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大项目投资为抓手加速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的研究与思考

2022-10-24 03:27宋晓明贾云庆门杰李文欢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十四五研究院能力

宋晓明、贾云庆、门杰、李文欢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战略管理,优化项目论证方式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统筹调控,要强化规划计划权威性和执行力,严格责任体系、时间节点、质量标准,加大评估和监管力度,督促规划任务高效落实。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空天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是我国最重要的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基地。研究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督促规划任务高效落实”的指示要求,以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航天安全防务研究院为愿景目标,坚守强军首责,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科技创新,着力加强重点领域资源投入,着力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培育实施,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加速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战略导向,着力打造以重大项目投资驱动全局发展的新模式

研究院深刻认识到,深化重大项目培育实施是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的重要手段,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研究院的重要手段。研究院瞄准战略目标实现,制订了“五个坚持、三个投向、五个深化”的重大项目投资总体思路。

五个坚持。坚持履行强军首责,强化武器装备建设,着力推动防务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自主研发,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协同共享,着力打造发展新动能;坚持体系效能建设,强化数字化转型,打造先进工业能力体系;坚持资本布局优化,强化补链强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个投向。投向重大科技任务,着力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投向重大能力提升,着力加速形成数字化研发制造能力;投向重大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五个深化。深化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做到紧前投资,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深化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做到超前投资,加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前沿技术突破;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做到敢于投资,加速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深化条件能力先行先建,做到善于投资,加速构建先进工业能力体系;深化资本运营吐故纳新,做到稳妥投资,加速推动资本布局优化和资产证券化率提升。

研究院当前还存在新域新质装备研究不够、产业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必须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武器装备建设历史方位,瞄准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全力以赴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因此要坚持紧前投资,加速推动重大项目立项与实施,深化武器装备加速赶超,全面提升航天防务装备领域战略地位。

二、坚持紧前投资,加速提升航天防务装备产业化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装备工作会上指出:加紧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加紧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

研究院当前还存在新域新质装备研究不够、产业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必须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武器装备建设历史方位,瞄准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全力以赴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因此要坚持紧前投资,加速推动重大项目立项与实施,深化武器装备加速赶超,全面提升航天防务装备领域战略地位。

一是强化重大战略性工程实施。深化以重大工程为核心牵引的新域新质装备建设,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有力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聚焦国家重大专项,积极争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务,力争在空间站运营、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项目中取得突破。

二是强化体系化发展。聚焦世界一流军队建设需求,以体系总体部成立为契机,全力推进重大体系级项目立项建设,牵引带动骨干装备发展,促进由“交装备”向“交体系、交能力”转型,有力支撑联合体系能力生成。

三是强化成本控制。牢固树立装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成本工程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供应链管控、智能化生产、质量管理等关键环节,多方位、多手段、全系统、全流程强化综合性低成本设计,推动降低装备成本、提升研制效率。

三、坚持超前投资,加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研究院当前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前沿基础领域投入不足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必须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因此要坚持超前投资,深化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加速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和前沿技术突破,争当原创技术策源地。

一是加强国家实验室落地。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政法智能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研究院步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秉承“核心自主、协同共享、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理念,着力推进专用高端芯片、特种元器件、原子钟、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自主研发,加速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及基础机电产品等应用验证,提升基础产品自主水平,提升装备自主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前沿技术创新。围绕量子信息、生物交叉、太赫兹、无人系统、先进通信、微系统等前沿领域,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原型产品体系,重点突破智能决策与规划、智能协同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发原子雷达、片上实验室、中子探测、动态仿生隐身器件等新装备、新产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推动产业变革。

四、坚持敢于投资,加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制造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传统产业、传统模式不断被颠覆、被重构。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研究院当前还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深化“集约经营、集聚管理、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加快发展实体产业,加大核心产品自主研发,做强做优做大支柱产业,因此要敢于投资,找准重点,深化新兴产业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支柱产业。推进信创整机研制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领军的信创核心产品供应商和一流的特殊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抢抓原子雷达、高功率微波等前沿技术先发优势,深化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雷达产业快速发展。筑牢“基础+平台+应用”的发展模式,构建具有“互联互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特征的智慧产业通用平台,实现从系统集成商向“系统集成商+产品提供商”转型。

二是强化民用和商业航天发展。打造低轨卫星平台、卫星互联网等系列核心平台产品,巩固年产240 颗卫星(双班制)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布局卫星应用与服务领域,加速推进遥感星座等项目实施,发展通信终端及服务、导航增强服务、遥感数据应用服务,全面提高行业地位。

三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端医疗装备项目,奠定生命支持领域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领军地位。推进气象装备及服务等项目,争当国内气象产业链链长。推进软件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研发能力提升,形成系列核心产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四是完善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围绕产业发展进行区域布局的原则,高质量推动成都分院建设,加速推进西安分院筹建,夯实武汉地区航天产业总部、网络信息产业总部基础,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总部,打造以北京地区为中心,以成都、西安、武汉、南京、广州等地区为节点并辐射周边的区域布局架构。

五、坚持善于投资,加速提升核心关键能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力度。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

研究院当前还存在数字化研发、高端化创新等核心关键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坚持设计条件能力就是设计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路,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变革,加速形成数字化研发、高端化创新等核心关键能力。因此要坚持善于投资,找准方向,深化条件能力先行先建,加速构建先进工业能力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敏捷高效、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能力格局。

一是提升数字化研发能力。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化研发网络基础环境能力,打造航天云基础设施支撑平台,构建基于MBSE的数字化协同研发环境,形成基于数字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设计仿真环境,形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试验数据多元化管理与分析能力,形成自主化、数字化产品高水平供给能力。

二是优化生产能力。统筹规划生产制造资源,建立智能制造平台,优化完善智能生产线,构建基于条码的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模式,建立生产过程孪生模型,形成适应多品种、多规格、变批量生产的混批共线批生产能力。

三是提升高端化创新能力。建设量子、人工智能、太赫兹、生物交叉等高端技术创新,以及微系统、3D 打印、元器件应用验证、军用测试仪器等核心自主基础条件,支撑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前沿基础研究能力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力度。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

六、坚持稳妥投资,加速提升资本运营服务主业发展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完善资本市场作出系列部署,新《证券法》提出营造全新法制环境,稳步推行注册制,为资本运作提出更高的规范化、市场化要求。

研究院当前还存在资本运营服务主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核心是要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专业化重组、资源性整合,积极稳妥开展股权投融资,确保“十四五”末资产证券化率大幅提升。因此要坚持稳妥投资,规范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更加开放、理性地对接资本市场。

一是积极稳妥开展股权投融资。深化资本运营吐故纳新,聚焦芯片产业、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通过新设公司、增资扩股、改制引战、首发上市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提升快速布局新兴产业领域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上市平台作用。加速推动资本布局优化和资产证券化率提升,打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资本链,稳步做强做优做大研究院所属上市公司,推动所属航天南湖科创板上市,形成完善重点产业生态、掌控关键环节产业能力。

三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院下属的空间工程公司已于2021 年完成增资扩股,取得较好成效,要总结推广空间工程公司混改经验,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分层分类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引资本、转机制、增活力。

“十四五”期间,研究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速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实施,加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全面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瞄准“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标准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研究院。

猜你喜欢
十四五研究院能力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云端旅行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3D打印研究院