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助力实践

2022-10-21 03:06谢洁华李成青陈泽鹏潘德亮黄子译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广东制造业

谢洁华 李成青 陈泽鹏 潘德亮 黄子译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之一,我国已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国家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在产业政策引导下,近年来各金融机构支持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也面临同业竞争、客户基础、风险管控、政策适配、人员素质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难题,本文基于广东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结合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实际,提出完善融资区域布局,深化制造业绿色金融服务,加快制造业客户服务效率,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有效增强全流程风险管控等相关措施促进制造业发展。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之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已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在全国发展中具有示范效应,当前广东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飞跃。为此基于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本文结合金融支持广东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金融机构支持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一、广东的制造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制造业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在广东经济结构中,制造业的比重超过三成,制造业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六成。伴随着广东经济总量的扩大,广东制造业产业结构日臻完善,总体呈现出规模大、集聚化、活力强等特点。为此,广东的制造业在全国来看具有代表意义,以广东制造业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具有全国普适性。

(一)制造业规模庞大,保持总体优势

2021 年,广东工业增加值达4.5 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工业能耗强度的一半,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G 基站、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3.75 万亿元,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2%。从行业看,增速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24.7%和24.3%。主要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5%,汽车制造业增长9.4%。从区域看,珠三角地区制造利润总额增速快于其他地区,2020 年珠三角九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53 亿元,占全省比重91.7%,年平均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1.5 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已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领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大湾区地区以及头部企业,2020 年广东制造业500 强企业65%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2020 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共55605户,比2015年末增加15036户,增长37.1%,年平均增长6.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三个行业合计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

(二)集聚效应较强,产业品类齐全

广东已建成100 多个不同特色的规模产业集群,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集聚发展明显,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广佛汽车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广东的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品牌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拥有美的、容声、格力、创维、康佳、TCL 等知名品牌。全国五成的彩电、三成的空调和接近两成的电冰箱均产自广东。此外,汽车、智能手机、4K 电视、水泥、塑料制品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产业集聚效应良好。

(三)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活力增强

近年广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和主攻方向,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并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协同发展格局,其中珠江东岸打造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东西两岸协同,区域布局合理。近年广东制造业支柱行业生产加快,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明显。2021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全国领先,5G产业和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达7.0万台(套),约占全国29%,成为国内重要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梯队。

(四)广东制造业发展规划情况

当前广东围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一是巩固支柱产业,继续做强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快5G 产业集聚发展,推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提升纯电动汽车研发水平,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二是布局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半导体产业,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等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高端SOC、FPGA(半定制化、可编程集成电路)、高端模拟等芯片产品。三是升级传统企业,推动发展智能化产业,推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具、五金建材等产业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围绕注塑、模具、家具、五金、小家电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群体性突破。五是强链补链基础,增强自主可控的能力,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重点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广东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主要银行的制造业贷款情况

2020 年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1.78 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创2012 年以来新高。新增贷款超过2017 至2019 年三年增量总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0.4%,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2021 年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2.05 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近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在广东投放的制造业贷款均为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主要银行的制造业贷款稳步增长,较好地解决企业贷款需求,满足广东制造业客户金融需求。而且主要银行均能够严格把关管理,制造业贷款质量向好,制造业贷款整体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信贷生息能力增强,能够较好反哺银行信贷经营。

虽然广东制造业贷款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已扭转前几年不断下降的态势,但近年金融同业制造业贷款的整体增长率仍低于各项贷款,其发展及结构仍需加强和优化。

表1 近三年广东四大行制造业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图1 2013 年以来广东四大行制造业贷款增长情况

(二)主要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制造业贷款增长主要为近三年带动,后续制造业信贷持续提升仍存在反复。从趋势上看,2013 年以来,四大行制造业贷款长期处于停滞甚至下滑的状态,增长几乎全部集中于近三年。2013—2018 年五年间,除工商银行贷款微增13 亿元以外,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整体均下降。2019 年以来,在国家各项政策指导下,四大行纷纷发力,制造业贷款迅猛增长;特别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近三年制造业贷款实现超常规增长。近三年四大行制造业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后续增长的持续性,仍取决于当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制造业客户的服务面和服务质量有待增强。客户服务面方面,如A 银行8000 多户制造业客户,占公司有贷户数的四成左右,是A 银行公司信贷客户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广东制造业全部企业客户数相比,A 银行制造业客户数仅占全省制造业客户的1.5%,占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客户数的14%,客户服务面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客户服务质量方面,A 银行适用于制造业的融资产品仍以传统品种为主,无法完全满足制造业企业对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许多企业出于发展需要,实施了转型创新(如生产制造与采购销售分离,营收规模仅在销售子公司反映),而银行的融资门槛并未随之调整,未能对上述客群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各类新型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机构有必要紧密贴近市场需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3.部分领域业务风险集中。近年来,较多制造业企业因经济下行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和转型升级等问题。特别在疫情影响下,部分区域及技能要求较低的制造业行业风险仍在上升。区域上,如经济总量较小的汕头、揭阳、阳江、云浮、梅州等区域不良贷款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区域风险有所扩大。行业上,部分制造业细分子行业不良率较高,如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行业风险显现,特别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程度低的企业受影响更甚。

4.政策适配性服务待提高。当前国家环保要求不断提升,但在制造业607 个子行业中,有168 个子行业属于环境敏感性的行业,包括广东省行业增加值排名靠前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三大行业63 个子行业。如何在兼顾绿色信贷要求的同时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制造业企业技术革新及金融服务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增加,对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小额、短期购买设备等融资需求,金融机构相关产品的操作往往存在条件严、资料多、流程长、获批难等问题,与政府及监管部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贷款支持的要求尚有差距。

5.人员队伍素质急需加强。制造业客户上下游产业链条复杂,不同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多样,除传统的存贷款需求外,在投行、结算、国际、供应链甚至个人业务上都有丰富的合作机会,也因此对银行客户经理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银行信贷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大缓解信贷人员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制造业金融业务的情况,但灵活运用产品、个性化服务客户的技能仍需提升。人员数量方面,信贷客户经理数量增长及结构与信贷资产增速不匹配,管户负荷较重,进而影响制造业信贷业务的拓展和管理。

三、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措施

制造业的发展也为金融机构扩展新的业务空间,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和广东省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融资的区域布局,发展制造业绿色金融服务

随着《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台,银行制造业投融资业务要更加精准地对标“十四五”规划,精准对接“强核”“立柱”“强链”“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结合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和“十四五”时期广东制造业“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银行投融资空间布局。

1.珠三角地区分行要发挥核心带动作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方案落地的机遇,积极支持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支持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合作,推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支持佛山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支持东莞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珠三角地区外溢产业相关企业或环节优先向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和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转移。

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充分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金融的高度契合性,利用好国家大力支持绿色发展的有利时机和政策配套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在更高水平上的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经济导向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把准入关,认真落实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对环境敏感行业,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择优支持排放达标的大中型客户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融资需求。

(二)做好制造业信贷发展规划,加快制造业信贷发展

立足区域经济、产业规划的具体情况,做好制造业信贷经营的顶层设计。

1.从源头上锁定客户。深化银政互动合作,推动银政联动营销,主动加强与地方工信厅、科技厅、发改委等政府机构的对接,利用各类银政企合作平台批量获取优质制造业客户及项目信息以及政府推荐合作的机会。

2.从链条中挖掘客户。突破传统的点式营销和依托集团母公司自上而下的伞式营销等思维定式,选取辖内核心产业,如佛山的家电、东莞的电子,中山的灯饰等,借助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围绕制造业各细分领域构建产业链视图,批量挖掘产业链上有价值的目标客户。加强大湾区机构协调联动,做大“内循环”,拓展“外循环”,做深做透产业链金融,精准识别和把握产业链上的市场机遇。

3.从场景中储备客户。依托金融科技,做活普惠制造业线上融资,强化与工商、税务、电力等部门的数据链接,结合客户资产、经营、交易等相关数据,以税务、结算、经营等场景化融资为切入口,多措并举,实现“零售化、场景化、批量化”获客。

4.从行业上选择客户。以广东省规划的二十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主,选定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细分子行业。加强行业研究,既解决对不熟悉行业不敢做的问题,又解决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广东制造业升级方向,珠江东岸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相应做好深圳产能转移的承接工作,积极支持电子电气、通信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业;珠江西岸的珠海、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积极支持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以沿海石化基地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三)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用好用足配套的政策资源

1.用好配套的政策资源。围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国家重点工程,提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制造强国十大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和综合服务质效。围绕传统制造业布局调整、优化供给、技术改造等方面转型升级需求,稳健加强对优质产能的融资支持。同时可向总部机构争取、业务授权、行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给予区域性的倾斜,提升服务制造业的竞争力。

2.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加深对各类制造业客户信贷需求和风险要点的研究,合理设计差异化、个性化融资方案,提供全链条全产品服务。例如依托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拓展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通过项目贷款、并购贷款、内保外贷、风险参贷择优支持优质客户兼并重组和“走出去”;加强投贷联动,结合银行债权类融资产品和股权类投资产品,提供“股权+债权”的投融资综合服务;探索资产证券化,推动具有较好现金流预期资产的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等。

(四)深化人才和队伍建设,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技能

1.践行“专家治贷”。在业务发展中培养锻炼一支真正懂制造业经营的专业信贷队伍,提升服务制造业优质客户的能力,增强制造业客户营销、服务方案设计、业务审查、风险防控的专业性。强化专业团队培训培养,鼓励核心人才,培养核心人才。综合运用授权、流程优化等手段,提升业务效率。

2.强化“人岗匹配”。根据区域特点合理配置公司信贷人员,保证队伍结构稳定性和合理性,年龄结构偏大的分行进一步提升队伍活力,加大从业年限3 年以下人员的补充;人员流动性大、队伍偏年轻从而经验不足的分行,加强培训培养力度,确保人员数量及素质稳定性。全面建设公司信贷客户经理 “传帮带”机制,加大信贷客户经理储备人员培养力度。增加关键少数的专业性要求,落实信贷关键少数责任,强化履职评价,提升制造业信贷经营能力。

(五)强化金融科技的赋能,有效增强全流程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制造业行业整体周期波动性强、技术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加快科技手段在客户准入筛查、信息交叉验证、智能化贷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坚持“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风险防控理念,有效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把控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和不良处置“三道闸口”,加强对制造业的全流程风险管控,全力把握好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控要点,切实提升制造业贷款资产质量。

猜你喜欢
广东制造业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浅谈汽车制造业与航空制造业的异同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行摄广东
“广东仔”郑贵权的“大同黄花”情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