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烛施明 科创双碳
——“双碳”科技赋能银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2-10-21 03:06骆仁童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碳能源转型

骆仁童

“碳达峰”“碳中和”已是当下社会的热词,是国家处于能源转型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需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体系也不例外。银行业深入应用“双碳”科技,将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快速构建起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 年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目标。从目前的行业趋势来看,银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双碳”科技相关业务,以及应用“双碳”科技的技术实现自身的低碳转型,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们可以先从影响层面看银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变化趋势,分别体现在业务变化、自身运营及文化理念三个方面。

第一,在业务变化方面,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双碳”科技方向会成为其中的关键。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深化。其中能源系统、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的“双碳”科技化转型将会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这就意味着银行投放的信贷业务也应向低碳产业倾斜。

一方面,当前的环境趋势,要求银行把投融资方向调整到低碳技术转型的领域。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的能耗最高,因此银行在业务调整时,可以聚焦上述几个领域。

在能源行业中,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能源供给层面来说,我国目前的化石能源使用约占整体能源消耗的85%,因此能源行业的低碳发展依赖于能源结构变革和新能源替代。能源行业的低碳发展方向包括: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太阳能领域;能效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节能环保科技,高科技的环保设备领域。

而工业低碳转型,则侧重在改造和转型。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低碳转型,重在节能减排,如循环经济相关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等;建筑业的低碳转型,既包括新建符合绿色标准的建筑,也包括既有建筑的节能化改造;交通运输业的低碳转型,可以在新能源汽车、船舶、飞机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进行突破。

另一方面,也要求银行基于“双碳”科技支持推进创新碳金融类的产品。虽然我国目前的碳市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碳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金融化程度不高,但是,从对碳市场规模的预期来看,未来中国的碳市场将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一样。届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与“碳”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将日益丰富。

例如今年4 月22 日,中信银行的“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作为计量个人碳减排的“绿色账户”,“中信碳账户”将实现个人碳减排数据的资产化、价值化,通过构建低碳生态联盟,让碳资产得到归集。同时中信银行以“碳账户”为基础,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不断开拓应用场景,助力用户实现绿色金融、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阅读,将绿色权益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外部环境也会变成影响风险的因素,需要银行业应用金融科技、数字科技加强对与气候相关的风险的管理。从2021 年河南郑州的水灾可以看出气候变化给经济带来的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如果银行不能及早识别并采取防范措施,可能会面临重大的实质性风险。随着监管机构开始关注与气候相关的风险管理,未来会进一步要求银行业将压力测试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银行需要学会利用现有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压力测试框架与经验,并把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因素纳入考量。

例如,招商银行就积极研究并探索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建立并不断健全气候风险管理体系,搭建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评估框架,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绿色金融以及气候融资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第二,在自身运营方面,银行要实现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碳中和。

银行除在投融资领域实现低碳转型外,在自身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实现低碳转型。在世界各地,一些银行已经在自己的运营中实现了碳中和。早在2005年,汇丰集团就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大型国际银行;2019 年,美国银行在运营中实现了碳中和。

银行向碳中和目标努力,一方面可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投融资领域提出更有力的减排目标。

不过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银行机构明确提出碳中和的目标,更多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进行了试点或探索。

像平安在深圳观澜的数据中心就是一个用科技将碳中和落到实处的应用案例。平安观澜数据中心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LEED认证体系(绿色建筑监管体系),通过“间接蒸发冷”等核心技术,观澜数据中心实现了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 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远低于绿色数据中心认证标准值的效果,该比值越接近于1,表明数据中心绿色化程度越高。此外,平安充分运用绿色科技,将深圳地标平安金融中心打造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大楼”,其中“免费制冷”等技术都是将科技充分运用到绿色建筑的核心成果。“免费制冷”可以将大楼顶部比较凉爽的空气通过新风机、机械风机等新风系统传送到每一层,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

第三,在文化理念方面,银行要培育绿色投资理念,加强绿色科技的应用。

银行作为深度参与与绿色金融实践的主体,运用“双碳”科技助力碳中和将会是重要的手段。例如通过统筹金融科技和绿色转型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提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评估、处置中的应用。

例如网商银行面向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成功发行国内首单支持小微绿色发展的信贷资产流转计划,发行规模20 亿元,发行利率低于市场水平。又如蚂蚁集团的支付宝,在其App 内开通了“碳账户”,让普通用户能通过“蚂蚁森林”这种游戏形式来参与碳排放量交易活动。

接下来,我们再从绿色科技、金融科技及数字科技赋能的角度,看银行应用“双碳”科技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模式。

模式一,构建“双碳”应用场景,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

其一,可以围绕绿色转型场景,提供分级利率的绿色信贷产品。比如依托大数据,对预授信的电力、能源企业进行碳排放评级。对于优质的碳排放评级低的项目,如光伏、新能源项目,可以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资金,以及业务撮合、监测等相关服务。对于碳排放评级高的项目,可以与监管机构、碳排放技术公司合作,提供专项绿色转型信贷资金,通过为企业制定碳减排方案,进行监测和跟踪,形成碳减排的生态合作模式。

其二,根据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不同的贷款利率。比如,基于银行体系推广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契机,深入打磨电力、能源产业链融资利率梯度。结合能源行业中各企业的碳排放评级和能效管理能力,匹配不同利率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高供应链金融类产品和服务的能效率。也可以为科技创新和低碳环保企业,以及购买绿色电力或持有碳排放平衡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利率优惠和浮动融资规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区块链、智能合约、云服务等技术,提供碳交易撮合、绿色电力溯源等服务。

其三,联合金融机构与消费端需求,实现消费金融场景的创新。例如可以建立银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的消费服务联盟,为购买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低息绿色消费信贷产品,从而构建绿色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模式二,提升自身“双碳”科技实力,输出碳中和价值。

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的碳排放监测体系,持续监测企业碳中和类项目的运行状况。短期内能辅助评级机构出具绿色碳排放分析报告,长期能开展绿色碳排放评级业务,提高绿色认证市场效率,加快绿色金融市场项目的周转效率。

同时,依托区块链、大数据征信、物联网监测技术,实现标准化、高效率的绿色信息披露业务。实时自动跟踪企业资金投入、碳足迹等信息,形成规范的绿色信息披露报告,这有助于企业绿色项目符合监管要求,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此外,依托大数据监测,实现企业绿色分级的实时动态变化。通过环境风险模型、电力能源使用信用模型等工具,实时测算企业碳排放状况和碳足迹的变化,联合绿色生态体系内的机构共同对企业进行绿色分级评估,帮助公司绿色电力金融和绿色供应链金融场景的产品开发和设计,辅助金融机构管理绿色违规风险和违约风险。

模式三,优化风控模型,建立稳健的风险应对策略。

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过程,必然会对高碳排放行业产生冲击,一些盈利能力低、杠杆率高的企业甚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可能通过应收账款等渠道演变为供应链系统风险,再通过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演变为金融机构风险,甚至可能出现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的金融风险共振。借助新兴数字科技、金融科技,可以重点监测高碳行业用电信息,准确识别企业财务状况和潜在风险点,防止碳排放高等级的企业违约风险转化为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绿色金融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未来,在国家的“双碳”战略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绿色金融领域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结合到“双碳”科技,届时绿色科技、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这些“双碳”科技将会变成企业的关键基础能力,比如可视化的实时绿色数据统计、监测和报告,又如企业的绿色画像、碳排放、碳足迹,还有如金融市场中的绿色资产交易、绿色资金使用情况跟踪等。而针对产业,运用“双碳”科技甚至能实现精准绿色供应链管理、产业绿色风险管理等。

在这样的趋势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电力能源企业和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部门等,都将会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角色。新兴的“双碳”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金融机构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效率、安全性和数据真实性,还为金融监管在标准推进和反洗钱方面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让我们共同期待“双碳”科技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能源转型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