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

2022-10-22 08:59杨建春朱桂芳
民族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寨旅游业高质量

杨建春 朱桂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1],无论是从国家宏观要求还是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自身需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民族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方式,是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分布区,具有特色的民居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民族村寨旅游业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传统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2]。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想远离喧闹的都市,回归自然,感受原始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貌。 民族村寨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给民族村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民族村寨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自然环境等方面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村寨资源遭到过度或不当开发,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很多民族村寨由享受到早期旅游业发展的红利快速成长转而到陷入游客增长停滞,甚至是旅游发展衰退的怪圈。 民族村寨特殊的经济基础和有限的资源存量决定了其不适合粗放式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民族村寨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文化振兴和民族振兴。 民族村寨旅游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3]。 这种高质量的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变,更是发展目标体系改革的过程。 因此,民族村寨旅游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国内现有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近年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及相关的调研资料,对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以反映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有助于科学把握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状况,从而精准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靶向。

一、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困境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发展,关系到村寨人口、生态、文化等多种要素的统筹协调。 传统粗放式的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模式给村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村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有必要从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对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际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有利于构建更适合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破坏性开发明显,环保意识缺乏

我国民族村寨虽然旅游资源丰裕,各具特色,但大都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稳定性差。 旅游资源的过度或不当开发造成当地植被破坏、环境污染、资源退化等问题频发。 目前,在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中常常忽略了对村寨原有风貌的保护,忽视了村寨民风民俗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化建筑物的修建和大量现代化装饰进入村寨,使村寨整体建筑风格失调,失去了民族村寨天然的吸引力。 部分村寨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活污水和垃圾未加处理和回收直接排放到村寨的公共空间,过多的废弃污染物使村寨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影响了当地的旅游景观。此外,从事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水废气、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对村寨造成了多重污染,旅游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增加了村寨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制约了民族村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互动,严重损害了村寨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部分民族村寨给游客留下环境“脏、乱、差”的印象[4],降低了民族村寨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是衰落的漩涡。

(二)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产业品牌

民族村寨是自然资源与物质、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经凭借其特色的民居资源和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品趋于同质化,甚至出现了“伪文化”的现象,破坏了村寨的原生态风貌,使村寨传统特色民族文化失真与淡化。 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发展中过分追求外在形式与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民族村寨最本真的文化内涵,每个村寨打造的特色民宿和传统民居建筑外观相似,没有凸显出村寨风貌的民族特色,皆是盲目跟风与仿制而成,破坏了村寨原有民族风情的内生动力,逐渐挤压了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久而久之形成了“千村一面”的情形。 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和经营理念千篇一律,民族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民族特色不足,民族氛围淡薄,村寨旅游元素高度相似等问题使游客很难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造成游客体验感降低和审美疲劳,大大降低了民族村寨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很多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总走不出“热热闹闹开发、 冷冷清清经营、负债累累收场”的怪圈[5]。

(三)村民诉求被忽视,利益分配不均衡

民族村寨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不仅吸引了村寨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同时也吸引了政府、外来投资者等各类利益主体。 在民族村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各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和利益取向不同,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6]。 在村寨村民和外来利益相关者博弈中,受产权模糊、落后的经济条件、自我发展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村寨村民处于弱势地位,在旅游开发中常常被边缘化。 外来利益主体难免因为利益驱使抱有机会主义思想,对村寨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极易造成“公共地悲剧”和“搭便车现象”,增加了村寨的生态治理成本,严重侵害了村寨村民的权益。 在一些民族村寨相对集中的地区,村寨与村寨之间、村寨内村民之间甚至出现了恶意争夺旅游资源的现象。 由于参与村寨旅游开发的机会分配不公平,村寨村民并不能全面参与旅游开发,导致村民之间贫富差距逐渐加大,严重影响村寨的社会稳定。 种种问题引发村民的不满,打击了村民的旅游参与积极性,甚至导致村民间关系恶化。 开发无序、管理失控和利益分配不均衡使村寨民族旅游资源失去固有的根基,限制了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村民价值观念改变,传统文化走向衰退

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共同信奉的价值取向。 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利益的驱使和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一些淳朴美好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游客被强制消费、商品缺斤短两、商贩辱骂游客等新闻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民族村寨的声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但近些年来,为了迎合市场经济,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中掺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商业色彩,使村寨失去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打压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空间。 此外,民族村寨也存在大多数农村面临的问题,即“空心化”。 受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村寨人口流失严重,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很多传统民间工艺因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困境,甚至他们对本民族的民俗风情也知之甚少,民族认同感降低,村寨村民逐渐沦为通俗文化的追随者和接受者,民族文化失去了传承的灵魂和载体,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退。

二、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构建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其理论根基是准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7],是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不等同于其他地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对其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特殊的旅游资源和市场定位[8]。 本文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

民族村寨作为特殊的乡村形态,民族文化是其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丢弃文化这一要素,大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 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突出资源的异质性,反映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创新驱动发展,对村寨的民族文化、资本、环境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凝聚互融,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同时,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旅游业对生态资源开发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9],鼓励以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和产品为载体开展业态融合创新。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灵魂是异质性,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共享、精准化营销等方式孵化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民族产业品牌[10],以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强化民族村寨旅游的品牌效应,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互联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推出更多新业态、新主题和新模式,以解决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产品同质化竞争上的突出问题,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味。此外,旅游人才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由于村寨村民整体旅游知识储备不足,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应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政、村、企的多层次合作,对村民进行定期培训,增加村民的知识技能,提高村寨整体人口素质,优化人才服务。

(二)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

民族村寨旅游业坚持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应当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11]。 首先,协调处理好民族村寨人文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中以科学的规划为前提,始终要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尊重地方原生态文化与民俗的精神内核,促进民族村寨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互动,追求民族村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益。 其次,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牵扯到一个多重利益格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冲突必然会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协调处理好民族村寨旅游业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村寨村民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政府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要确保村寨村民的全面参与和主体地位,保证旅游参与机会公平,协调好村寨村民、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增加村寨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实际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村寨旅游业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村寨旅游经济开发和治理机制,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约束[12]。 此外,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还应该加强区域联动开发,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三)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

民族村寨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人文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关系,生态人文资源是民族村寨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受制于生态环境的资源稀缺性和难恢复性。 传统粗放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模式必将严重制约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民族村寨旅游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应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绿色发展实践理念[13],把生态经济观、生态文明观融入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之中,培养村民的生态意识和形成良好的生态约束,从旅游资源开发端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构建绿色环保的民族村寨生态旅游产业链,以生态促发展。 同时,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还应积极做好村寨传统民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村寨历史自然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遗产等进行相应的保护与整治,在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旅游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村寨的旅游资源,保护好民族村寨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走开放之路

民族村寨之间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和资源互补性[14],封闭保守的环境必将限制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民族村寨旅游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应进行区域联动开发,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有效整合民族区域空间内各村寨的民族旅游资源,强化区域间资源联动共享、市场联动共享、均衡空间布局,统一合理的规划与开发,但要避免形式上的联合以及旅游产品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同时,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释放旅游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开拓投融资渠道,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优质发展资源进入民族村寨。 此外,民族村寨还应当优化配置村寨的旅游资源,盘活村寨沉睡资产,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民族村寨村民返乡就业、创业,延伸民族村寨旅游的产业链条,利用“旅游+”的模式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价值,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利用产业关联效应均衡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

(五)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共享为根本发展目的

共享发展是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针,旨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增进民生福祉。 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旅游经济时更应该重视收入的分配、机会公平等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15]。 一方面,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保障好村民的权益。 政府在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村民的主体地位和建立村民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进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让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到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应构建好利益协调和行为监督机制。协调好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及各方权益问题,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避免“公共地悲剧”和“搭便车现象”,确保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高效运行。 同时,民族村寨应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体验品质,提升游客的美好生活感知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游客通过高质量的旅游,感知幸福,体悟幸福,使高质量旅游业真正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抓手[16],使更多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一)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是客观描述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评价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套指标体系。它是针对民族村寨旅游业在新发展理念下的发展质量进行相应评估的手段与工具。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可量化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基于对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分析,结合近年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及相关的调研资料,采用 AHP 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以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层,以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发展和产业共享发展五个方面的发展质量为准则层,包括旅游创新机制、旅游创新投入、旅游创新产出等在内的15 个指标为指标层和32 个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二)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标间的关系及分析

1.产业创新发展维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民族村寨旅游业创新的高质量才能保证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高质量。 本文对产业创新发展质量的测量从旅游创新机制、旅游创新投入、旅游创新产出三个方面着手。 创新机制是产业创新发展的保障,建立先进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质量,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创新机制指标又具体划分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旅游就业人员占总旅游就业人员比重、旅游服务平台信息化程度两个具体指标。 创新投入是衡量民族村寨旅游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创新以信息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人力资源的积累是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完善的基础信息建设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足够的旅游产业R&D 经费投入才能开发出更好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 因此,在创新投入下设置了基础信息设施完善度、旅游产业R&D 经费占旅游总收入比重两个具体指标。 旅游创新产出可以反映旅游的创新成果和创新质量,高校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技术创新研发的基地,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旅游创新产出还考虑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数量是民族村寨旅游业人才储备力量,旅游专利申请授权数和民族村寨旅游学术论文发表数是旅游人才的知识产出,是强化民族村寨旅游业知识创造、保护和运用的重要力量。

2.产业协调发展维度。 民族村寨旅游业作为民族地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的切入点,是民族地区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17]。 因此,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更应该体现协调发展理念。 产业协调发展应该考虑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产业协调发展的测量可以从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三个方面着手。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三个具体指标。产业协调发展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通过设立城乡收入差异系数和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两个具体指标测量城乡协调发展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是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统筹协调区域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查阅相关文献,从众多指标中选取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游客周转量的地区差异测量区域旅游产业协调程度。

3.产业绿色发展维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重视产业绿色发展是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进入新时期后,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因此,民族村寨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标选取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除了突出对民俗资源的保护,还需要重视居民生活消费领域的三废排放。 在此遵循下,产业绿色发展质量主要从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测量。 人文环境的测量从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具体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来衡量。 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测量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以废水、废气排放量、村寨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个具体指标来衡量,以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两个具体的指标来衡量自然环境。

4.产业开放发展维度。 开放发展是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的开放是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重要方面。 结合民族村寨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投资质量、交通质量和产业规模质量三个二级指标用于测量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开放程度。投资质量通过外来企业投资占旅游开发投入的比重测量外来资金的流入量,以反映该地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 民族村寨要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需要考虑完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例如当地的公路、铁路、高铁等周转能力,因此选取公路运输客运量和铁路运输客运量来测量某地区交通可达度。 产业规模质量包括民族村寨旅游总收入占区域GDP 比重和旅游接待量两个具体指标,测量该村寨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显示出该村寨旅游业“走出去”的成效。

5.产业共享发展维度。 共享发展强调公平、正义,强调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既遵循我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又能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18],是整个评价体系的落脚点。 共享发展体现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就是使人人都享受到旅游业发展的成果[19],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因此,本文对产业共享发展的衡量从产业资源共享、产业收入共享、产业机会共享三个方面入手。 产业资源共享水平主要测量旅游资源给人民带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因而从众多指标中选取了当地村民幸福感、游客满意度、公共服务便捷度三个指标。 当地村民幸福感和游客满意度可以测量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水平,公共服务便捷度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可以较好的反映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村民可支配收入、当地村民恩格尔系数是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工具,体现出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反映旅游业所带来的收入共享水平;旅游带动从业人员数量能标示旅游业共享发展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共享程度,村寨登记失业率则能反映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共享方面的发展程度,该指标是衡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逆向指标,村寨登记失业率越低,表明产业共享发展质量越高。

四、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应用与思考

本文所构建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遵循了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所有指标的选取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充分考虑了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和民族文化独特性,符合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要,更为适合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质量的评价。 但因作者理论水平和相关资料的可获得性限制,部分研究还需进一步的理论完善和实践检验。 在评价体系实际应用中可在运用熵权法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20],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 另外,评价体系中含有旅游服务平台信息化程度、当地村民幸福感、游客满意度等主观指标,主观指标的使用较容易受到准确性和难测量性的质疑。 因此,评估者在实际应用评价体系中要确保指标量化、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环节的真实有效性,最大程度的弥补主观指标的局限性,使得整个评价体系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适用性。

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和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动态性,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也要遵循动态性。 在应用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某一阶段选取的指标和计算的指标权重只体现了某一时期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民族村寨旅游业所处发展阶段的政策背景和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二是民族村寨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评价体系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切忌机械化地套用,在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实时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是为了客观的评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所处的方位,科学地规划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因此,在对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质量的评估中,评估者不能为了追求高分值而弄虚作假,评价结果要真实反映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质量。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村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民族振兴的重要路径[21],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产业创新发展解决的是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动力问题,通过创新发展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强化对旅游经济的支撑,增加对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产业协调发展注重的是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经济社会不平衡的问题,强调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增加人民的获得感。产业绿色发展是为了解决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思路。 产业开放发展是为了解决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的内外联动问题,促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更加注重开放和互利共赢。 产业共享发展是为了解决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调节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分配公平,使人人都能享受发展成果。 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其评价体系也要遵循新发展理念。

四、结语

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今后一个时期制定战略规划的根本要求,对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科学监管的前提是能对其发展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 只有通过对发展质量的测量和评价,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从而不断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所构建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所有的指标选取都基于丰富的理论内涵,充分考虑了民族村寨特殊的经济基础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22],更适合民族地区村寨旅游业高发展质量的评价。 从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发展和产业共享发展等五个维度构建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既实现了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社会效益的测量,又充分考量了民族村寨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严格地遵循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有助于科学把握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猜你喜欢
村寨旅游业高质量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锅巴粥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