在檐下远眺,远山和近水成为景框里的风景,给人意境深远的感受。檐下还别具巧思地设置了错动的不锈钢“纱”帘,颇具古典风韵,不仅丰富了立面细节,而且起到遮挡排水铁链的作用。

17 餐厅下沉庭院场

18 通廊庭院空间

19 演播厅下沉庭院

20 演播厅端部平台

21 演播厅西侧片墙

4.3 活力空间——穿插公共空间,联系激活场地

设计将平台、檐廊,以及下沉庭院等公共交往空间穿插在各建筑中,将演出、办公、休憩与观景活动结合在一起。入口处的下沉广场与小广场形成多层次连通的公共活动空间;一层檐廊、二层平台以及屋顶平台是观景休憩的绝佳所在;3350车间中部打开,裸露的屋顶桁架与二层的外廊围合出室外小剧场,以群明湖和众多遗存的工业建筑为背景,形成丰富而有活力的空间。保留与新建建筑的材料及细节经过精心设计,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极大地丰富了空间层次。

5 结语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厂从城区迁至郊外,早期的城市工业区开始衰退并失去利用价值,逐渐成为被废弃、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用地,也被称为“棕地”。如何重新高效利用“棕地”,成为近年来建筑师在城市更新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建筑的中心问题既与空间和形式有关,也与场所创造和时间因素有关。”笔者认为,工业遗址更新的重点应集中在“场地激活”与“保留记忆”两方面。

“激活”就是激发生命力。场地的激活再利用,从城市维度出发,需要根据政府政策和所在区位判断更新的方向。首钢地块借助冬奥这个核心IP重新涅槃,冬奥项目为地块带来大量的资源和关注度,使其顺利实现功能转型。设计从场地所处位置出发,结合使用需求,分析周边可利用的经济与景观等资源,通过设计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和建筑品质,吸引大型企业入驻,有效激发了场地活力。

“记忆”是对过去事物的印象。保留记忆,并不是单纯地重建老建筑。建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流动之中,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和设计手法可以延续建筑的风貌和气质,同时将新的时代印记铭刻于其中。我们在地块中选取保留了1.6万制氧厂房和3350车间,保留了具有工业代表性的桁架序列和建筑外表皮,并在扩建区域复建原有的建筑模数。在材料上,新建筑选取了低调谦逊的钢、混凝土和玻璃,在与保留建筑相协调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地块之中,缝合了时代的裂痕。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首钢冬奥公园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如今,这里已成为北京新的旅游打卡圣地。园区内,湖光山色与新老建筑相互映衬,记忆与现实重叠交错,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致,一度沉寂的工业园区再次焕发出久违的生机与活力。

22 西侧保留墙体细节

23 3350车间材质细节

24 立面“纱”帘

1,2,5-8,12-14 根本堂建筑摄影拍摄

17-24 根本堂建筑摄影拍摄

3,4,9-11 筑境设计提供

15,16 筑境设计提供

项目名称:首钢制氧厂南片区更新

业主:北京首奥置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

建筑设计:筑境设计

联合设计、旧改结构设计: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周旭宏

设计团队:周旭宏、杨嘉、周虹宇、郑从涛、毛磊(方案);周旭宏、范晶晶、杨磊明、朱钧、戴小勇、郭玉琦、史瑞强、徐超华、杨田、肖俊龙(施工图);孙会郎、朱洪祥、贾玉鑫、章万军、高占阳、金卫明、朱丹、庞金龙、夏为民、马慧敏、王梦筱、张磊(结构);纪殿格、呼杨朔、赵亚伟、李颖、王国良、李翔君(给排水);周乐、潘军、孙岳、孙博成、周金艳(暖通);于明松、王静,李鹏展、王靖、李伟(设备)

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北京弘石嘉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72 671m

设计时间:2016.09—2018.12

建成时间:2021.06

摄影:根本堂建筑摄影

猜你喜欢
首钢车间建筑
浅析PFMEA在总装车间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CBA第三阶段最强队!7胜1负的首钢回来了!雅尼斯功不可没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扶贫车间”拔穷根
A7_p69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例说最优化方法解实际问题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