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突破路径探索

2022-10-22 01:55王正坤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甘肃张掖734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文/王正坤(中共张掖市委党校 甘肃张掖 734000)

引言

新时期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越来越关注社会治理发展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发展的核心话题。加强社会治理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治理,为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从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情况来看,社会治理环境比较复杂,社会治理面临很多新挑战和困境,社会治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影响了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社会治理的困境,积极探索突破路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1.思维观念转变难度较大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工作中,治理主体多元,为了满足社会治理要求,政府与社会必须要做好沟通配合工作,提高合作的高效性。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促使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提高了社会治理成效。但是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加上一些行政人员长期形成的管理惯性思维,短时间内很难转变过来,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意识消极,很多治理工作过于依赖政府,对客观实践造成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社会治理理念提出后,吸引了很多社会力量,但是政府主导思维观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及时转变思维观念,将多元治理主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

2.社会协同机制不够完善

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需要构建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式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各个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多元主体的治理目标。但是目前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配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高效合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理效率。首先,社会治理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很多社会治理事务都是由政府包办,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并不高。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坚持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能够保障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而社会组织与公民参与则是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新时期一些政府部门没有认识到公众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治理工作中仍旧以发布行政命令等形式进行,时常发生政府越位现象。由于当前尚未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相关引导机制也不够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意识薄弱,力量微弱,很难对政府行为造成影响。其次,社会治理过程中联动机制不够完善。现阶段各个地区的综合治理系统有一定集成,但是缺少完善的联动机制,各地社会治理平台互通性不够,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在这一情况下,一些部门之间存在交叉执法等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最后,职责分工不够明晰。目前社会治理中,一些政府部门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晰,在实际工作中缺少沟通和协调,不仅增加了治理成本,而且影响了治理成效。

3.社会组织的作用很难发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人员流动性逐渐增强,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要正确认识到这些社会问题,动员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大多依靠政府手段,沿用过去政府管理思维,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治理效果不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治理应当以基层为重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但是一些社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社会地位比较低,过于依赖政府组织,缺乏创新意识,治理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社会资源分配不够均衡

目前我国社会治理工作中,一些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首先,社会供给主体单一。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时,各地政府是供给主体,其他社会参与度十分有限。受到成本、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社会公共服务一味依靠政府供给资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其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大。目前城市与乡村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量存在较大差距,乡村供给水平较低。此外,社会供给大多是应急行为,尚未形成长效化保障机制,社会供给持续性不强,而且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大多为基础设施,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供给较为缺乏。最后,社会供给针对性不强。当前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没有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在供给之前对人们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不够全面,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针对我国社会治理困境的突破路径

1.及时转变社会治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呈现多元发展趋势,给社会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社会治理工作实效,在开展相关事务时,社会治理主体需要及时转变治理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人本原则,充分尊重社会组织和民众的主体性地位,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落实法治思维,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在树立政府威信的同时,构建科学公正的社会治理体系,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增强社会组织的治理意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社会力量集中起来,促使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构建出多元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自治水平。新时期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及时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将多元主体治理要求落实到各项治理事项中,保障各项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由此可见,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转变治理理念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治理理念,将各主体的诉求统一起来,维护绝大部分人民的合法利益,才能提高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构建多元共治结构,完善社会协同机制

首先,要想提高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程度,需要构建多元共治结构,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层次发展。在社会治理中,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当下放权力,打破过去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思维惯性,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框架体系汇聚社会力量,为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多元参与渠道,同时加强服务监管,形成多主体参与式社会治理模式,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政府与民众互动性,增强社会组织和民众的自治能力。其次,加强党委领导,充分发挥治理主体的协同功能。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党委要提高统筹能力和领导能力,政府要发挥自身负责治理职能,组织多元治理主体进行各项治理事务,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使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同时,明确各自分工和权责,将各项事务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形成科学完善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最后,完善权责配置体系,实现社会治理统筹联动。在治理工作中,需要打破长期以来的部门壁垒,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平台,实现多系统治理网络和治理平台兼容,系统整合各种社会治理资源。此外,广泛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治理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针对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流程、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估,实现社会治理评价全覆盖。

3.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进行社会治理工作时,除了要改变治理理念之外,还要完善相应的社会治理机制,摆脱传统治理模式的束缚,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形成双向制动的治理模式,加强多元主体互动,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治理的要求。同时,要根据治理工作需要,优化治理机构体系,不断拓宽社会治理表达渠道,及时掌握社会组织和民众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果。此外,加强社会治理决策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充分发动社会治理力量,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决策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决策程序开展工作,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显著改善社会治理水平。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建立公开公正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促使多元治理主体相互监督,提高社会治理监督的多元化水平,营造公共透明的监督环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事务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不可急于求成,需要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厘清社会治理机制,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4.建立多元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应当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趋势,建立多元供给模式,以社会民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提高社会供给的针对性,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首先,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社会民众的多元需求,掌握社会需求动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时搜集和整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调研民众对社会政策、社会秩序以及政府改革措施的意见,关注民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以此为改革的切入点,促使相关决策更好的满足群众诉求和现实需求。其次,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更好的引导多元预期。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引导社会预期,促使群众的需求更加合理,为了实现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开展治理工作。最后,根据民众多元社会需求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部门要执行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积极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将社会现有资源统筹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外,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促使其与公众需求相契合,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公共服务决策中,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实效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制定合理的公共产品目录,由政府牵头购买,明确购买公共服务的性质与类别,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与此同时,建立多元复合供给模式,将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拓宽渠道,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促使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到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中,并且建立相应的导向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以民众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通过建立共治共建模式,共同推动各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新时期社会治理工作,需要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社会治理环境复杂,治理工作面临诸多困境,比如思维观念转变难度较大,社会协同机制不够完善,社会组织的作用很难发挥,社会资源分配不够均衡等,影响了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为了打破这一困境,需要通过及时转变社会治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多元共治结构,完善社会协同机制,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元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何谓“主体间性”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