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胆汁淤积患儿肝功能的影响

2022-10-21 12:01刘林泉邢晓倩赵青青
全科护理 2022年29期
关键词:淤积胆汁肝功能

刘林泉,邢晓倩,赵青青

胆汁淤积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多由胆汁生成或流动障碍导致,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往往呈现地域性及种族性特征[1-5]。胆汁淤积患儿常表现出发热、皮肤瘙痒、厌食等症状,同时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胆管炎等表现,治疗不当或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影响患儿后期生长发育[6-9]。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部分患儿预后不佳者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往往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施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10-11]。相关研究显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预后效果,缓解不良反应。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依据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完成护理任务,可弥补传统护理低效、盲目、主观等缺陷,提高护理质量[12-14]。故本研究选取79例收治于我院的胆汁淤积患儿,观察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9例胆汁淤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39例与常规组40例。常规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3 d至12个月(9.37±1.04)个月;病程1 d至4个月(7.37±2.25)d;病理类型为感染中毒型胆汁淤积23例,胆道闭锁型胆汁淤积13例,遗传代谢型胆汁淤积4例。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0 d至15个月(9.31±1.10)个月;病程2 d至5个月(8.66±2.13)d;病理类型为感染中毒型胆汁淤积20例,胆道闭锁型胆汁淤积14例,遗传代谢型胆汁淤积5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胆汁淤积诊断标准,即血清总胆红素(TBIL)<85.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7.1 μmol/L或TBIL>85.5 μmol/L时DBIL/TBIL>20%;临床首发;症状为黄疸或皮肤黄染;年龄≤2岁;所有患儿家长均已知情并签署书面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先天发育不全或肝功能障碍者;存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干预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护肝、补充适量维生素等手段支持。

1.3.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对患儿进行日常常规检查、用药护理及日常营养护理。

1.3.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

1.3.2.1 识别障碍因素 组建专项目标策略小组,依据护理经验及胆汁淤积相关文献,并结合患儿详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障碍因素。

1.3.2.2 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以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为目标,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综合常规检测、皮肤护理、心理护理、感染护理、营养护理等内容,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

1.3.2.3 实施护理计划 ①常规检测: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如体温是否发热,皮肤是否出现黄染,是否有抓挠损伤、皮肤感染、大小便颜色改变等情况;定期进行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水平检测;若患儿黄疸症状扩散、颜色加深,或出现肌张力减退、嗜睡拒食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②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幼小,缺乏主观表达及自主意识,通常只能通过哭闹方法表达身体不适,故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音乐、利用玩具等手段分散患儿注意力,安抚患儿烦躁、哭闹等情况。同时与患儿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再次进行知识讲解,告知其他患儿成功治疗案例以及患儿不舒服时哭闹属于正常现象等,缓解家长焦躁、担心等情绪,增强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皮肤护理:皮肤瘙痒为胆汁淤积患儿临床常见症状,患儿年幼,会无意识抓挠皮肤,易造成皮肤黏膜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应使用碱性肥皂为患儿勤洗澡,清洁皮肤,并更换舒适衣物(宽松纯棉质地)。同时为患儿勤剪指甲,保持皮肤黏膜完好。④营养护理:胆汁淤积患儿大多身体素质欠佳,同时厌食,导致营养物质匮乏,影响身体康复及生长发育。护理人员应根据科学方案,除母乳喂养外,增加奶粉补给。对患儿母乳母体进行饮食调节,以高维生素、非油腻、低刺激性食物为主,多食玉米、小米、甘薯等促进胆汁排泄的食物,禁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及产气类食物。⑤感染护理:对已发生感染的胆汁淤积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每日对病房进行杀菌消毒,早晚开窗通风最少30 min,每例患儿准许1名或2名家长陪护,减少他人探视,家长与医护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仔细洗手消毒。⑥随访护理:患儿出院后,建立家长微信沟通群,每周3次随访,家长通过微信小程序填写患儿护理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在线解答家长疑问,并在患儿复诊前提醒家长。两组均干预至患儿出院后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采集患儿指尖血,以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DBIL、AST、ALT水平。②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评价量表,由患儿家长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知识解答等,总分100分,得分≥91分为非常满意,76~90分为满意,60~75分为一般,≤5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比较 单位:μmol/L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胆汁淤积护理现状 胆汁淤积实际上是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典型类型,受先天性肝胆发育状态、细菌病毒感染、遗传缺陷等多种因素影响,患儿肝内外胆汁发生分泌及排泄异常,胆汁不易或停止流入十二指肠,甚至出现反流入血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症[15-19]。随着近年来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高效优质的护理模式正逐渐取代常规护理模式。

3.2 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胆汁淤积患儿肝功能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胆汁淤积患儿病情复杂,患儿生理、心理尚未发育完全,需要进行针对性目标护理[20]。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是重要护理手段,现已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病人,均取得较满意效果[21-22]。也有研究表明,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提高婴幼儿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3]。但尚未见其在胆汁淤积患儿中应用的研究,故本研究对此展开讨论分析,结果发现,干预后两组患儿TBIL、D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该结果证实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患儿肝功能,与预期结果相近。究其原因在于:①以胆汁淤积患儿为护理核心,通过对障碍因素的分析,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策略,对胆汁淤积患儿进行心理、皮肤、营养、感染等多方面护理,可规范护理行为,最大限度控制病情进展。②实验室检查则能及时发现病人异常,给予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改善患儿肝功能、促进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皮肤、营养护理均可从侧面强化机体免疫力,加快患儿肝功能恢复。

另外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常规组(77.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考虑原因是,该护理模式主张与患儿家长多沟通,提高家长对胆汁淤积疾病的了解及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患儿家长积极配合护理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小结及不足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胆汁淤积患儿,能有效改善胆汁淤积患儿肝功能,同时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胆汁淤积患儿年龄幼小,甚至还有部分新生儿,多数仍需母乳喂养,因此护理干预时应同时注意对哺乳期母体的健康教育及营养饮食的指导。

猜你喜欢
淤积胆汁肝功能
长期闭门状态下水闸淤积调查与分析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
脾气不好可能得了胆汁病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