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多维问题设计
——以《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学为例

2022-10-21 01:03戴慧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约瑟毯子图文

文|戴慧萍

一、充满“问题”的绘本阅读课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部分教师对绘本课堂上提问的必要性的认识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让学生不断地回答封闭性、缺乏层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以达到课堂的“饱和”“充实”。久而久之,学生厌倦“被提问”的绘本课,原本可聊、可说、可玩的绘本课变得无聊。

一、二年级正是学生想象能力、预测能力、分析能力等思维能力启航的年龄,教师应时刻牢记,绘本阅读的教是为了学生以后能够自主地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思维的多个维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以笔者曾执教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阅读课为例,探讨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多维问题设计与课堂实施。

二、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提问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是犹太人中的经典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约瑟从小和爷爷感情深厚。当约瑟遇到困难时,爷爷总能用他的聪明智慧、灵巧的手和满满的爱心为他巧妙解决问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本书图画细腻传神,每一个情节转折处都让读者有惊喜之感。看似简单的绘本,要读透,仅靠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不够的。如何让它的细节彰显魅力,让美好的情感从书本传递到学生心中,需要着力于问题的设计。

1.“看得见”的问题

能通过“看”来发现答案的问题,是基于图文事实的问题。但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会有学生需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看不全、走马观花的情况。因此,适当提一些事实性问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绘本画面,关注细节,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推进有较好的帮助。例如在共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事实性问题:

当约瑟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求助谁?心里是怎么想的?(求助爷爷,他总想:爷爷一定有办法!)

这些问题与绘本题目相关联,与人物品质、情感有较大的关系,很容易通过阅读图文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借助这些问题,快速给绘本定调,并在品读、回读中不断通过其他问题来论证。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事实性提问不宜太多,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有进行深度阅读的潜在需要。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专家王林老师在《绘本阅读百问百答》中特别提出:“要多提诠释性问题,少提事实性问题。”像“这本书有几个人”“他们的名字叫什么”与推进情节、理解主题关系不大的问题,尽量少提。

2.“猜着读”的问题

“预测”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强烈好奇心,边读边问,边问边猜,关注细节,寻找文本依据,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水平进行合理预测。绘本图文的构成形式,比纯文本阅读有更丰富的预测空间。

(1)从封面进行预测。

绘本封面往往蕴藏了故事人物、情节、主题等关键信息,同时,封面也能帮助学生对未知的绘本进行想象和预测。《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封面上内容不多,却给人温馨含蓄的感觉:长着一大把白胡子的老人,头戴绅士帽,身披大外套,牵着小男孩的手,慈祥地注视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淡蓝色的外套,天真烂漫地望着飘下的落叶,显得十分温暖。

此时,我让学生们根据绘本封面,大胆提问:“封面上的人物可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爷爷一定有办法?”随后,让学生自答,形成初步“读疑”。学生在开始阅读前进行了预测,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翻阅绘本,期待从后面的图文中得到验证。

(2)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成区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张.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有目的的历史重建和现状分析,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用一种科学、连续的方法反映出城市扩展演进的过程,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进而更加合理地规划城市扩展方向.由于遥感手段具有快速、宏观、综合获取城市用地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势[1],同时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将二者相结合,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土地资源的能力.

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预测性问题:“为什么说爷爷为约瑟缝制的毯子是‘奇妙的毯子’?”低年级的学生对“奇妙”一词在理解上稍有困难,此时我便提示可以往后翻阅寻找答案。有的学生联系下一页图文,说:“因为毯子可以把噩梦通通赶跑。”有的学生联系后文故事发展,说:“因为毯子在爷爷手上可以变成其他东西。”读到这里,学生对约瑟的小毯子更感兴趣了。

“当爷爷拿起约瑟破旧的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时,他可能想把毯子变成什么?”学生们纷纷开始预测:衣服、毛巾、披风……丰富的想象,活跃的思维,让绘本阅读更有趣味。

(3)思考结局进行预测。

通过多次预测,学生对于不断重复的叙事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爷爷不断变化的剪裁中,学生感受到爷爷的心灵手巧;在约瑟不断向爷爷求助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祖孙俩互相信任、深厚的爱。

这本绘本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约瑟的纽扣最终弄丢了。虽然约瑟刚开始无法接受,但最后,他在纸上写道:“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此时,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预测性问题:“约瑟会怎么去写这个故事呢?”引发学生在阅读后继续进行有根据的想象。

3.着眼于分析的问题

为深入体会绘本表达的情感或感悟人物形象,有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图文,深挖细节,并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需要学生进行深层的思维活动。由于低年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设计分析性问题时,应精心选择,不要求多。

例如,在读到约瑟穿着小背心的部分时,我提出了问题:“在其他人眼中,约瑟的小背心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由此让学生通过观察其他人物的神情、动作等反应,从侧面体会爷爷的心灵手巧,以及家人为约瑟开心而营造的浓厚家庭氛围。

4.诠释主题的问题

有效的提问离不开“为什么”。由“为什么”来开启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整体把握、综合思考和价值判断来进行诠释。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叫作诠释性问题。在绘本即将读完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约瑟的小毯子布料一次次变少,而图画下方小老鼠的布料却越来越多。请问画家为什么要画老鼠一家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重新仔细观察了老鼠一家的变化。有的学生说:“故事里原本只有一只老鼠,后来变成了老鼠一家,小老鼠不再孤单了。”有的学生说:“虽然约瑟的布料越来越少,但小老鼠一家的布料越来越多,说明生活也越过越好了。”话音一落,有个学生抢着说:“小老鼠也像爷爷一样有办法!”讨论到这里,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面对困难、积极思考正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生活智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诠释了绘本的其中一个主题。

除此之外,整个故事讲完后,我还向学生提出了其他需要综合思考的问题:“回顾整本书,你觉得约瑟的家人爱他吗?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回想书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及情感表达方式,感受约瑟一家温馨、朴素的爱。

5.启发式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联系实际,思考策略,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一次次想象,跟随“爷爷”想办法解决问题。课堂最后,我以“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为话题,问道:“约瑟的爷爷总能把看似没用的东西,变成令人喜爱的物品。聪明的孩子们,如果给你这些‘没用的东西’,你会把它变成什么呢?”一“问”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富有创造性的答案让课堂惊喜连连,这正是绘本课堂对生活大学堂的延伸,是学生思维能力从文本向生动生活的延伸。

“不要让绘本阅读仅仅停留在简单听一个故事的层面。”王林老师如是说。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触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真正享受绘本阅读的思维乐趣。同时,教师还应优化绘本阅读中影响提问的因素,包括丰富提问主体、组织有效提问等,让绘本阅读的效能更高,价值更大,思维习惯的影响更深远。

猜你喜欢
约瑟毯子图文
贝叶挂毯是挂满树叶的毯子吗?等
画与理
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一定有办法
毯子做的
小米找毯子
小小读书人/ 《阿文的小毯子》书摘
图文配
图文配
爷爷一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